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新疆种地一年赚几十万?传说而已,千万别当真!有人确实可以;但有些人种到死也不行。都说新疆地大物博,维族同胞的院子大到可以停几辆“前四后八”的卡车,这里田地极多,多到可以随便种,大家都来新疆包地吧;多承包土地,只要数量上去,每亩捡一点,一年三
新疆种地一年赚几十万?传说而已,千万别当真!有人确实可以;但有些人种到死也不行。
都说新疆地大物博,维族同胞的院子大到可以停几辆“前四后八”的卡车,这里田地极多,多到可以随便种,大家都来新疆包地吧;多承包土地,只要数量上去,每亩捡一点,一年三十万,几年也就能成百万富翁。没来新疆之前,网上是这么谣传的,我也就信了!
新疆确实地广人稀,维族同胞的院子也够大,但还不至于大到可以停几辆卡车。这边能种的土地也多,不像内地,个人家庭种上十亩就算大户;新疆都是几十亩起步,几百,几千,上万亩也大有人在。但是,土地多是一回事,能赚钱又是任外一回事,这些年来,穿着貂皮大衣,开着宝马进疆种地;亏到最后衣衫褴褛,骑着自行车回老家的人也不在少数!
就比如说种红枣:前几年种若羌枣的大户也确实赚到了钱,于是今年就有内地老板身携几百万进疆承包枣园,奈何今年枣树坐果时节天气反常,导致全疆红枣大面积减产;加之这些老板做的都是甩手掌柜,啥活也是雇人干,本身又是半路出家,没种植技术也不会管理,结果赔了个底朝天,连果园里面的枣也不要,就满怀懊丧地返回内地去了。
由此可见,到新疆种地,并不像网上传得这般神乎其神,跟捡钱似的;只能说,有人赚钱,也有人亏钱。赚有赚的原因,亏有亏的源由。
下面我就来粗浅地分析分析,什么人来新疆种地赚不上钱。
第一类,懵懵懂懂一个人,靠着一股激情来新疆种地;这边没有领路人,也没有朋友,一切从零开始。在所疆种地,如果没有可靠的指引,很容易踩坑。比如盐碱度过高的土地是不会让你有收获的,如果是买成熟的果园,还得从各方面弄清果树的树龄;就拿苹果园来说,树龄超过20年的果树回报率就偏低,不值得购买。搞种植是个苦差事,互相抱团取暖,有事彼此帮忙也是常有的事;孤家寡人很难开展工作,收果季节有可能连工人也请不到。这类人在新疆种地很难赚钱。
第二类人,啥玩意也不懂的甩手掌柜,而且没有任何自己信得过的能人帮忙打理土地,更没有嫡系部队。这类人除了钱多,什么也不会;不会管理,不会技术,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任何事情都不亲力亲为,干活雇工人,管理请职业经理人。他们往往人投入越大,亏得会越多!
第三类人,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干活特别拧巴的人;这种人不会统筹兼顾,做事不分主次,天天像无头苍蝇,人没闲着,但事情始终是一团糟。例如我前几天文章里提到的这位曾老八,就是这类典型代表。苹果园里的草茂盛得可以捉迷藏,也不去除草,无用枝条窜得比人还高,也不去修枝;而是跑去别人地里干活赚工钱。请老师付修树枝时,不在旁边跟着学习修剪;反而跑去除草。采摘苹果的时候不会合理安排工人,导致有人闲得可以在手机上斗地主,有人忙得累断腰。像曾老八这种果农种苹果是赚不了钱的。
其实搞种植和生猪养殖的道理是一样的。把果树当作自己的儿子般呵护,它定能给你一树红艳艳的果实;把母猪当老婆对待,它会给你回报一窝窝健康的仔猪。
这个世界不管做什么事都有亏有赚,那么,什么人适合在新疆种地呢?
第一种人,就是疆二代,在新疆土生土长的汉人。他们在新疆有土地资源,也有人脉资源,在种植过程中基本不会踩坑,农忙和出售成品果时也能彼此通气和照应。同时,他们又可以利用父辈们在内地的关系网建立一些销售渠道,也不至于被收购商狠压价。
第二种人,在新疆和内地自有销售渠道,又精通管理的实力老板。懂管理,就能把这份种植事业按现代化企业模式来做;自有销售渠道,就减少了商品流通上的环节,利润高;自有果园,就能从源头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第三种人,精于专研,做事细致的个体农户!他们既懂得技术,又能吃苦耐劳,干活又细。果园的除草,修枝,施肥,他们自己都参与劳动;甚至两夫妻就能把这些冗杂的事情清理干净。除了下果需要请工人,他们花在人工上的成本不高,这就节约了一大笔花销。
第四种人,他们是新时代的三农人。他们很年轻,资本不大,种植规模在30-100亩之间。但是这类人接受能力强,喜欢尝试新鲜事务,思想活跃,理念先进。他们已经不会像父辈们这般老老实实地坐在果园里等着收购商把自己辛苦种出来的果子便宜买走;而是通过淘宝,抖音,头条等多种销售渠道把好产品直接交到消费者手上。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前提,需要在抖音,头条上积累到一定的粉丝量,这要2~4年的沉淀时间。不过,在头条上已经有新三农人做得不错了!
怎么样?看完这篇文章,大家还会头脑发热,不从自身条件出发,听人吹嘘一番便不远万里来新疆种地么?
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