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的广告在2004年登上央视,广告语只有七个字,令人一听就再难忘记。无数人在吃火锅、吃烧烤时选择购买王老吉。时至今日,这句出自加多宝的广告语仍让许多人感到熟悉。在喝过王老吉后,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这个品牌,王老吉销售
“怕上火,喝王老吉。”
王老吉的广告在2004年登上央视,广告语只有七个字,令人一听就再难忘记。无数人在吃火锅、吃烧烤时选择购买王老吉。时至今日,这句出自加多宝的广告语仍让许多人感到熟悉。在喝过王老吉后,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这个品牌,王老吉销售额高达160亿元,直接击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品牌。
凉茶
王老吉自此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饮料。可同样摆在货架上、相同名字的绿盒王老吉却鲜少有人问津。他们用着同一个名字,却开始互相掐架打起了官司。在这场博弈中,一手将王老吉营销成国民品牌、身家80亿的陈鸿道,却输了官司,在外潜逃16年至今不敢回内地。落差如此之大,究竟是为什么呢?
凉茶历史悠久,窥见商机
红罐王老吉的包装上写着“凉茶始祖王老吉”七个字,瓶身印着王老吉的起源。追溯王老吉凉茶的配方,就要一下子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广东出现疟疾,疟疾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于是有许许多多的百姓遭受病痛的折磨,疫情十分严重。疟疾对于现阶段的医疗水平而言,算不上是要人命的严重疾病,但在医疗水平较低的古代,患上就是要人命的,能从疟疾中活下来的人少之又少。
广东鹤山人王泽邦得知后,自认身为医者就该去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于是连夜翻查医书寻找合适的药材,调配好药方后又亲身试药。经过不懈的努力,王泽邦终于研制出了一款凉茶配方,成本低廉能救助更多的老百姓,同时还有着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除了治疗疟疾外,对其他疾病甚至于令清朝人闻风丧胆的天花,也有着不错的预防、治疗效果。道光皇帝得知后还专门将他召进宫中,给王泽邦加官进爵。
王泽邦在1828年,于广州十三行开了第一家凉茶铺,并用自己的乳名将店铺命名为“王老吉”,获得了许多老百姓的喜爱。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难以适应南方酷暑,连着奔波数日,最终因中暑倒了下来,找来名医却还是不见好转,反而更加重了病情。直到下属找到王老吉,林则徐吃完几服药后就好转起来。足以见得王泽邦医术之高超,轻松解决了名医都治不好的病症。
之后王泽邦的店铺推出更便于携带的茶包和茶粉,这下人们喝茶时就更方便了。林则徐听闻后送了王泽邦一个金葫芦,上面刻着“王老吉”三个字。凉茶配方传给了后人,一方留在了广东,另一方选择前往香港。前者历经多年由私企变为国企,数次更名从最初的广州中药九厂变为广药集团。凉茶的销量始终不温不火,只有小部分人知道“王老吉”。广东人一直都有喝茶的习惯,凉茶更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出生自广东的陈鸿道同样如此,他来到香港打拼,看到了街边贩卖的凉茶感到亲切无比,心念一动就有了想法,认为凉茶是不错的商机。
陈鸿道说干就干,辗转多人终于找到了香港的王老吉继承人。继承人名为王健仪,听完陈鸿道的来意后,他也有些意动,深入沟通后两人一拍即合,将王老吉配方和香港经营权给了陈鸿道。陈鸿道拿到配方和经营权后踌躇满志,成立鸿道集团、注册加多宝品牌,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很快就在香港小有名气。随着时间推移,凉茶也越来越受欢迎,陈鸿道不再满足于香港的市场,将目光转向内地。
陈鸿道前往内地后,发现内地王老吉的经营权在广药集团手中。当时集团主要生产药品,并没有专注于生产凉茶,甚至集团还有放弃王老吉业务的决定。陈鸿道得知后,立刻开出高价,想要获得王老吉内地的经营权,每年450万元。在1997年,450万元已是天价,对于广药集团来说王老吉本就不是他们主营的商品,于是欣然应允。陈鸿道获得15年经营权。
获得经营权后,陈鸿道兴致勃勃地对内地市场进行调研。但他发现很多地区都不喝凉茶,只有广东地区有喝凉茶的习惯。一提起凉茶,其他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不懂是什么东西。到底算是饮料还是药物呢?陈鸿道似乎懂了广药集团为何不推广凉茶,凉茶的概念过于模糊,没有明确的划分,导致无法推广。于是在刚开始的几年,王老吉在内地的销量始终不温不火。
营销鬼才,销量暴增
陈鸿道打算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将王老吉推广出去,于是他找到了广告公司,打算通过广告宣传片来将品牌推广出去。广告公司认为王老吉品牌定位模糊。陈鸿道醍醐灌顶,开始更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经过对王老吉产品、受众群体进行分析后,他逐渐有了清晰的方向。看着广药集团绿色的纸质包装,他们认为不够抓人眼球,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包装上印刷的字体也不够醒目,没有展现出商品的特点,就算是消费者将它从货架上拿起来,也未必会购买。
