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1. 体验西方发达国家的尖端教育,为升入世界名校做准备
2.开拓国际视野,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3.寄宿西方本土家庭,零距离感受不同国家本土文化
4.快速融入国外生活,建立国际人脉关系
5.交换一两年,可以学活一门语言,闯进一个新的世界。有的国家能打工还能小赚一笔,或者学有所成。
至少等于你多了一个本科专业(语言类)
回答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本啊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简称“港科大(广州)”,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备设立的大学,是一所实施学历教育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香港都会大学在QS世界大学中排名462位,其中能源科学、工业和制造业在香港排名第六,数学在香港排名第七。都会大学的很多专业都是香港比较有优势的专业,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均有开设医学类专业。分类也很细致,有牙科、眼科、肠胃科、骨科、整形科、神经学科、公共卫生、医疗化验、放射科学、流行病学、针灸、中医等,还包括兽医学。
这两天,知名大V胡锡进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提醒香港正在暴发第三波疫情,形势非常严峻。香港媒体报道,近日从香港进入深圳的人数大幅增加,上周比再上周增加八成,很多人是为了来内地避疫。
截止7月15日,香港新增43例,现有确诊病例332例,其中多数不知来源,还出现了新的死亡病例。很多人都不禁会问,香港那边的疫情怎么了?
香港疫情的分水岭7月5日成为香港疫情的分水岭,从这一天开始香港的新增病例不断出现两位数的增长。由于一位59岁粥店厨师被确诊患新冠肺炎,一夜之间,本地确诊的案例数爆了。从出租车司机,到养老院,再到学生和家长,新冠病毒仿佛瞬间抓住了空隙,滚雪球般的传播开来。
情况最糟糕的地方莫过于位于黄大仙区慈云山的护老院,从7月7日到14日,就有接近40个确诊案例,还有一人在13日病亡,成为香港因新冠病亡的第八例。而在沙田,仅仅是同一栋大楼,就有11个确诊案例。遍布各区的疫情,可谓是处处起火。
火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烧到自己身上,在这样的恐慌下,前文胡锡进所说的北上深圳成了很多港人当下的选择。“宁在深圳隔离,不愿再留下等死”,就是当下港人面对疫情恶化的心声。
7月6日,就在疫情爆发的第二天,深圳湾录得入境人数1812人,较前日增幅4成。10日,迫于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和中学里的聚集性爆发,香港教育局长宣布13日起中小学和幼儿园提前进入暑假。随后一天,大批在内地有亲人的家长带着子女“逃离”香港,由深圳湾口岸北上。当日的离境人数飙升至2455人,超过八成是香港居民,创下3月起实施入境限制以来最高数值。
香港疫情反复早有预兆香港大学教授袁国勇表示,相信新一波疫情由检疫漏洞引起,而早在一周前,他便称疫情来袭是专家预料之中。首先,病毒检测数量和能力不足。香港每日的检测量只有四、五千个且病毒检测成本昂贵,难以进行大型筛查。以澳门为例,居民首次检测免费,每次收费180澳币;而在香港,每次检测需付费1500至3200港币。成本如此高昂,主要是因为香港本地不生产检验产品,试剂盒均从欧美采购。但内地成本低廉的试剂盒,政府又因居民对内地的信任不足而不敢使用。
此外,目前香港有轻微症状或流行病学联系的人士,仍需要预约,经过医生才能做病毒测试,这也降低了检测的效率。失去了检测的数量和能力,香港自然对零星爆发的本地病例以及隐形传播链束手无策。
其次,入境人员防控隔离形同虚设。由于核酸检测能力有限,入境香港的人员落地后无法有效检测,是社区传播的一大诱因。同时,通关后并没有统一交通工具接送,而是自行选择交通方式回家接受隔离,这也可能会加剧病毒的传播。
按照香港政府的规定,海外返港的居民,必须接受14天的强制隔离检验。然而仅仅靠红色的腕带和被抓到后罚款,根本没办法让居民们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而同居的家人,更是完全无需遵守隔离规定,该买菜买菜,该出行出行。看似完备的居家隔离,其实形同虚设。
此外,受职业限制豁免入境的外国人士,更是成了疫情爆发的隐形炸药桶。香港保安局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5月共有20多万名获豁免人士入境香港,6月初香港开始有限度恢复转机服务,而机组成员和船员等则是香港防疫措施中免检的主要人群。这些无需检疫,更不需要隔离的外国人,可以随意出入人员密集区域,简直是“千里投毒”的绝佳案例。
14日,袁国勇教授的猜测,香港本轮疫情暴发或许正是由来自机场的乘客将病毒传染给的士司机,进而在全港蔓延的。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为堵住免检人群中的防疫漏洞,特区政府宣布从7月8日起,加强对豁免检疫人士的监测,所有经机场抵港的机组人员、船员都要留下深喉唾液样本;香港卫生部门也表示,近日将每日的病毒检测量提升至每日7500个以上。从限制入境,再到乘坐交通工具必须佩戴口罩,甚至引进两家大陆私营机构提升病毒检测能力,并负担所有费用……在最新限制令中,在疫情控制上较为保守的香港政府,正在努力找到和弥补防控的漏洞所在。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