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推荐两个,因为这两个景点我去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游客,看大家的游记也很少被提及。 第一个是:阅江楼
南京不处于地震带上。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文|小河对岸省会,是一省之枢纽所在,通常都是该省之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中心,而对省内的其他城市有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因此,省会理想的位置应位于该省的地理中心,而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其地理位置比较尴尬。南京位于江苏省的最西南端,北与安徽省滁州市接壤,西与安徽省马鞍山相连,南与安徽省宣城市毗邻,而被安徽省从北、西、南三面环抱。将南京版图并入到安徽,也找不到一点违和之感。无论是铁路规划还是公路的规划,也都会以省会为枢纽。而令江苏省比较尴尬的是,江苏省另一唯二的国家级交通枢纽--徐州,也位于江苏省的最边角(江苏省最西北端)。故而,途径江苏省的国际级铁路、公路,都会以南京、徐州作为连接城市,这几乎算是与江苏省擦肩而过。作为江苏省内部的交通规划,从江苏省北部的徐、连、淮、宿等市到南京,其地理上的最短距离都要途径安徽省。故而,江苏省要规划省内道路,也往往要经过安徽省。再则,安徽省南部离南京的距离,也远比江苏省北部离南京的距离要近。从经济辐射能力上看,南京对安徽南部的经济辐射能力远远大于其对江苏省北部的辐射能力。甚至有江苏人感慨,南京的地铁都修到了安徽省。而江苏省北部的交通,尤其是铁路交通(高铁)相对来说比较滞后,而与江苏省的经济地位并不能完全匹配,其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江苏的腹里缺少交通国家级枢纽中心城市。因此,尽管南京的文化底蕴在我国城市中数一数二,但江苏人对南京作为省会还是有所埋怨,甚至戏谑南京为“徽京”。江苏人也最热衷讨论“南京直辖”、“江苏省会搬迁”等话题。从地理中心上看,淮安--扬州更适宜作为江苏省会。但江苏省的经济重心在江南地区,而将行政中心搬迁到江北,新省会在短期内很难产生较强的经济带动力。如此,新省会不但会从周围城市身上吸血,也会使江南地区更产生离心力。那么,以淮安--扬州为中心的江苏新省会就会成为另一个“霸都”(合肥)。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方案,就是江苏省会仍留在江南,但枢纽中心向东移。可是,南京之于江苏,就如同西安之于陕西、成都之于四川。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朝诗人谢朓有诗云:江南佳丽地、金陵(南京)帝王州...。南京在历史上是整片江南的国都所在,其历史文化底蕴并没有其他城市可以撼动。只要南京没有成为直辖市,而仍在江苏辖内,江苏省很难割舍掉南京,而取其他城市为省会。故而,为了减缓南京作为江苏省会,而对其他江苏城市辐射力不足的困局。最为可行的方案,就是南京与镇江合并,而将交通枢纽中心移到镇江。镇江的面积只有38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320万,是江苏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而南京又是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倒数第二的城市,在济南合并莱芜之后,南京也很难不对镇江心动。镇江在文化上也与南京更为贴近,镇江与南京虽然在地理上地处江南,可是在语言风俗文化上却更贴近江北,而属江淮文化区(楚文化)。历史上几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宁镇一带都是北人南渡的第一落脚地,故而,宁镇才渐由吴文化区转为江淮文化区。镇江(京口)作为江北通往江南的渡口,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也一度在南京之上。三国东吴在江南最早的治所,就位于镇江。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有一篇著名之作《登京口北固山怀古》,就是在镇江凭吊古迹,感思孙权在镇江(京口)建立霸业、刘裕从镇江北伐的英雄往事。除此之外,东晋时期的祖逖北伐(“闻鸡起舞”的主人公),南唐时期的李昪平定杨吴内乱等等,都是以镇江为立足地。王安石也有关于镇江的著名诗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国近代以前的经济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也是经镇江--扬州而过长江。京杭大运河贯穿江苏全省,而最繁华的一段便位于江苏省。江北的扬州、淮阴(淮安)而与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四都市。南京与镇江合并,既可以提升南京的省会城市首位度,又能以镇江为交通枢纽中心而提升南京对江苏北部的经济辐射力度,而降低江苏人对南京作为省会经济辐射力不足的埋怨。
欢迎您来南京玩,南京吧,挺有特点的,你来过一定会喜欢!说繁华倒也一般,和上海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但南京的小吃特别多,也不排外,中山陵,夫子庙,老门东,玄武湖,鸡鸣寺等,都等着您来哦!对了,还有梅花山春色满园!
各区各校要深刻认识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统筹推进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切实增强防控意识,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主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坚决克服思想、松懈心态。学校书记和校长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过细抓好开学前后防控各项工作落实。 明确开学后学校管理相关要求开学后,各校要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好对因等不可控原因不能按时返校学生的指导帮助,在宁高校要制定返校后两周内在线教学方案。各校要每日掌握师生员工动态,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将防控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严格校门管理,中小学和幼儿园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师生员工进校门需佩戴口罩、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在宁高校校门入口处应张贴健康码图识,师生员工入校时应同等要求,严格进行身份核验、体温检测、查看健康码(行程卡),做到一视同仁。要加强对快递收发和外卖配送环节的管理,做好核查、登记(包括姓名、单位、车号等)、预防性消毒等。要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做好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餐(饮)具和炊具的清洁消毒,尽量安排错峰就餐,就餐时保持安全距离。要加强学生宿舍管理,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安排专人负责宿舍的卫生管理和检查,引导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不串门。宿舍要勤通风、勤打扫,保持厕所清洁卫生,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区域消毒。要加强活动场所管理,严格控制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人员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做到人物环境同防、多病共防各区各校要增强防控常态化下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意识,加强教室、图书馆、体育馆、会议室、实验室、校医院(医务室)、卫生间等场所的管理和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对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讲台、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安排专人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校内大型建设施工现场、人员要与校园实现物理隔离。学校要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加强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通过多种提高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组织防控督导检查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开学前就防控等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全面自查,查找防控工作短板,消除风险隐患,确保不留死角和盲区。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各批次返校开学的学校,进行随机督导或飞行检查,对防控不到位的学校要及时列出问题清单,限期整改到位。各区要组织责任督学采取“四不两直”等,对挂牌督导的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检查情况做好记录并及时上传至“责任督学履职记实平台”,暂不具备上传条件的可将纸质检查记录留存。市防控指挥部学校专项组将适时赴各区组织抽查。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