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本人昨天才参加云南省公务员省考考试,太有资格来回答你的问题了,亲身体验,难度很大,不是一般的大。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考试,每年各个省都会举行两次公务员考试,一个是公务员国考,一个是公务员省考,总体来说国考的题量比省考要多,而难度比省考更难,公务员的考试在中国的所有考试中,难度绝对是可以排在前面的,毕竟是全国性统一的人才选拔考试。
2022年7月9号,是公务员省考的考试,应该也是全国性联考的,只是题量和题的难度根据不同的省份会有所不同,本我有幸也参加了这次考试,真的只能说太难了,其实我本人本年基本都会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因为自己是在职备考,所以毫无疑问,根本竞争不过那些参加培训的人,每次都已落榜告终,今年的这次考试更难,具体难在哪里,我继续往下说。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量有所减少,但是难度明显加大。以前的云南省考行测题量是120题,考试时间是120分钟,基本上要保证一分钟做完一题,今年的题量是100道题,考试时间还是120分钟,相比之下题量减少了,按理说解题的时间上会更占优势,但是考下来才发现,题量少了20题同样没占什么优势,因为题的难度明显提上去了,120分钟还是做不完100道题,真的是太难了。数量关系的题太难,时间不够用。数量关系一共10道题,涉及面太广,题目也长,读完根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计算,一分钟早就过去了,所以基本上只能靠蒙,很难有人能够认真计算出来,而这部分的题目分数占比是比较大的,数量关系做的好,跟别人的差距就明显拉出来了。逻辑推理及图形推理难,推不出来。图形推理5题,但是只能准确地推出一题,其他几题也是懵懵懂懂的蒙了,解题思路跟平时的不太一样,能想的都想了就是推不出来;逻辑推理题目太长,读完题目就已经花去一两分钟了,再去列式推理的话10分钟都推不出来。所以这两部分基本也大势已去,捞不到什么分。常识部分也是没什么把握,大部分靠蒙。常识题目一般会就会,不会就是不会了,思考也没多大用处,因为常识题是要靠平时去积累的,如果读完题目发现没有一点印象的话,基本上就直接蒙答案了,常识题不是靠思考就能解答出来的,所以常识部分也是没多大的把握,可能得一半的分数都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语言理解题、资料分析题感觉难度不是很大,跟平时差不多,所以综合分析下来的话,感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分数预估还不到60分,结果肯定要凉凉。今年行测大部分的人反应都是比较难的。
申论考试时间不够,没做完。下午参加申论考试,总共3道分析题,一道大作文题,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由于早上的行测考试比较难,导致下午考申论时我们考场已经有一半的人缺考了,可能是觉得行测考太差,申论干脆放弃了,我虽然坚持考完了,但是估计也是无法上岸,考申论时由于前面三题花费答题时间没有把控好,导致最后写1200字的大作文时间不够,作文没有写完,而大作文的分数占比为40%,没答完就意味着大势已去。所以说句实话,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是有目共睹的,在全国的考试排名难度绝对高于高考,高于司法考试。每年几十万的人去考,最终就录取那么几千人,竞争之大毫无疑问,我今年报考的这个岗位只录取一个人,但是报名缴费人数超过400,你要在这400人中脱颖而出何其之难。
至于说考试通过率的话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是很低的,一建的考试通过率在3%-5%左右,而公务员考试要通过率肯定比这个要低,首先是招聘岗位少,考试的人多,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拉低考试通过率,每年的竞争比例最高可以达到2000多人争一个岗位,而随便一个岗位的竞争比例也是上百,所以考试通过率是非常低的,那些真正能够考上公务员的人绝对是有实力的,至少学习能力,自律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智力上是没问题的,这样选拔出来的人也可以算的上是百里挑一,绝对的精英了,当然到了工作岗位上也是绝对可以胜任公务员工作的。
经查询在网上领用电子发票的方法及步骤
1、系统登录:在国税官网首页点击“网上办税服务厅”-登录系统-选择发票管理-申领发票进入申请界。
2、发票申领申请提交:输入发票申领份数及申领人信息,网上提交申请。
3、打印收票单:当“业务状态”变为“受理通过”或“拣包完成,开始配送”时,打印收票单,并在收票单上加盖公章或发票专用章。
4、发票签收:持加盖公章或发票专用章的收票单进行发票签收。
5、下载电子数据:待收到邮寄的纸质发票后,纳税人持金税盘/税控盘在开票客户端中下载发票。
6、在系统中的找到菜单发票管理模块→发票领用管理→网上领票。
7、在网上领票界面中,在选择了购票日期时间段(默认为当月)后,点击“查询”按钮,会出现之前在网上领票系统申请的电子发票。
8、在网上领票界面出现电子发票信息后,请仔细核对发票种类、发票代码、发票起始号码和发票份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发票下载”按钮。
9.对已办理电子发票核定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依据其申请,在核定范围内发放发票。
网上办税服务厅——我要办事——发票办理——发票网上申领(电子发票适用)
对于首次个税汇算清缴,要注意个税汇算清缴时间因为受疫情影响已经延缓,具体时间暂时未定,企业和个人需要密切关注。同时,在这段时间内,企业和个人可以提前做好个税汇算清缴准备工作。
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何判断员工要不要个税汇算清缴?在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最新公告中,保留了“纳税人向扣缴义务人提出代办要求的,扣缴义务人应当代为办理”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如果员工向就职单位提出代办要求,单位应该为员工进行个税汇算清缴工作。对于企业财务来说,替员工代办汇算清缴也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仅工作量大,对于其中的法律责任边界也模糊不清。
