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有时候迥然不同。
上周值夜班,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因为头晕来做颅脑CT,急诊科医生怀疑是脑血栓,结果是脑转移瘤,肺癌脑转移。
脑转移瘤常见的临床表现:1.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这位老人以前得过脑血栓,下午的时候开始头疼头晕,家里人以为脑血栓复发了。
结果做了CT发现可疑脑转移瘤,进一步检查胸部CT,发现了肺癌,但她没有肺部症状。
脑转移瘤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的更常见。
2.记忆力减退。
下图这位49岁的女性,最近记性不好,老忘事儿,以为是到更年期了。
神经内科医生说,做个脑ct看看吧:
结果发现了脑转移瘤,紧接着做了胸部CT,发现肺癌:
3.肢体活动不灵。
这个症状有时难以与脑血栓,脑出血鉴别,需要ct或者磁共振确诊。
下图这位老人是一位退休干部,在家里弹钢琴的时候突然感觉左侧手指无力,按不动琴键了。
来医院做了脑部核磁共振,发现脑转移瘤:
紧接着做了胸部CT,证实为右侧肺癌:
4.视力下降,视野偏盲。
有些脑转移瘤发生在枕叶视觉中枢,可以引起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上图这位老人,就是因为视物模糊,脑部核磁共振(MR)发现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的发病原因?脑、肺、肝、肾、骨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几乎全身所有的恶性肿瘤都可以发生脑转移,最常见的是肺癌转移,其他的比如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病人,随着病情进展,也常常可以发生脑转移瘤。
发生了脑转移,还能活多久?我们知道,肿瘤发生了远处转移就已经属于晚期了。
不过,单发的转移有时还有手术机会,需要医生整体评估病情。
此外,脑转移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放疗和靶向治疗,很多病人治疗效果不错,可以长期带瘤生存。
上面提到那位视力模糊的老人,做了脑部放疗和肺部化疗,3年后复查,脑转移瘤明显萎缩。
现在恶性肿瘤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发病率最高的肺癌。定期进行胸部健康体检,发现高危肺结节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预防中晚期肺癌。
这里是影像科豪大夫,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医学科普的目的不是危言耸听、吸引眼球,而是希望大家珍爱生命,防患于未然!
【2017-12-17 中华医学科普回答】如题,谢邀,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病毒性脑膜炎这个疾病的相关知识,现在正值冬季,空气干燥,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前几天就有4-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住进了ICU,有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好转出院了,也有出现中枢性高热最后呼吸衰竭死亡的。下面来了解以下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主要为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约占 85%~95%。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主要是 1、2、3、5、7 型)、淋巴 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带状疱疹病毒等。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 脑膜炎,发病高峰主要在夏季和早秋;腮腺炎病毒脑膜炎一般多见于冬、春季节,与腮 腺炎同时流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则以冬季较常见;而单纯疱疹脑膜炎无明显季节 性。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大部分病毒在下消化道发 生最初感染,肠黏膜细胞有与肠道病毒结合的特殊受体,病毒经肠道入血后产生病毒血 症,再经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大多数病毒侵入机体后经病毒血症后侵犯脑膜,常同时存在不同程度地侵犯脑实质,但亦可单独累及脑膜。病理上呈现软脑膜弥漫性淋巴细 胞浸润,脑组织有围管性淋巴细胞浸润,胶质增生、神经节细胞肿胀及点状出血。脉络 膜丛及脑室上皮亦有非特异性炎症改变。
临床上有很多因发热伴意识不清的患者就诊,有的伴剧烈呕吐,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者病毒性脑膜炎呢?本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发病年龄以 10~40 岁多见,约半数在 15 岁以下发病。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一般潜伏期约 1 周),常先有类似感冒或相应病毒所致全身症状, 如畏寒、发热、头痛、咽痛与躯体不适、疼痛、腹泻、皮疹、乏力等。常有感觉过敏、 感觉异常、畏光、肌痛与腹痛。症状的严重程度随病人的年龄增长而加重。脑膜刺激症状突出:在全身症状同时或稍后短时间内出现,呈头痛、恶心,呕吐,颈软至中度抵抗,Kernig 征和 Brudzinski 征阳性。体温很少超过 40°C。可伴有意识障碍,如淡漠、嗜睡、 谵语,甚至昏迷等;较少伴发脑炎症状如颅神经障碍、偏瘫与感觉障碍等。除了以上的表现,还有一些特定病毒感染的征象:如腮腺炎的腮腺肿大和睾丸炎;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可出现皮疹,大多 与发热同时出现,持续 4~10 天,柯萨奇病毒 A5、A9、A16 和埃可病毒(ECHO)4、ECHO6、ECHO9、ECHO15、ECHO30 感染,皮肤损害典型的为斑丘疹,皮疹可局限于面部、躯干 或涉及四肢,包括手掌和足底部;柯萨奇病毒 B 组感染可有流行性肌痛(胸壁痛)和心肌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压痛、伴剧烈咽痛或见黄疸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中华医学科普平台”头条号,获取更多专业原创医学科普知识,本条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脑出血是一类具有发病突然、起病较急的特点的疾病,脑出血是一类比较危险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给患者留下残疾,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脑出血也是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脑出血虽然发病突然但也不是没有征兆的那么脑出血发病前有什么征兆呢
