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最新版呆病(典型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痴呆诊断标准(2017年版)[1]。(1)主诉智能缺损。(2)存在一项或以上明显的智能缺损,如善忘(短期记忆或长期记忆减
最新版呆病(典型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痴呆诊断标准(2017年版)[1]。
(1)主诉智能缺损。
(2)存在一项或以上明显的智能缺损,如善忘(短期记忆或长期记忆减退)、失语(如找词困难、语言不连贯、错语)、失认(如不能辨认熟人或物体)、失用(如动作笨拙、系错纽扣)、执行不能(如反应迟钝、或完成任务困难等)等。
(3)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部分受累甚至完全丧失。
(4)除外引起智能缺损的其他原因,如郁证、癫狂、谵妄等。
神经心理学检查、MRI扫描或PET或脑脊液检查或基因测序等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C)制订的“阿尔茨海默病操作性诊断标准”(2017年版)[2](表1)。
表1 阿尔茨海默病操作性诊断标准
注:AD:阿尔茨海默病;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poE:载脂蛋白E;APP: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BNT:波士顿命名测试;CDR: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SF:欧脑脊液;DLB:路易体痴呆;DSR:延迟故事回忆;FDG-PET:使用[F-18F]-氟脱氧葡萄糖检测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血流量的变化;FTD:额颞叶痴呆;HV:海马体积;HVLT: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试;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RI:核磁共振成像,结构MRI检测灰质、白质和脑脊液中的组织变化。 这种技术对于由于神经元损失和萎缩引起的灰质体积变化特别敏感; MTA:内侧颞叶萎缩;Plasma:血浆;PPA: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SEN:早老素基因;TMT:连线测试; VaD:血管性痴呆。
典型AD临床诊断应以病史和检查证实有早期显著的情景记忆损害且MRI显示内侧颞叶萎缩或海马萎缩为核心临床特征,并采用本土化诊断性参数,以减少因语言、文化和种族不同而产生的偏差。非典型AD不具备早期显著的情景记忆损害和内侧颞叶萎缩的特征,以此鉴别。虽然AD生物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确证性水平,但检测技术及其分界值还缺乏本土化的统一标准。
(二)病程分期
采用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共识联合小组(JCG)制订的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分期标准”(2017年版)[3],判断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启动期)、中期(进展期)和晚期(恶化期),指导临床辨证施治(见表2)。
表2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分期标准
注释: 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CDR: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三)证候诊断
采用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共识联合小组(JCG)制订的“阿尔茨海默病辨证规范”(2017年版)进行辨证(每个证候名目下具备一个或以上症状组合,参考舌脉,即可做出判断)[3]。
1.早期(启动期)
髓海渐空:动作缓慢,多忘不精;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两目昏花,齿枯发焦;舌瘦淡红、脉沉细。
脾肾两虚:食少便溏,好忘多虑;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疑惑惊恐,畏寒肢冷;舌胖齿痕,脉缓尺弱。
气血不足:神疲倦怠,少气懒言;淡漠退缩,多梦易惊;善愁健忘,心悸汗出;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2.中期(进展期)
痰浊蒙窍:痰多体胖,迷惑善忘;夜寐早醒,睡眠倒错;言辞颠倒,举动不经;苔粘腻浊,脉弦而滑。
瘀阻脑络:反应迟钝,行走缓慢;妄思离奇,梦幻游离;偏瘫麻木,言蹇足软;舌紫瘀斑,脉细而涩。
心肝火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妄闻妄见,喊叫异动;噩梦难寐,便干尿赤;舌红或绛,脉弦而数。
3.晚期(恶化期)
虚极毒盛:迷蒙昏睡,无欲无语;便溺失禁,心身失用;激越攻击,谵语妄言;躯体蜷缩,肢颤痫痉;舌绛,脉数或沉。
二、治疗方案
(一)分期辨证论治
参考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共识联合小组(JCG)制订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序贯治疗方案”(2017年版)进行分期辨证论治[3]。
1.早期(启动期)
(1)髓海渐空
治法:滋补肝肾、填精益髓
推荐方药:七福饮加味(《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熟地黄、当归、酸枣仁、人参、白术、远志、炙甘草组成,常加鹿角胶、龟板胶、阿胶、山萸肉、肉苁蓉、知母等,以增加七福饮滋补肝肾、填精益髓之力。若心烦、溲赤、舌红少苔、脉细而弦数,可合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若头晕、耳鸣、目眩或视物不清,加天麻、钩藤、珍珠母、煅牡蛎、菊花、生地黄、枸杞。