他决定要更换包装的颜色,只有变得更醒目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关注。针对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广告公司和陈鸿道绞尽脑汁,一番头脑风暴后这才确定了下来,并根据潜在受众群体推出“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他们认为王老吉作为凉茶,有着清热去火等效果,联系到消费者们很有可能在吃饭时,顾及到“上火”、“长痘”等问题,直击消费者内心,一句广告语告诉他们如何解决。
怕上火?喝王老吉!大鱼大肉、辛辣酸甜随你吃。在敲定好广告语后,他们就开始纠结包装的细节。他们选择了红黄配色,对比鲜明不说,摆在货架上也十分亮眼。但是否要沿用广药集团的包装呢?纸盒配吸管是否能让消费者喝得舒心呢?他们在联系到广告语后,与消费者角色互换,果断否认了这个方案。既然是为了解决消费者“上火”的问题,那凉茶的身影肯定出现在火锅店、烧烤店等地,纸盒包装、吸管喝茶就不怎么舒坦了。
出于种种考虑,他们最终敲定方案,包装选择用红色的易拉罐。没有了吸管的束缚,消费者们能喝得更痛快。在敲定好包装和广告语后,他果断出击手把手教代理商,就连细枝末节也亲自上阵安排。陈鸿道不光亲力亲为,还十分舍得花钱,掏出4000万高价买下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位,就这样王老吉的身影出现在荧幕上。好在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电视机前的观众们记住了王老吉。
有了知名度不代表拥有一切,他招揽了更多的销售人员,组建起大规模的团队,逐步打开了市场。在巅峰时期,十家超市中,有九家都摆放着王老吉。凉茶出现在各个商店中,这让消费者有了购买的机会。或是吃火锅、烧烤,消费者们一想到广告语,就有概率选择王老吉。陈鸿道的目的正是如此。他想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凉茶。
几年时间里,红罐王老吉获得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在2007年,王老吉总销售额将近达到90亿元。陈鸿道是当之无愧的“凉茶大王”,不仅生意如日中天,他为人也十分善良。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王老吉捐出1亿元,帮助地震灾区的人们。外界听闻后十分震惊,被他的社会责任感深深打动,2010年玉树地震,他再次站了出来带头捐款1.1亿元。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凉茶支持王老吉。2011年,王老吉总销售额高达180亿元,而陈鸿道推出的红罐占比最多,高达160亿元。
这一年,王老吉市场份额超过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红牛等品牌,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品牌。到了2012年,陈鸿道身价高达80亿元,位居当年福布斯富豪榜第151位,他一手营销带出来的品牌估价为1080亿元。可在外界一片叫好之际,陈鸿道却犯了愁。
为利行贿,潜逃成通缉犯
陈鸿道并没有被金钱冲昏头脑,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广药集团的合约只有15年,感到无比焦灼。王老吉如此挣钱,恐怕广药集团自己也没想到曾被忽视的凉茶,竟然有如此惊人的潜力和市场,想必之前一年45万的使用费都让他们悔青了肠子。这下想要续约恐怕没那么容易。他知道一旦收回商标的使用权,自己的品牌一定会受到影响,收益肯定不比从前。这件事就像是达摩克斯之剑,一直悬在他的头顶,于是陈鸿道开始动起了歪脑筋——行贿。
陈鸿道不想为他人做嫁衣,于是早在2002年就将视线瞄准了广药集团的高层。离协议到期还有很多年,但他还是十分焦急。他认为就算是十年后广药集团答应续约,但每年给出的费用必定没那么便宜,他找上了广药集团的总经理李益民。那时刚好李益民的孩子在国外出了事,急需要用钱。陈鸿道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给了李益民300万港币,通过补充协议的方式,将使用权延长至2020年。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陈鸿道和李益民的行为暴露了。2004年,广药集团在一次内部纠察中,查出了两人的来往。租期合同本就是违规的,广药集团无法忍受这种行径,直接起诉两人,将他们告上法庭。在第二年,李益民对罪行供认不讳,被法院宣判判处无期徒刑锒铛入狱。调查期间,陈鸿道却在保释时逃跑,时至今日也没有被抓捕归案。原本他行贿的证据就不充分,未必会落实这项罪名,可这一跑就难以定性了。
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楼塌了。昔日一手创造出传奇品牌的“凉茶大王”,转瞬间就成了榜上有名的通缉犯,着实令人们唏嘘不已。谁能想到,登过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人会潜逃在外呢?