脑出血较突出的前兆是头疼、头晕;脑溢血临床称为脑出血,
脑出血的患者在出血以前可能又有一些先兆,比如如果有高血压的
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先兆症状出现后的第一年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很大,尤其在两个月内最为危险。一旦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这些先兆表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这时如能仔细观察,就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到医院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
常见的脑出血的先兆症状有:
1、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心慌,胸闷,疲乏无力,四肢没劲这些感觉,所以如果患者有高血压,有糖尿病存在血管的危险因素,如果出现了上述的一些症状,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2、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暂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4、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因为脑溢血早期刺激性较强,压迫性症状较重,所以会导致脑水肿,从而引起意识障碍、昏迷、呕吐等颅内高压的症状;由于脑出血是一种占位性病变,所以其疼痛比普通的头痛更加剧烈,并且可能会伴有恶心,甚至喷射性的呕吐;
5、记忆力减退,计算力差以及反应迟钝等症状
另外,如果口角歪斜、言语不能、瘫痪等脑卒中的共性症状,超过24小时以上,也能肯定脑出血或脑梗塞的出现。
病因
一、气候的变化。在季节发生变化时,脑血管病的发生是比较多见的,比如春夏秋冬交界的季节,这是因为季节的变化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影响了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改变了血液的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质和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由于短时间内颅内血管无法适应这种明显的变化,所以血压就出现了波动,从而导致脑溢血的发生。
二、情绪的改变。导致脑溢血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绪上的改变,比如极度的兴奋以及悲伤和恐惧等,大多数脑溢血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了情绪激动的现象。情绪改变会导致脑溢血是由于短时间情绪变化时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跳加快和血压突然升高,原本脆弱的血管就因此发生了破裂。
三、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长期吸烟会使人体内血管的脆性增加,使得血管对血压波动的承受能力下降,从而很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而长期饮酒会使人体血管收缩舒张调节能力出现障碍,并且会使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和血管内的脂质沉积,导致血管条件变差,因而容易发生脑溢血
那么要如何预防脑溢血呢?
1、定期测量血压和血液粘度,并积极治疗和控制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免疫性疾病。
2、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3、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4、戒烟戒酒,忌脂肪,多吃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脑出血的发病征兆做了详细的汇总,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对于家里有老人的朋友,在平时一定要多操心,要让老人的心情始终保持愉悦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老人永远不会出现脑出血。
一、医学人文素养
(一)医德医风
(二)沟通能力
(三)人文关怀
二、病史采集
(一)发热
(二)疼痛
头痛、胸痛、腹痛、腰痛、关节痛
(三)咳嗽与咳痰
(四)咯血
(五)呼吸困难
(六)心悸
(七)水肿
(八)恶心与呕吐
(九)呕血与便血
(十)腹泻
(十一)黄疸
(十二)消瘦
(十三)无尿、少尿与多尿
(十四)尿频、尿急与尿痛
(十五)血尿
(十六)痫性发作与惊厥
(十七)意识障碍
三、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1.全身状况
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步态。
2.皮肤
3.淋巴结
(二)头颈部
1.眼
外眼检查(包括眼睑、巩膜、结膜、眼球运动)、瞳孔的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直、间接)、集合反射。
2.口
咽部、扁桃体。
3.颈部
甲状腺、气管、血管。
(三)胸部
1.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
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2)胸壁、胸廓、胸围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2.胸部触诊
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胸部叩诊
