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1、现状与前景核桃是我国传统的经济林树种,产量和面积均位居世界之首。发展核桃产业,既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又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时是发展区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传统项目。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2010
1、现状与前景
核桃是我国传统的经济林树种,产量和面积均位居世界之首。
发展核桃产业,既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又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时是发展区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传统项目。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将油茶、核桃、板栗、枣、柿子定为确保我国粮油安全的战略特色经济林树种。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核桃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加上市场价格持续走高,核桃产业前景大好。
2、存在的问题
1、品种认识不足
虽然核桃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但都是实生种植,所以有“核桃不成林”、“老不栽核桃”的古语。
现在的核桃产业与之前的核桃栽植有本质区别。
现在的核桃产业,始于1970-1980年代的品种选育,真正规模化栽植是1990年代的事情。所以说,核桃产业还属于一个新兴产业。
按照结果早晚,核桃分为早实品系和晚实品系。结果早(甚至当年就能结果)的叫早实核桃,结果晚(有些七八年才结果)的属于晚实核桃。
每个品系有很多品种,如:早实核桃有香玲、鲁光、辽核一号等,晚实核桃有清香,晋龙等。对品种要有正确认识,千万不可相信亩产万斤、三年暴富的宣传。
2、苗木市场混乱
经常有农户说,买了什么什么品种,栽了六七年还没结果。我一直笑着说正常。因为我们现在要栽植的都是良种嫁接苗,农业生产必须完成它所需要的生长周期。
一颗良种核桃苗,必须经过种植--长苗—嫁接—生长等阶段,还必须有良种接穗作保障。核桃种子比较多,可是良种采穗圃很少,所以良种核桃苗的产量满足不了现在迅速扩张的产业发展。
刘林林指导果农修剪核桃
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现在核桃栽植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直到现在,还为修剪时间、栽植密度争论不休,更有甚者不修剪。
对农产品品质而言,生产中的地理条件、天气因素影响比较大,但最主要的还是人为因素。每个农户都想产量高,但核桃是多年生树木,质量与持续性是根本,所以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作指导,很容易偏离。
我们黄龙县1992年在县政府领导下发展核桃,目前全县核桃面积28万亩,其中良种面积24万亩,香玲占到80%,人均核桃面积8.7亩,全县核桃技术服务队45个,核桃修剪现在达到全覆盖。先后获得“中国核桃之乡”、“国家矮化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地标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
4、市场开发缓慢
无论农户家中,还是在市场中,品种一致、个头一致、色泽一致的核桃很少,更不容易保证产品的持续供给。其次核桃品牌较少,著名的品牌更少。
3、对策建议
1、政府出台产业发展富民政策。核桃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独立,典型引路,多元化开发”为原则。农民作为核桃产业发展的主体,政府要积极引导、鼓励,并在苗木、嫁接改造等方面给予实质的优惠和补助,充分调动了群众发展核桃生产的积极性。
核桃是铁杆庄稼,家有十棵核桃树,一生不愁吃穿住。一旦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会自发地投资、投劳去发展,这样将极大促进核桃产业的发展。
2、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核桃品种。 我国 1989年选育出了16 个北方早实核桃新品种,此后,全国各地相继选育出 28 个早、晚实核桃新品种,但大多数良种的推广范围和面积十分有限。
尽管我国核桃良种数量不少,但我国核桃的各个主产区大都没有确定适宜当地的主栽品种。每个主产区应当选择 3~4个主栽品种,2个授粉树的品种。
3、改实生繁殖为嫁接繁殖,对实生树进行高接换优改造,提高核桃坚果品质。实生繁殖由于种子混杂,造成后代变异很大,给核桃生产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也是我国核桃低产劣质的根本原因所在。
近几年,虽有少量嫁接苗建园和实生树的高接换优改造,但对我国核桃产量、品质没有起到很大作用。
目前,我国核桃产量主要来自实生树。而实生繁殖造成的良莠混杂、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不是加强栽培管理能够解决的,只有实行嫁接繁殖,以及实生树的高接换优才能使核桃高产优质、规格划一,从而高产高效。
4、因地制宜,加强综合管理,杜绝粗放经营。核桃是喜光、喜水的深根性树种。事实证明,只有在满足核桃生长发育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高产优质。建园前对土层、土质、含水量及气候等立地条件,进行认真选择是必要的。
5、适时采收,严禁采青。核桃的适宜采收期一般在白露以后。除了以鲜食核桃为目的早采外,其他用途(如干果、种子、加工原料等)的核桃严禁早采。
研究表明,核桃成熟前的一个月是核仁的增重和充实阶段。在此期间每早采10天,减产2.59%~6.78%,采收越早减产的幅度越大。
在避免早采方面,除了必要的宣传教育以外,政府职能部门应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制止过早采收。另外,收购部门最好能创造条件直接收购青皮核桃,统一脱皮、漂洗和晾晒,既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商品质量的提高,也可有效控制过早采收和掺杂使假。
6、 培育市场、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面向市场,收集信息,招商引资,扶持创办核桃龙头企业,逐步做到生产、加工、销售产业一条龙,提升核桃附加值。同时,成立核桃行业协会,建立信息服务,协会由政府、部门、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核桃产业相关人员组成。
刘林林,陕西省黄龙县核桃开发管理局林业工程师。2001年毕业于延安农校园艺专业,从事核桃生产管理技术研究15年,攻克了核桃嫁接技术难关,确立了五个主栽品种,实践总结出核桃建园“四大一膜”技术、核桃生产管理五大关键技术。
参与撰写《延安市核桃产业技术骨干培训班培训教材》和《核桃标准化周年管理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人员300余场,总计两千多人次。多年被黄龙林业局、核桃局评为年度先进个人和优秀工作者,被评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2013年7月参与的《核桃综合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获陕西省林业厅特等奖。
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