单位在替员工代办汇算清缴前,应明确哪类员工需要进行个税汇算清缴。一般来说,需要进行个税汇算清缴的员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员工预缴税额>年度应纳税额,且要申请退税的。
1. 员工全年综合所得收入不足6万元,但其间有缴纳过个税;
2. 员工在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申报扣除的;
3. 员工在年中辞职、退休,或者因为其他情况导致部分月份无收入,减除费用6万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企业(职业)年金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扣除不充分;
4. 预缴税款时,员工未申报享受或者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如残疾人减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等;
5. 员工期间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益性社会组织、国家机关进行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但预缴税款时未办理扣除的。
第二类是预缴税额<应纳税额,应当补税的员工。
1. 员工综合所得年收入超过12万元且年度汇算补税金额在400元以上;
2. 员工在两个以上单位任职受雇并领取工资薪金,预缴税款时重复扣除了基本减除费用(5000元/月);
3. 员工除了领取工资薪金外,如还有其他兼职,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各项综合所得的收入加总后,导致适用综合所得年税率高于预扣率。
作为扣缴义务人,如果员工委托单位进行汇算清缴,单位需要根据上述要求,判断员工是否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注意!员工若在2019年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时是单独计算纳税的,年度汇算时也可选择并入综合所得计算纳税;如纳税人没有任职受雇单位,仅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或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也需要通过年度汇算办理各种税前扣除。
个人需要注意的问题:可先预算自己2019年度个税汇算清缴需要退税还是补税。那么如何计算汇算应退或者应补税额吗?公式如下。
2019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税额 = [( 综合所得收入额 - 60000元 - 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 - 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2019年已预缴税额
下面我们拆解公式看看每一项如何计算。
01 综合所得收入额怎么计算?
收入和收入额是有区别的,在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综合所得收入额时需要对综合所得收入进行换算。
02 扣除的60000元是什么?
60000元作为年度基本减除费用,可从综合所得收入额中直接扣除。不会因为当年退休、中断工作、在几个单位任职等情况而不能扣除,不会让你多扣也不会让你少扣,每个人每年就扣60000元。
03 专项扣除是指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险一金”。注意,此处可扣除的三险一金均为员工个人缴纳部分。
04 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什么?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大项。
各项专项附加扣除如何扣除,看下图。
05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有哪些?
根据个税实施条例第十三条,“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可总结如下:
1.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年金具体范围,参照财税(2013)103号;
2. 商业健康保险(200元/月,每年2400元)。具体参照财税(2017)39号,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7号;
3. 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按6%或12000元扣除)。具体参照财税(2018)22号;
4. 公益捐赠。个人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06 如何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个人综合所得适用3%-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表,根据计算出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查找出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从而计算出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再减去2019年已预缴的税额,便可得出2019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的税额了。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
07 纳税人如何知道自己已缴纳了多少税款?
