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连续两天省级媒体聚焦亳州!看看都报道的啥?↓↓昨天(9月26日),《安徽新闻联播》播发《亳州:集聚要素助推中药产业转型》,时长3分多钟;今天(9月27日),安徽日报头版导读、5版头条刊发《亳州:药都升级迸活力》来看详细报道【五大发展美好安徽
连续两天省级媒体聚焦亳州!
看看都报道的啥?
↓↓
昨天( 9月26日),《安徽新闻联播》播发《亳州:集聚要素助推中药产业转型》,时长3分多钟;
今天(9月27日),安徽日报头版导读、5版头条刊发《亳州:药都升级迸活力》
来看详细报道
【五大发展美好安徽闯新路】丨亳州:集聚要素助推中药产业转型
为把现代中药产业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亳州市大力集聚平台、项目、资金等关键要素资源,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创新发展,助推现代中药产业在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实现了提质提效。
【出镜】这里是位于亳州市的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这里技术人员正在对一批中药材的样本进行检测,从我手里拿的这份委托书我们可以看到,检测的内容涉及到二氧化硫、重金属的含量等方方面面,一般15个工作日左右就可以出具一份这样的检测报道,从而为相关企业进行产品质量把控提供关键依据。
作为全国唯一的中药材质量检测机构,这个中心可以检测的产品范围,覆盖了“中华药典”收录的全部595种中药材。由于检测项目更全面、检测结果更权威,这个中心投入运营还不到2个月,就已经收到了50多家企业送检的3000多件药材样本。
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王德胜
这个国家检测中心建立以后,我们预计每年可以开展3万组中药检测业务量,为近千家中药企业在工艺改进、主成份提取全方位的检测技术服务。
安徽华佗国药股份公司就是这个平台的最大受益企业,以前,它们每年上千件药材样本都必须送到合肥、上海等地的专业机构去检测,成本很高不说,检测周期至少需要两个多月时间,而现在,有了近水楼台的便利,企业同样批次的产品在本地最多半个月就可以全部检测完毕。
安徽华佗国药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王守旭
如果检测结果出不来就不能投料、不能生产,研发进度受阻,有了国家级平台,(向政府)报项目、产品研发说服力很强,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每年都以20%左右增长。
为发挥好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对产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支撑作用,亳州市自2015年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启动建设以来,就格外注重高水平创新平台的打造。通过资金和政策的叠加支持,目前,这个市已经拥有中药类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51个。在这些创新平台的直接推动下,今年前7个月,全市共获得涉药类专利166件,研发新药和中药保护品种10多个。
亳州市药发局局长 王险峰
瞄准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用足用活现有政策,鼓励支持企业研发高端技术,全市医药制造业增幅达到26.4%。
除了搭建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亳州市还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速向产业中高端跨越。为此,这个市专门出台了促进药品技术转让、研发和培育的扶持政策,首批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对在亳州市注册、投产以及开展新药研发的项目进行支持。
今年上半年,亳州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里1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25%。
亳州市发改委主任 戴力
通过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有2015年的26%,提升到目前的30%,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正加速形成。
亳州 药都升级迸活力
从药材之乡到中华药都,再到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亳州市抢抓中医药发展政策机遇,中医药产业发展进入“3.0时代”——(记者 武长鹏 高城)
规划引领,健全体系,打造中医药之都
“金秋九月亳菊盛开,继‘芍花节’之后,我们正在筹备‘菊花节’。 ”9月中旬,记者走进亳州市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花香醉人,令人心旷神怡。市文化旅游公司副总经理李晓燕说,总投资20亿元、占地13.6万亩的亳药花海项目,将现代农业示范区GAP种植基地与生态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包括亳药花海项目,亳州市整合了10条精品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初步形成集中药材种植、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链条。
8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国际医疗暨健康旅游研讨会上,亳州市获评 “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近日,在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示的15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中,亳州市为我省唯一入选单位。创建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该市先后投入中医药健康旅游经费338.5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370.2亿元,有效保障了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
今年,我省把现代中医药产业提升到战略高度,提出将亳州市打造成为“世界中医药之都”。塑造“世界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品牌,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该市正在全力打造中药材现货交易中心、期货交易中心和国际标准认证中心。到2020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医药工业总产值和中医药商贸流通收入将均突破1000亿元。
亳州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积极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编制《“世界中医药之都”发展规划》。此前,该市相继制定并实施了7个中长期规划,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支撑体系、服务体系,为基地建设、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
科研提升,培育品种,壮大龙头企业
创新是打造 “世界中医药之都”的第一“引擎”。 2012年,斯力泰集团在传统古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研发出斯力泰胶囊,并取得了国家级保健品批号。 2015年,斯力泰胶囊销量达到1.2亿元。
“公司已获得30多个国家专利,大大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初尝甜头的董事长马峰开始“招兵买马”,聘请更多专业研发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从事中药研发。
“在从传统药企向科技型药企转型过程中,创新是强助推器。 ”协和成药业是亳州市最大的中医药进出口企业,2016年实现进出口3180万美元,在行业全国十强中位列第四。副总经理周颂东说,今年5月,该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院士合作的院士工作站挂牌;6月,公司获批我省首批配方颗粒试点企业。目前,协和成药业的小柴胡颗粒、小儿氨酚黄酚纳敏颗粒和板蓝根颗粒正在试生产。预计到2018年底,协和成将研发400余种中药配方颗粒加工工艺,并做好临床研究。
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优惠政策,亳州市带动各方资源向中成药和提取项目倾斜,在壮大创新平台和培育品种上下工夫。目前,该市共有国家级中药类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高新技术企业24家。 2016年,该市药业企业申请涉药专利569件,授权发明涉药专利78件。亳州市鼓励、支持企业药品技术转让,目前有568个药品批文待转,省食药监局已认定并受理品种147个。
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政策扶持,亳州市形成了济人药业、源和堂药业、协和成药业等26家覆盖中药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龙头骨干企业。同时,该市还推动药业企业重组、并购,已有5家药业企业完成重组、31家药业企业正在洽谈购买品种或合作生产。 2016年,该市产值超亿元药业企业达到83家,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11家、10亿元以上企业4家。
规范标准,项目带动,增强行业话语权
记者走进总投资20亿元的九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6栋生产车间和1栋质检中心已陆续投入使用,偌大的全智能化提取车间里空无一人。
“投料、提取、收缩、浓缩、收膏到干燥的全流程,全部都交给了‘程序’。 ”九州方圆行政副总经理张礼说。
规范化是中医药获得国际认可,走上国际市场的关键环节。在位于亳州市经开区的汉广天工中药材初加工基地,负责人张雨尧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建立31家初加工基地,今年底将完成60家。“这60家基地,将致力于规范药材从种植到炮制的科学流程,做规则的制定者。 ”张雨尧说。
今年7月,亳州市申请筹建的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得国家认监委、认可委(CNAS)“三合一”评审通过。 “中心的检验数据被国家认可、国际互认,将成为立足安徽、覆盖全国、辐射世界的公益性检验检测平台,为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起到支撑作用。 ”中心主任王德顺说。
亳州市还瞄准中医药产业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重点跟踪中国医药企业100强、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生产企业5000家、全国工商联医药商会优质企业,开展借会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 2016年,该市签约药业项目76个、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4个、全球500强药业企业3家、全国行业百强企业10家;投资58亿元的长白山制药、40亿元的恩度现代中药及食品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大项目的落地、大企业的带动,将提升亳州中医药产业的行业规范,扩大亳州中药材市场影响力、行业竞争力和辐射力,增强亳州在中医药行业的话语权。”亳州市药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编辑:小璐
王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