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胆指的就是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在肝脏的下面,它的体表投影在右侧肋缘与腹直肌交界处。胆囊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胆囊疾病与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饮酒刺激有很大的关系。患有胆囊疾病应该及时到正规的公立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通过超声检查就可确诊。
胆囊呈梨形,长8~12cm,宽3~5cm,容积40~60ml,位于肝脏的胆囊窝内,分为底部,体部,颈部及胆囊管;胆囊底部及体部的下面和两侧均有腹膜覆盖,但有时胆囊上面与肝脏胆囊窝间的附着很窄,形成一胆囊系膜。
一般情况下,胆囊的位置能反映左肝和右肝(肝中裂)的交界前端,当此交界有偏移时,如见于一侧肝叶萎缩,对侧叶代偿性增生,肝脏可发生顺/逆钟向转位,胆囊的体表投影的位置也偏移。
胆囊经胆囊管与胆管汇合。胆囊与胆囊管的先天性畸形和变异很多,可以有位置,形状,数目,结构的变异,胆囊缺如虽偶有报道,但临床上很少见,当疑有胆囊缺如时,应尽力排除胆囊因病变萎缩致使手术时寻找困难的可能性。
胆囊和胆总管下端括约肌是一对调控胆道内压力的装置,也是肠道有效地利用消化液,胆汁的机制。在进食前,胆汁在胆囊内贮存,浓缩;进食后,胆汁从胆囊排至肠道。
故一般肉食动物和间断性进食的动物,多具备胆囊。草食动物且有连续进食习惯者,常没有胆囊,常见的如马,象,袋鼠,鹿,骆驼,大鼠等。
此种情况下胆汁稀薄而量多,持续不间断地排入肠道,此时胆管下端括约肌的作用亦变得没有意义了。由此可见,胆囊并非是生命所必需,胆囊切除术后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寿命并无影响。
胆囊管与胆总管的汇合在角度,位置,平面等方面存在种种变异,在有病变的情况下,则此种变异的临床意义就更加重要。有时,胆囊管的变异再加上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和合并的病理改变,可以使情况十分复杂,并且可能在判断,识别上造成困难而导致错误的处理。
胆囊位于肝脏的下面紧邻,位于六腑之一,胆呈囊形,附与肝之短叶间,与肝相连。肝和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胆囊在右上腹,体表投影应该在右侧锁骨中线与右侧肋下缘交接部位, 如果有胆囊疾病时部分疼痛可能会向右肩部放射,可以结合当地医生做个超声检查看看是否正常。
一直以来,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胆囊就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器官。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存在即合理。”抛开哲学角度来说,其实就是无论什么东西,什么产物,存在这个世界,就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诚然,胆囊既然存在于我们人体之中,而且与肝脏关系密切,失去它肯定会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不然也不会衍生出“保胆手术”这一产物。实际上,临床上对于胆囊手术的主张,一向都是能不切除,就不切除,如果一定要切除胆囊,那是万不得已、迫于无奈的做法。毕竟哪一个健康人,谁不想拥有一个健康、且正常运作的胆囊?既然如此,那我就详细说一说“胆在人体中起着什么作用?如果被切了人还能活吗?”胆在人体中起着什么作用?胆囊形似一个空心的梨形,挂在肝右叶下方。其实,胆囊在人体中相当于一个“储存袋”,而这个“袋子”主要是储存胆汁。不仅如此,我们的肝脏每天会分泌500-1000ml胆汁,进入胆囊之后,胆囊会将它们浓缩10倍,并储存30-50ml的稠密胆汁。当我们进食时,胆汁会因为胆囊收缩挤入胆囊管,然后从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混合在一起,对十二指肠内的食物进行消化,尤其是高脂肪类食物。其实,胆囊将胆汁排出来的时候,还会将胆管内的细菌一起排出来体外,这能够有助于减少胆囊炎、胆管炎的发生。从上面的描述来说,胆囊确实只有储存、浓缩胆汁的两大功能,或许胆囊的储存功能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看似一个简单的浓缩功能,却与很多问题和疾病息息相关。假如有一天,我们的胆囊被手术切除了,胆汁肯定不会在胆囊中进行浓缩,就会直接进入十二指肠。而胆汁中的胆汁酸很难作为乳化剂,将脂肪乳化微滴,胰脂肪酶也很难深入消化脂肪。