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话说欧鲤钓》打窝篇前言本文是《话说欧鲤钓》系列文章之一,欧鲤钓(CarpFishing)是一种以鲤鱼和草鱼为目标鱼的钓鱼技术,这种钓鱼技术是50年代在英国创造的,于1999年正式成为国际钓鱼运动联合会(CIPS)比赛项目,每年都举办一届欧
《话说欧鲤钓》打窝篇
前言
本文是《话说欧鲤钓》系列文章之一,欧鲤钓(Carp Fishing)是一种以鲤鱼和草鱼为目标鱼的钓鱼技术,这种钓鱼技术是50年代在英国创造的,于1999年正式成为国际钓鱼运动联合会(CIPS)比赛项目,每年都举办一届欧鲤钓世锦赛。
为了向国内钓友介绍欧鲤钓这种钓鱼技术,本使(欧鲤钓遣唐使)通过整理、汇总、翻译、实践的方式撰写了这部《话说欧鲤钓》,力求其成为国内最科学、最完善、最系统的欧鲤钓教学文章,目前已经在头条主页发表了《话说欧鲤钓》上部共计20余篇文章,《实战欧鲤钓》视频10余部,感兴趣的读者可点击文末链接从《综述篇》开始详细了解。
引言
多大钩?什么饵?在哪里钓的?
基本上是钓鱼人看见他人鱼获时最常问的三个问题。
用多大的钩好?
这个话题永远是各大钓鱼论坛讨论的最激烈的话题。
那么究竟是用多大钩好呢?
钩号的科学节
不同于东欧和中国会食用鲤鱼,在中欧及英国通常是钓获放流,由于鲤鱼寿命可能长达20年,因此这可能涉及同一条鱼的多次捕放,所以科学界认为有必要就不同大小的鱼钩对于鲤鱼的伤害以及跑鱼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因为有科学证据表明,使用不合适的钓组,反复钓获同一条鱼会导致鱼口腔和下颌区域产生累积伤,甚至是非常严重的口腔损伤。 鲤鱼垂钓者们也在争论使用小钩子是否真的能作为减少伤害的手段,以及大小钩子在跑鱼率方面的差异。 在最佳钩子中与最小化伤害之间可能存在尺寸的权衡,在最小伤害的同时同时最大化成功上岸率。
为了向休闲垂钓产业提供科学的选钩建议,促进鱼类健康福利和渔业发展,德国与加拿大的科学们就这一“世界性难题”发起了科研攻关。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农业与园艺学院内陆渔业管理实验室,德国莱布尼兹淡水生态学和内陆渔业研究所鱼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系,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生物系鱼类生态学和保护生理学实验室,三家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为此开展了一项名为《The importance of hook size in recreational angling for large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休闲垂钓大型鲤鱼时钩尺寸的重要性)的科学研究。
为了真实再现休闲钓鲤鱼的场景,科学家们选用了下图这套经典的欧鲤钓钓组:
图A是这项研究中使用的两种鱼钩的尺寸对比;
图B是本研究中使用的铅夹前导系统;
图C是使用玉米粒钩饵的经典线辫钓组;
a 是饵挡;b 是钩辫;c 是鱼钩;d 是子线;e 是8字环;f 是铅夹;g 是铅坠;h 是橡胶帽;i 是铅芯线;j 是8字环;k 是编织主线;l 是玉米粒。
关于专业人员中最佳钩子尺寸的可辩护建议
鲤鱼钓鱼。 因此,完成了一项实地研究
确定是否存在伤害差异(即组织损伤)
和出血),捕捉特征和着陆概率
在两种流行的钩子尺寸之间,同时针对大型鲤鱼
专门用于模拟真实世界情况的鲤鱼钓鱼装备。
该研究是在2007年8月11日至10月3日期间选取30个单日进行的,地点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陶氏湖(N45°23’46.14”, W75°42’03.09” )和里多运河(N45°23’23.81”, W75°42’05.58”)中随机选择。
这个时期,水温从18.3到24.3℃(平均值±S.E。:20.8±0.35)不等。所有鲤鱼钓鱼技术都选择欧洲的鲤鱼钓法,因为它是国际上主流的钓鲤鱼技术。使用两种尺寸的市售鲤鱼钩类型
(伽玛卡兹 G-Carp Super Hook; 1号和6号;)。
子线是Sufix Camo Skin 可剥皮线,拉力值是11.3千克,总长度为15厘米;钩饵没有直接挂到钩子上,而是穿到钩柄后面的一条短线上,构成了一个延伸线,这条线在欧鲤钓中的术语是“钩辫”,“钩辫”的长度为2厘米(从钩子的弯曲处测量)。