注意:该方是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脾肾两虚
治法:温补脾肾、养元安神
推荐方药:还少丹加减(《洪氏集验方•卷一》)。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熟地黄、山茱萸、枸杞、怀牛膝、杜仲、楮实子、肉苁蓉、巴戟天、茴香、茯苓、山药、大枣、石菖蒲、远志、五味子组成。若呃逆不食,口涎外溢,加炒白术、生黄芪、清半夏、炒麦芽;若夜尿频多,加菟丝子、蛇床子;若二便失禁,加益智仁、桑螵蛸。
注意:该方是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气血不足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正体类要•卷下方》)。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人参、炙黄芪、麸炒白术、茯神、炙甘草、龙眼肉、酸枣仁、当归、大枣、远志、木香、生姜组成。若脾虚日重,加茯苓、山药;若入睡困难或夜间行为异常,加柏子仁、首乌藤、珍珠粉、煅牡蛎、莲子心。烦躁明显,减炙黄芪。
注意:该方是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中期(进展期)
(1)痰浊蒙窍
治法:化痰开窍、通阳扶正
推荐方药:洗心汤加减(《辨证录•卷四》)。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半夏、陈皮、茯神、甘草、人参、附子、石菖蒲、酸枣仁、神曲组成,常加郁金、制远志以增加化痰益智之力。有热象,则减附子;若舌红苔黄腻,可加清心滚痰丸;若言语颠倒,歌笑不休,甚至反喜污秽,或喜食炭,可改用转呆丹。
注意:该方是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瘀阻脑络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醒神
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医林改错•卷上》)。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麝香、葱白、生姜、大枣、黄酒组成。通血络非虫蚁所不能,常加全蝎、蜈蚣之类以助通络化瘀之力;化络瘀非天麻三七所不能,可加天麻、三七以助化瘀通络之力;病久气血不足,加当归、生地黄、党参、黄芪;久病血瘀化热,加钩藤、菊花、夏枯草、竹茹。酒精过敏者,减黄酒。
(3)心肝火旺
治法:清肝泻火、安神定志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神精系统证治类》)。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杜仲、桑寄生、川牛膝、益母草、首乌藤、茯神组成。若失眠多梦,减杜仲、桑寄生,加莲子心、丹参、酸枣仁、合欢皮;若妄闻妄见、妄思妄行,减杜仲、桑寄生,加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珍珠粉;若苔黄黏腻,加天竺黄、郁金、胆南星;若便秘,加酒大黄、枳实、厚朴;若烦躁不安,加黄连解毒汤或口服安宫牛黄丸。
注意:该方是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晚期(恶化期)
毒盛虚极
治法:解毒通络、补肾固元
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加遗忘双痊丹(《外台秘要方•卷一》和《石室秘录•卷一》)。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人参,莲须,芡实,山药,麦冬,五味子,生酸枣仁,远志,菖蒲,当归,柏子仁,熟地黄,山茱萸组成。若痰迷热闭,神惫如寐,加菖蒲、郁金、天竺黄,或合用至宝丹;若脾肾虚极,知动失司,合用还少丹;若火毒内盛,形神失控,合用安宫牛黄丸;若阴虚内热,虚极生风,合紫雪丹或生地黄、天麻、地龙、全蝎、蜈蚣等。
补肾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应贯穿于疾病的全程。由于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治疗的一般原则是分期辨证施治。分期辨证施治意指随证候演变而变化治法的序贯疗法,早期病情初始,常以补肾为主;中期痰瘀火并现,应化痰、祛瘀、泻火交替或并行;晚期因痰、瘀、火而化生毒浊,毒浊内盛而元气极虚,常在清热解毒基础上,补肾固元,以增加协同效应。
注意:该方是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感觉刺激,如点压、香熏、触摸、光疗等。
2.认知刺激/情绪干预,如音乐疗法、舞蹈疗法、多感觉环境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回忆疗法、确认疗法、情境模拟疗法。
3.其他疗法,如运动疗法、动物辅助、特殊护理单元和餐厅环境干预。
(三)西药治疗
参照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中国痴呆诊疗指南》(2017年版),针对上述疗法未能明显缓解且发展为中重度(MMSE≤15分)和重度痴呆患者(MMSE≤10分),可以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或/和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治疗 [4]。伴幻觉、妄想、激越、攻击、躁扰不宁等较重的精神病性症状者,经过上述疗法仍不能缓解时,可以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以短期、少量和单用为原则。
(四)护理调摄要点
1. 根据现有研究证据,鼓励和帮助患者做到每天“五个一”,有益于患者的认知、情绪和整体状态改善。