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浓缩胆汁中的胆汁酸就好比一把利刃,能够将脂肪食物切成一个个微小的颗粒,这无形之中,就会胰腺脂肪酶对食物的全面消化。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现实生活之中,确实有某些人群切除胆囊之后,会出现厌食脂肪类食物。如果胆囊被切除了,我们还能活吗?在临床之中,有很多人群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炎,而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后,大多数人一旦在没有外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够正常进食和行走,便可以出院回家了。所以在这里,我很明确告诉大家,胆囊切除了以后,我们肯定是能够存活的。而且,大多数人在饮食方面,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影响,更不会导致体重减轻,也不会引起任何维生素缺乏。但是也确实存在少数人在短期之内出现腹泻,甚至是消化不良,尤其是吃特别油腻的饭菜时。庆幸的是,大多数人只需要改变饮食即可缓解症状。在2019年的一项系统性评估显示: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中有超过60%在手术后没有任何不良症状,并过着正常、健康的生活。而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也会因此而完全消失。除此之外,也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在术后仍会出现某些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胀、黄疸、腹泻或腹痛等等,这在临床上被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一般在胆囊切除后的数小时至数天,有时候数周至数月也有可能发生。其实,根据有关文献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多与食用胆固醇、动物蛋白和鸡蛋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接受了胆囊切除之后的恢复期,应该避免高胆固醇、动物蛋白和鸡蛋等食物。综上所述,我们的胆囊切除了,不仅能够存活,而且很大程度上能与以前的生活没有区别。虽然对于少数人存在一些不愉快的问题,但是大多数都是很容易解决的。因此,对于临床评估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朋友来说,我们没有必要纠结失去胆囊,就不能存活的误解。而是尽早接受手术之后,按照医生的指导,一步步地完全恢复以往的生活。如果胆囊切除了,我们又该如何恢复?胆囊手术后,我们需要做出的改变很少。大多数人在没有胆囊的情况下,也能过着完全正常的生活,因为我们的肝脏仍然可以产生足够的胆汁,来分解饮食中的脂肪。主要区别在于接受胆囊切除术的人,不是从进餐后,由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而是将胆汁从肝脏连续进入入十二指肠。然而,胆汁持续流入小肠,很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的症状,也有可能增加胃炎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接受手术之后,对饮食和生活做一些调整。在饮食方面,由于切除胆囊之后,我们对脂肪的吸收受到损害。因此建议以低脂饮食、清淡饮食为主,但是我们可以逐渐从流质饮食逐渐引入常规固体食物。我们开始在饮食中重新食用脂肪类食物时,建议选择脂肪含量不超过3克的食物。对于油炸食物、辛辣食物、酸性食物都应该避免。最好是在饮食的时候,做一个饮食笔记。这样一样,我们就能够知道某种食物或成分引起症状,从而避免以后再食用那种食物。 在运动方面,建议每天以散步锻炼为主。最初的时候,我们可以步行一小段距离,然后每天稍稍增加距离。与此同时,我们至少2-4个星期避免任何形式的提举,或避免任何剧烈的活动,比如骑自行车、跑步、举重等等。结束语:在现实生活之中,有很多人群都接受了胆囊切除术。实际上,大家都活得好好的,身体并没什么其他不舒服的。有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在接受了胆囊切除术之后,出现一些腹泻和消化不良的问题,但是我们或许只需要调整一段时间的饮食,便可以完全恢复过来。所以,对于临床评估需要进行胆囊切除的朋友,该手术还是第一时间手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胆囊切除会对我们产生更大的身体危害。如果大家对胆囊切除,还有什么不懂的,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