商标纷争,掐架不断
顶头老总起了纷争,旗下品牌不甘示弱随之卷入风波。在2011年,广药集团发出律师函,警告加多宝并要求收回王老吉商标。加多宝哪肯答应,拿出“补充协议”,上书商标使用延期至2020年。广药集团哪肯罢休,当即表示行贿所得的协议不作数。两方为此争执不下,直到2012年,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下发裁决书,裁定“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不能再使用“王老吉”商标。加多宝不肯罢休,继续上诉,但法院仍旧维持原判。
对于加多宝来说,就像是自己辛辛苦苦创业,租了房东原本就不想要的地盘,结果赚得盆满钵满,房东一看生意这么好,就想收回地盘自己干、自己挣。这简直就是替别人做嫁衣,随即宣布更换包装,由“王老吉”变更为“加多宝”,广告语随之变更,将凉茶改名的消息广而告之。这让不了解实情的消费者们以为老品牌换新名,哪里还会在意王老吉呢?
面对对方屡次挑战权威的广告语,广药集团与之比拼许久,之后难以忍受,又继续给出一纸诉状,将加多宝告上法庭。这次加多宝又败诉了,被判赔偿300万元。在2013年,最初将配方和经营权交给陈鸿道的王健仪站了出来,她表示自己将独家配方传授给了“加多宝”。广药集团再次起诉,法院最终以加多宝虚假宣传、商业侵权的违法行为,判处赔偿王老吉500万元。
两方掐架个没完没了,纷争长达六年,林林总总打了21场官司,加多宝从没赢过。先是加多宝的老板跑路,紧接着官司一输再输,集团内部也随之出现了停产、裁员等问题。在这场“商标”大战中,可以说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不管是广药集团,还是加多宝都因为纷争停滞不前。他们没有将重心放在创新、改良配方上,而是为了“正统”不停的掐架。
可消费者们不会在乎两方谁对谁错,他们只会在意谁家的饮料更好喝。现如今,市面上有着多种多样的饮品,花样、味道繁多,总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这些产品的出现,让消费者们的选择更多了,现在只有少部分人会购买凉茶饮品,凉茶行业再难恢复以往的盛况。也不知一手将凉茶营销成国民品牌的陈鸿道会有何感想。而陈鸿道自潜逃后,直接消失在了公众视野,少有的几次也是出席加多宝的活动。他一直待在香港,没有回到内地。
十几年来,广州检察院一直想要抓获陈鸿道,但迟迟没能将他抓捕归案。有人回想起陈鸿道曾经在灾难来临时,迅速站了出来为灾区捐款捐物,如此有善心的企业家为何会潜逃在外呢?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他感到十分可惜。一念之差让他行差踏错走上歧路,原本有更好的选择,可他却被贪欲驱使走捷径,犯下罪行。
也有人认为,广药集团做事不地道,不管是品牌策划还是市场定位,都是靠加多宝,如果不是有陈鸿道,哪里会有这么多人知道凉茶呢?哪里会创下不菲收益,连带着广药产出的凉茶也跟着热卖呢?简直就像是卸磨杀驴,原本他们就没打算推广凉茶,只是看到陈鸿道挣钱,这才紧跟脚步,摆明就是只要成果不想付出。
你认为广药集团和加多宝,究竟谁对谁错?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马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