叩诊方法、肺界叩诊、肺下界移动度。
4.胸部听诊
听诊方法、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5.乳房检查(视诊、触诊)
6.心脏视诊
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7.心脏触诊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8.心脏叩诊
心界叩诊及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的测量。
9.心脏听诊
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10.外周血管检查
(1)脉搏
脉率、脉律。
(2)血管杂音
静脉杂音、动脉杂音。
(3)周围血管征
(四)腹部
1.腹部视诊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腹部外形、腹围
(3)呼吸运动
(4)腹壁静脉
(5)胃肠型和蠕动波
2.腹部触诊
(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及反跳痛
(3)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
(4)腹部包块
(5)液波震颤
(6)振水音
3.腹部叩诊
(1)腹部叩诊音
(2)肝浊音界
(3)移动性浊音
(4)肋脊角叩击痛
(5)膀胱叩诊
4.腹部听诊
(1)肠鸣音
(2)血管杂音
(五)脊柱、四肢、肛门
1.脊柱检查
(1)脊柱弯曲度
(2)脊柱活动度
(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2.四肢、关节检查
3.直肠指检
(六)神经系统
1.神经反射
(1)深反射
跟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
(2)浅反射(腹壁反射)
2.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3.病理反射(Babinski征)
四、基本操作
(一)手术区消毒、铺巾
(二)手术刷手法
(三)穿、脱手术衣
(四)戴无菌手套
(五)手术基本操作
切开、缝合、结扎、止血。
(六)清创术
(七)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
(八)脓肿切开术
(九)换药与拆线
(十)吸氧术
(十一)吸痰术
(十二)胃管置入术
(十三)导尿术
(十四)静脉穿刺术
(十五)胸腔穿刺术
(十六)腹腔穿刺术
(十七)脊柱损伤的搬运
(十八)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十九)心肺复苏
(二十)简易呼吸器的应用
(二十一)穿、脱隔离衣
五、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1.正常心电图
2.窦性心动过速
3.窦性心动过缓
4.房性期前收缩
5.心房颤动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7.室性期前收缩
8.室性心动过速
9.心室颤动
10.房室传导阻滞
11.急性心肌梗死
(二)X线平片影像诊断
1.正常胸片
2.肺炎
3.浸润型肺结核
4.肺癌
5.心脏增大
二尖瓣型、主动脉型和普大型。
6.气胸
7.胸腔积液
8.正常腹平片
9.消化道穿孔
10.肠梗阻
11.泌尿系统阳性结石
12.长骨骨折
(三)颅脑CT影像诊断
1.颅脑外伤
颅骨骨折、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
2.脑出血
3.脑梗死
(四)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1.血、尿、粪常规
2.血沉
3.凝血功能检查
PT、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4.痰液病原学检查
5.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
6.胸水常规及生化检查
7.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
8.肝功能
9.肾功能
10.血清电解质
11.血糖
12.血脂
13.心肌损伤标志物
CK-MB、肌钙蛋白。
14.血、尿淀粉酶
15.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
16.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
17.血气分析(PaO2、PaCO2、血氧饱和度、pH)
18.肿瘤标志物
AFP、CEA、CA125
19.血、尿hCG检测
六、病例分析
(一)呼吸系统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支气管哮喘
3.肺炎
4.肺结核
5.肺癌
6.肺栓塞
7.血胸和气胸
8.肋骨骨折
(二)心血管系统
1.心力衰竭
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3.高血压
(三)消化系统
1.食管癌
2.胃食管反流病
3.胃炎
4.消化性溃疡
5.消化道穿孔
6.消化道出血
7.胃癌
8.肝硬化
9.胆石病、胆道感染
10.急性胰腺炎
11.肠梗阻
12.结、直肠癌
13.结核性腹膜炎
14.急性阑尾炎
15.肛管、直肠良性病变
16.腹外疝
17.腹部闭合性损伤
肝、脾、肾损伤
(四)泌尿系统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肾小球肾炎
3.尿路感染
(五)女性生殖系统
1.异位妊娠
2.盆腔炎性疾病
(六)血液系统
1.缺铁性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
3.急性白血病
(七)代谢、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糖尿病
(八)神经系统
1.脑出血
2.脑梗死
(九)运动系统
1.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2.大关节脱位
(十)风湿免疫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类风湿关节炎
(十一)儿科疾病
1.肺炎
2.腹泻病
3.常见发疹性疾病
麻疹、幼儿急疹、水痘
(十二)传染病
1.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
2.细菌性痢疾
(十三)其他
1.浅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2.急性乳腺炎
3.乳腺癌
4.一氧化碳中毒
5.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