钩辫钓组是英国钓鱼人莱尼·米德尔顿(Lenny Middleton)发明的,钩辫钓组已经成为欧鲤钓世锦赛规则中规定的必备特征。
科研团队使用了3颗玉米粒作为钩饵,并用塑料饵挡固定在钩辫上。子线直接绑到了安全型铅夹的8字环上,铅夹上使用的是84g的柳叶形铅坠,并将柔软的富有弹性的橡胶套推上,前导系统使用的是50厘米长的铅芯线,以避免前导线在碰到异物时被划断。这套传统的、经典的欧鲤钓钓组通过8字环连接到了有18.1千克拉力值的编织主线。每个钓鱼日
同时使用两根鲤鱼竿,测试曲线:1.25kg(2.75磅);长度:3.60m(12英尺),标点选择在附近没有水生植物的位置。不同的钩子大小随机分配到其中一个鲤鱼杆上,两个钓组打到同一个标点。 钩之间的距离只有几米,左右位置是随机的。
为了保持稳定的钓鱼技能,所有钓手都选用有经验的钓鱼者。
全部钓位都选择在水下干净无障碍的位置。鱼上岸后,实验人员会纪录钩子穿透的位置(上颚,下颌和嘴角的位置),
挂钩深度,是否存在组织损伤,并记录出血与否,这个组织损伤是指除了钩子穿透以外额外的损伤,因为穿透伤被认为是任何类型的休闲钓鱼都不可避免的损伤。额外的组织损伤包括软组织撕裂,这是由于钩子在鲤鱼嘴中运动而产生的撕裂伤。
所有被钓获的鲤鱼都标上了单独的编号标记,但是在整个实验期间没有被重新钓获的鲤鱼。
为了保证主观判断的一致性,所有测量与记录都是由同一个人完成度的。
最后科学家们得到了如下统计信息:
研究结论
总共钓获了88条鲤鱼。其中6号钩钓获56条,1号钩钓获32条。钓获鲤鱼的总长度在486mm到930mm之间。 每杆每小时钓获量(CPUE)显示小钩子比大钩子有更高钓获量。
此外,在小钩上钓获的鲤鱼明显更大。两种钩子的上岸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区别(说人话就是二者差别太小,在统计学上相当于一样),总体而言,大部分(84%)鲤鱼成功上岸。
钩刺穿的相对深度差异很大,更大的钩子更加深入的钩住了鱼嘴,同时也照成了更多的伤害。
出血率两种鱼钩相似,大约有一半鱼被钓获鲤鱼的钩伤处轻微出血。
大钩子在软组织损伤率上要明显高于小钩子,它对鲤鱼照成了更多的伤害。
同时,它们在钩住鱼嘴的位置也具有相当大的差异,科研人员制作如下位置统计图:
从这个位置统计图可以看出,大钩更容易钩在下颌上,下颌也是两种不同尺寸的钩子最常钩到的位置,但没有一条鲤鱼深深地钩在重要器官上。统计也发现受伤频率与解剖学挂钩位置无关。
指导意义
德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表明,在使用安全夹前导系统和经典线辫钓组与玉米粒钩饵的钓鱼条件下,小尺寸的6号优于大钩尺寸的1号钩。小钩子捕获了更多的鲤鱼和更大的鲤鱼。在商业的延绳钓捕捞环境中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其中更多的鱼落在较小的钩子上。
科学家们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开销大小的不同,虽然与钓获鲤鱼的大口相比,研究中使用的两种钩尺寸都很小,但是大钩子更大的开销可能阻碍了鲤鱼摄入大钩。研究中小钩的较高捕捞效率可能与差重有关不同的钩子和鲤鱼摄取颗粒食物的方式。较重的钩子可能会干扰正常的摄食方式,这反过来可能解释其更低的钓获率。研究中,钩子尺寸也影响了相对钩穿透深度,小尺寸钩子钩住的比较大的钩子更浅,但这样做不会丢失更多的鲤鱼。也有其他科研成果表明较小的钩子倾向于更深地钩住鱼。但是,绝对挂钩没有区别在我们的研究中,大钩和小钩之间的深度。因此,大小鱼相对钩深的差异很可能是因为较小的鱼钩捕获了较大的鱼与大钩子相比,小钩子的相对钩挂深度更浅。
总之,科学家们的结果表明,小钩子有利于鲤鱼渔业,因为它们造成的伤害较小并且在不牺牲上岸率的情况下钓获更多更大的鱼。
后语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本使的文章一定会对很多名词感到陌生,建议点击文末的链接看更多《话说欧鲤钓》文章和《实战欧鲤钓》视频,系统的了解欧鲤钓这种钓法。
本使是自媒体人,不卖任何渔具,可以为你推荐渔具供应商,但不为此提供任何担保,请读者谨慎采信;
如果你希望看到更多欧鲤钓文章请点赞、转发、收藏本文;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在评论留言交流,本使原则是——有问必有答,怼过来必怼回去!
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