个人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对2019年已预缴税额进行查询。登录个人所得税APP,在进入页面选取我要查询的功能,进入收入纳税明细查询页面,选择查询的纳税记录年度和类型。可查询到收入纳税明细,如对收入和申报税额有异议,可点击页面右上角“批量申诉”进行申诉,或对可点击某一月的详细收入纳税页面进行单独申诉。
通过计算公式的拆分解析,大家即可对应公式的各个项目预算自己2019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税额啦。
在古罗马时代,士兵们会按日定量,领到一笔名为“salarium”的专门补贴,这笔补贴不是金钱,而是食盐。尽管后来军饷代替了食盐,但拉丁文“salarium”保留了下来,经过法语和英语的演变,最终以“ salary” 的形式出现,用来泛指“薪水”、“薪金”。如今,物质生活非常优越,盐的重要性被忽视了。然而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一部盐业发展史,可以说盐是立国之本,富强之基。
盐之所以如此重要,先从盐的特性说起。维持人体健康必须盐的补充。盐的咸味来自于丰富的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钠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协助新陈代谢,还可以维护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古代对盐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不吃盐浑身乏力,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行军打仗更是空谈。
图1 古代用灶具进行熬盐
此外,在古代,食物不易长时间保存。古人发明了盐腌的方法,将蔬菜和肉类制作成咸菜和咸肉,这样一来,食物的保质期大大增加。百姓可以留着自用,有备无患。商人通过异地贩卖牟利,类似于现在的冷链保鲜运输。
在古代农业社会,个人通过耕种满足自己的温饱需要,唯独盐需要外来供应。而盐的产地,除了沿海地区比较分散外,中国内陆产盐地相对集中,例如山西解州、四川自贡、陕西花马池等。嗅觉灵敏的商人首先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将原本孤立的个体,联结成一个贸易网络。
最先重视发展盐业的国家是齐国。周武王灭商建周,姜子牙因功受封在营丘(今山东淄博市淄博区),建立了齐国。姜子牙在齐国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业,尤其是大力发展盐业和渔业贸易。繁荣的贸易往来,以及宽松的经营环境,给齐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史记·货殖列传》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瀉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繈全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图2 古代晒制海盐
以齐国都城临淄为例,凭借古济水的水运优势,建立一张庞大的贸易网络。对外出口食盐,换取齐国急需的粮食和物产。临淄因此逐步发展为东方第一大都会。春秋中期齐桓公时,临淄人口有20万人,战国中期超过35万人,到了汉武帝则达到了50万人。《战国策·齐策一》中,苏秦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人口的空前增长,是临淄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标志,也是盐业红利的综合体现。
有识之士很快认识到盐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提出了“官山海”制度,即朝廷对盐业实行垄断经营,有贩卖私盐的不法之徒将处以死刑。古代,人们消费支出主要用于购买食品,粮食在商品交易中占有主要地位,与此相应,盐与粮食密不可分,控制了盐业,就控制了整个农业贸易。另外,盐还具有“隐形征税”的作用。个人的食盐消费量很少,对食盐的价格并不敏感,人们购买咸肉时,只注重咸肉本身,往往忽略了国家对咸肉中盐征收的税收。控制了盐的产地、数量、价格以及流通,就能对消费者征税。盐税成为古代财政收入中最大的来源之一,甚至可以称为“第二人头税”。
齐国大力发展盐业,通过庞大的贸易网络,达到天下人向齐国交税的目的。有了盐业做后盾,齐国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有了齐国的成功案例,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也实行盐业专卖,富国强兵,最终实现统一大业。
图3 汉代煮盐
