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前段时间接诊一位患者,容易腹泻,大便3-4次/天,稀便,胃肠镜检查均正常,因拒绝中药调理,便给他开了“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调节胃肠功能。1周后,患者反馈吃了药没有效果。仔细询问得知,该患者用开水冲服药物,殊不知里面的“活菌”都被开水“烫死
前段时间接诊一位患者,容易腹泻,大便3-4次/天,稀便,胃肠镜检查均正常,因拒绝中药调理,便给他开了“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调节胃肠功能。1周后,患者反馈吃了药没有效果。
仔细询问得知,该患者用开水冲服药物,殊不知里面的“活菌”都被开水“烫死”了[兔子]
于是,再次指导患者用低于40℃的温水或牛奶混匀药物服用,这样服用了三天,电话回访,他易腹泻的毛病缓解很多,这两天均大便1次/日,且大便成形。鼓励他继续服用一段时间此药。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用开水冲药或热水(>60℃)服药,其实这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有些可能增加过敏的几率!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五类药,适合温水(37-40℃)或凉开水送服。
一、酶类、活菌剂
酶类是活性的蛋白,遇热很容易凝固变性,导致疗效下降甚至失活。我们常见的有辅酶Q10片、胰酶肠溶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干酵母片等,这类药物适合温水送服;
活菌剂,主要是用于调节肠道功能的有益的“活菌”,比如上面提到的“地衣芽孢杆菌”,还有常见的“双歧杆菌”,
这两类药物,水温一高便容易失活,因此适宜用温水或凉开水送服。
二、维生素类
常见的有维生素C、维生素B1、B2等,因性质极不稳定,遇热后很容易分解失活,因此,这类药物宜温水或凉开水送服;
三、青霉素类
如“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该类药物化学结构不稳定,遇水易分解,产生一些高分子杂质,且温度越高水解越快,水解后的杂质可引起过敏反应并失去药物活性。
故建议低于40℃的温水送服,颗粒剂冲好后应立即服用以减少药物水解!
四、各种糖浆
常见的有各种止咳糖浆,这类药物是建议直接缓慢吞服,不宜兑水,且服药后建议10分钟后再少量饮用温水,目的是最大程度的药物附着在有炎症的咽喉黏膜处,发挥抗炎、止咳化痰等作用。
生活中,还经常见到有些患者服药很随意,如用可乐、果汁、酒、茶叶水、豆奶制品等液体送服药物,甚至还有干吞药片的!
这些都是错误的服药方式,不仅药物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干吞药物还会损伤食管粘膜,用其他液体送服药物还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毒副作用!
总之,温水和凉开水送服药物是最为安全的,并且建议站立或身体坐直服药哦,这样能使药物快速到达胃里,避免损伤食道~
今天内容分享到这里,喜欢健康科普的朋友们,可以继续点赞或关注我,会继续更新的~
王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