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诗人从遥远的蜀国乘舟一路来到荆门,开始游历古称楚国的地界。船行至此, 山势将尽,一片平坦广阔的原野延伸至远方,而江水也随着广漠的荒原向前奔流。诗的首联点明了游历的地点,颔联分别借动词“随”和“入”表现了一种开阔高远的境界。根据考证,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至远游荆门,一直生活在四川。 李白写《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时候正是刚刚出蜀,开始壮游祖国万里江山的时候,所以他兴致勃发,诗的意境也显得十分昂扬。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有着电影镜头一样的画面感。随着舟楫徐徐向前,一片广袤的原野铺展在眼前,一江壮阔的流水奔腾倾泻而下,江水虽然是流动的,但山之拟人化的相“随”其实是来自于舟行的体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这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杜诗磅礴雄健,而李诗空灵飘逸,各有千秋。 明月倒映在水中宛如飞落而下的明镜,云霞丛生仿佛瑰玮的海市蜃楼。这一句作者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空中云霞的变换烘托出天空的高远,江岸的辽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初次离家远游内心对家乡的眷恋自不待言,但诗人不说自己对家乡的依依不舍,反而落笔在家乡流水对自己的情谊上,但这样的表现手法却更加打动人心,也获得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两句如此相像只是偶然,因为这两句诗分别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以及诗人当时的境遇也不相同,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也不相同,且两者相隔四十年,因而不是化用。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岸的原野与天际的稀星互成动势,原野因星垂而寥阔,稀星因野阔而低垂.星垂,一马平川,无遮无掩,地阔星低;月涌,月随波涌,目随浪走,大江奔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和杜甫停舟细视不同,李白这里是飞舟瞥视,因此,才有一种自由奔放,神彩飞扬之感.
蜀地的高山峻岭,随着平原郊野的伸展而消失了;一洋派奔腾的江水,出峡后在辽阔的原野上静静地流着.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