(1)每日1次阳光下快步行走(不少于3000m或5000步)或其他适宜运动如太极拳或八段锦(时间不少于30min)。
(2)每日1餐地中海饮食(以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类、坚果、红酒、鱼类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橄榄油为主的饮食结构)。
(3)每日1次亲友互动(家庭活动)和社交活动(每周不少于一次,如旅游、参加聚会、参观、访友、承担工作或担任志愿者等)。
(4)每日1次智力活动(如打牌、下棋、弹琴、书法、绘画、吟诗、诵文、记事或写日记等)。
(5)每日1杯绿茶(多次频饮,1000ml左右)。
2. 根据现有护理照料调摄经验,坚持并注意以下几点护理调摄措施,有益于缓解症状和防止发生意外。
(1)经常梳头,缓解头颈局部和心理精神紧张。
(2)佩戴信息牌或手环,谨防走失。
(3)多走平地,以防跌倒。
(4)定时进食,维持基本营养摄入。
(5)随时陪伴,减少独处。
(6)定时问询和提醒大便小便,防止失禁或秘结。
(7)提前摆好一天用药,防止漏服或误服药物。
(8)鼓励和帮助下地活动和定时多次翻身,减少身体压伤或褥疮发生。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用于痴呆的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2017年版)和《阿尔茨海默病证候变化与认知结局的关联性》(2017年版)[5],拟订典型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按6个月疗程计算,可根据需要选择以下疗效评价指标1加第2项或第3项)。
1. 认知疗效标准:
显效: MMSE得分 ≥1.37分(终点得分较基线增加≥1.37分);
有效: MMSE得分≥0.0分 (终点得分不变或增加);
恶化: MMSE得分 ≥-1.37分(终点得分较基线减少≥1.37分)。
2. 痴呆证候疗效标准:
显效:证候变化总体印象量表(CGIC-S)=1分(终点得分);
有效:证候变化总体印象量表(CGIC-S)≤3分(终点得分);
恶化:证候变化总体印象量表(CGIC-S)≥5分(终点得分)。
3. 总体印象疗效标准:
显效:总体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1分(终点得分);
有效:总体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3分(终点得分);
恶化:总体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5分(终点得分)。
参考文献
1.张伯礼,吴勉华.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22-128.
2.田金洲,解恒革,秦斌,等.中国痴呆诊疗指南(2017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0-23.
3.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共识联合小组.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诊疗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5:1-7.
4.Shi J, Ni JN, Lu T, et al. Add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brings cognitive benefits to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刊名呢?2017,17(1):533-539.
5.时晶,倪敬年,魏明清,等.阿尔茨海默病证候变化与认知结局的关联性[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4):339-343.
注:
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
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牵头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参与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制定的主要专家:田金洲,时晶,黄燕,解恒革,秦斌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
牵头人:田金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要完成人:
田金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时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黄燕(广东省中医院)
赵建军(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林亚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附件1: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附件2:
下表由医生与患者、长期照料者交谈后填写。根据过去4周的情况,圈选最符合的选项。基线评估时,1-7分为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随访评估时,1-7分为与基线比较的症状改变,0=无症状,1=极大改善,2=中度改善,3=轻度改善,4=无变化,5=轻度恶化,6=中度恶化,7=重度恶化。以《肾虚证候量表》为例,其他参考文献5。
附件3:
基于临床医生面试的总体印象量表(CIBIC-plus)
声明:内容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辑:竹叶
审核:虫哥
何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