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说说自己的故事吧,中医七年制毕业,就是本硕连读。毕业后到当地最大的医院中医科上班,因为我从小喜欢钻研,所以大学没毕业看病就有两下子了,工作半年多技术提高更快,病人爆满,半夜两点排我的门诊,盖过了所有医生的风头,住院部一半病人是我的,门诊量一半是我的,我们科七个医生,我一个人顶6个。收获了巨大的社会名声,但是在科里处处受排挤,最后累垮了身体。工作到第5年,我感觉自己快垮掉了,主任在科务会指桑骂槐,我终于选择了辞职,院长挽留再三,给我成立新的中医科让我当主任,说实话我一点没有留恋,只想快点离开这个地方。辞职并不顺利拖了四个月。今年我开了自己的诊所,月入20万,病人预约到1个月以后。虽然没有在大医院风光,但是日子安稳,不用值夜班,收入高,以前在医院一个月只有8000多的收入,因为我坚持纯中医治病,任何西药和中成药都不用,所以没有回扣。
目前社会上没有绝对哪行好与不好的,都是相对而言的。总的来说哪个行当都不好干,苦难吃,钱难挣。不过有一方法你可尝试一下,就是托关系把户籍迁到、大寨村那些地方去,那里的村民是全社会公认幸福指数较高的。正常人家生活各方面都没压力,村民每天下班后还能遛达到南街大广场上免费听听《东方红》、《社会主义好》等这些老红歌,进一步改造你的金钱“三观”。
先去当兵吧
未来10年,在海南做什么好呢?建议你还是当官吧,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只会赚,不会亏。海南虽然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但海南其实就是一个奇葩,拥有一大堆优惠政策去讨饭吃,为啥会这样呢?很简单,海南不懂使用政策,没有宽松的营商环境,什么都限制,结果把自己限死了,归根结底,海南发展不起来,主要在于人。其实,海南有很多行业可以发展的,但海南的相关各部门并没有齐心协力的发展那些行业,而是今天提一个口号,明天提一个建议,最后是啥都干不好。如果海南人认真的规划出几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来,然后更相关部门都齐心协力去努力工作,绝对能发展起来。我现在提议几个行业:第一、康复养老。海南的气候、空气和环境,对于一些慢性病是有疗效的,特别是冬天,对于北方人来说,是最好的过冬、度假、养老的地方,海南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建一些上规模的康复养老中心,配齐医护人员、服务人员,尽量把这个行业做成全世界知名的康复养老胜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天天喊口号,不动于衷。第二、规划出一片海域来,养殖海菜。目前,我国的海菜养殖很落户,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第三、多方培训和扶持高端的服装设计人才,在海南建成几个品牌服装厂。海南人每年起码花了上百亿去买各种各样的名牌服装,如果海南能打造出几个名牌服装,一年可以为海南节省上百亿。第四、海南既然要打造电影艺术节了,海南本土就应该创建和扶持几个电影公司,将其打造成一个行业,一个青年人实现梦想的地方,不要搞了电影艺术节,本土却没有企业参加,那是笑死人的。。。。。。。。。。。。。。。。。。。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希望海南能从自身想问题,找缺点,再想找出自己的优点来认真的发展。
毫无疑问,未来十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内,林产品和林副产品依旧是整个林业行业主要收益点,至于其他的,如生态补偿、森林碳汇、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只能是林业行业的补充收益点。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林产品及林副产品的发展1)林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严格意义上讲,林产品主要指木材和苗木。先谈木材。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木材消耗国,第一大木材进口国。我国森林资源总量较大,但森林质量较差,每年生产可供利用的木材极其有限,年均进口木材超亿立方米,进口份额占55%,随着国内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强,短期这种格局难以改变。加之限塑令的实行,对纸浆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木材是近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国内的紧俏物资。再来谈谈苗木,由于过去十年的过度发展,近几年苗木市场一度出现饱和和过剩,但随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地森林城市、森林村庄、美好乡村建设的推进,库存苗木得到极大的利用,部分规格产品出现缺口,苗木市场还会再次活跃,今后十年仍然存在较大的需求。2)林副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林副产品可谓琳琅满目,品种不仅多,而且跨度大。工业原料:常见的松脂、橡胶、活性炭等等;水果、干果:水果、干果已经融入民众基本生活,更是不用多述;中药材:中医是我国的瑰宝,很多中药材都是生长在树上或者林下,是中医医疗的必需品;调味品:常见的调味品基本都是来自山林,如五香、八角、桂皮、花椒等等;食材、饮品:食材的范围非常宽泛,尤其是产自森林的食材,以绿色健康,深受民众青睐。常见的竹笋、茶叶、葛根、食用菌、食用油、野菜等等。林副产品是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今后是,将来更是。生态补偿、森林碳汇、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只能是林业发展的补充和完善相对于林产品和林副产品的必须性,林业的其他收益点只能是林业经济的补充和完善。1)生态补偿我国从2002年就启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划定的公益林、天然林严禁采伐,给予一定的补偿,但这一部分收益远远不能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凭心而论,农民朋友在这一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尽管近年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但与经营林产品、林副产品的收益无可比性,未来十年也不会有根本性改变。2)森林碳汇碳汇经济沸沸扬扬“传说”了多年,但一直未见落地,曾经也有头条的朋友私信我写一点碳汇的文章,但是,基层林业对碳汇经济不报幻想。说白了,碳汇经济是搭建一个平台,把森林资源的净化固碳功能评估挂牌竞拍,由产生污染的企业拿钱,竞购碳汇单位,获得生产权限,再由平台将竞价款支付给森林经营者,绕一大圈,农民能获得多少补偿?而且推动起来并非易事,十年内,还是别想了。3)森林旅游森林旅游倒是基层林业非常喜欢的产业,但是,森林旅游也是“烧钱”的坑,不可能遍地开花搞起来的,需要有优质的森林资源,奇特的景观才可以,而且动辄几十亿的资金,或许还“火”不起来,投个几百万下去,不会冒泡,想想还是算了吧。4)森林康养相当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或许投资略小,但真的想运作起来,吸引都市人消费,怕也不是那么容易,没有大公司、大集团运作,再好的青山秀水,如花想仙境,也只能捧着金饭碗去要饭。综上,生态补偿、森林碳汇、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只能顺势而为,伺机发展,是林业经济的补充和完善。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