西汉初年,政府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开放了盐业市场,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盐业市场。盐商很快富甲一方。汉武帝在位时,连年财政赤字,民间富商“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汉武帝认识到了盐业对赋税的重要性。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大司马桑弘羊主持实行“笼盐铁”制度,将盐业经营权重新收归国有。在产盐地,设置“司盐校尉”作为政府的代表,监督盐民进行盐业生产,盐由政府收购、运输和销售。可以说,产盐地是汉朝当之无愧的“国有企业”。
在汉昭帝和王莽新朝时期,盐业专卖都有所松动。不同的是汉昭帝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之议”,主动放开了部分盐禁,受到了史学家的好评和肯定。而王莽新朝时期,大商巨富通过贿赂地方官员,公开或半公开“盗煮”,盐业市场受到了私盐的冲击,公元前22年,朝廷被迫废止盐禁。魏晋三国时期,各方势力觊觎盐业的巨额利润,对盐田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夺。对于盐田实行“国营”或“军营”政策,孙吴政权对盐田实行“军营”,由军队控制盐业生产和销售。
图4 唐代用于盐业专营的榷盐院
隋朝初期,隋文帝杨坚本着“官民共利”的思想,开放盐田、盐井。个人遵循盐业生产制度,取得盐业生产、经营、销售的权利。没有合法手续的私盐,将受到朝廷打击。隋朝末年,朝廷对盐业的控制力削弱,私盐泛滥,朝廷经常抓捕贩卖私盐的不法分子,导致民变四起,许多民变首领就是贩卖私盐出身的。
唐朝白居易有一首名为《盐商妇》的诗,“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南北东西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描写了盐商的夫人富有安逸,衣食无忧的生活。唐代中期,实行“榷盐法”。盐民组织食盐生产,朝廷统一收购,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盐商将盐运输到指定的经销点出售,朝廷控制了货源,掌握了批发环节,削弱了盐商的盈利能力,增加了国家的财税收入。唐朝中后期,盐业收入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图5 《天工开物》中的制盐部份过程
两宋时期是中国盐业发展的辉煌时期。朝廷设置了转运司,它是联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中介,起到上下沟通的作用。转运使专管盐务,严格控制盐业流通,划分销盐区域,实行销界政策,某一种盐只能在指定地域销售,不得越界。北宋时期,产自青海的青盐销售价是44文,其实际采购成本只有5文。熙宁年间1石米的售价是400文,1石米的重量是100斤,换算下来1斤盐的价值约等于11-12斤大米,折算现在的购买力,1斤盐的价格达到了近30元。盐通过北宋朝廷系统的运作,运销体系不断完善,朝廷府库日趋充盈,财政收入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盐税。
明清时期,朝廷延续了两宋的做法,实行“纲商引岸”制度。盐商运销食盐,需要缴纳盐课,领取盐引,然后到指定的产盐区购盐,再贩往指定的地区销售。在清朝,盐民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利用古代的设备开采盐井。1835年,自贡的燊海井凿穿厚厚的岩层,喷涌出黑色卤水,盐工们或许没有想到,这口盐井的深度已达1001.42米,是人类第一口超过千米的深井,堪称古代工程学奇迹。
盐业专卖,促进了国家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保证民生的稳定,可以说,盐是国家级的重要战略物资,受到了历朝历代的普遍重视。
文:计白当黑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首先,公务员面试一般是按招录人数比例1:3进入面试,比如招1个人,那就是笔试前三名进入 面试;招5个人,就是笔试前15名进入面试。题主你只说了22个人考试,但没有说招几个,如果是招1个或2个人的话,估计悬。招3个人以上的话,也许还有机会。
其次,笔试128分的分数并不算高,即使是小县城现在竞争也非常激烈的,我老家也是小县城,但我妹妹考几次都没考起,她的同学考的县法院,考了135分,也是运气好招5个人,她同学是第四名才考起。所以,现在考公务员笔试没有135分以上,都是没多大把握的,当然这里说的情况不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等少数民族偏远地区。
再次,题主说的是税务局,大家都知道税务局历来都是竞争比较大的,分数也是比较高。所以,题主的128分,我个人觉得进面的机会并不大。但如果招的人多,还是有机会的。
最后,希望你能够进入面试,有时候运气也占一部分,我有个同学考的检察院,招3个人,他笔试第4,但前三名有个人放弃了,于是他就递补录取了,所以,不要放弃哦,祝你能早日成功上岸哦!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