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作者:张毅作者:张毅,1943年4月20日出生。1964年秋于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现为沈阳建筑大学)硅酸盐机械装备专业大学专科毕业。毕业后即到东关水泥厂参加工作,大部分时间在厂机械动力科工作,任机械动力科科长,1987年3月加入中国
作者:张毅
作者:张毅,1943年4月20日出生。1964年秋于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现为沈阳建筑大学)硅酸盐机械装备专业大学专科毕业。毕业后即到东关水泥厂参加工作,大部分时间在厂机械动力科工作,任机械动力科科长,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调到山东省淄博市新材料研究所工作,任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高级工程师。2003年从山东省淄博市科委(现科技局)新材料研究所退休。
1、我所知道的厂领导
我的姓名称张毅,我在东关水泥厂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收获颇多,很怀念它。我的微信昵称是谷雨生(张毅),我是4月20日出生,这天是谷雨节气,很巧合。
我所知道的厂领导都有谁?我从1964年进厂工作,到1987年调走,我在东关厂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
我认识的厂领导有党委书记朱皖来,安徽人,行政级别14级,正县级老干部,月工资140多元。他不太讲话,很有威严。
副书记徐为杰行政级别18级,挑的是副县级担子。他三十五岁吧,年轻有为,口才好,跟谁都能说上话,有号召力。
厂长杨正昌副职,行政15级,是副县级老干部。他人很正直老实,没有官架子。不明白的,他就不耻下问,好人一个。
杨和徐领导都是安徽人。后来到65一66年调入厂的领导有厂长于文卿,是部队转业干部,套改地方干部级别为13级,属高级老干部。月工资240元。他很节俭,每月只留40元,将200元寄回山东家里,吸烟抽2角钱一包的玉猫香烟。一般干部都吸2角八分东海牌香烟。他也有官威,但上半夜有时到厂区转转,上大窑上看看。他是山东人。
副厂长范奎武,行政级别15级,副县级。他干工作雷厉风行,效率较高。可不幸,乘坐厂吉普车到含山县办事,回来在巢县附近,因车速过快,又下雨,从桥上掉入河中,无一幸免,几人全都因公殉职。可惜了。他也是山东人。
副厂长曹延铭,行政级别15级,工人出身的干部。他较精通业务,据说他在外国人的轮船上干过多年。他打做的盘梗和绳套都很结实,並有花样。后调出厂到梅山水库工作。他也是山东人。
后来调入的厂长是王槐,行政级别15级,他是正县级老干部。人较聪明能干事,常跑北京水电部和省里的合肥,到厂里的业务不很熟,他会用人,几位副手都给他办好了。他是河北人。
厂书记李瑞兴也是部队转让到地方的,他套改地方行政级别12级,属高级干部。他有些残疾,主要靠副手干工作,有时也下到厂车间看看,他家住合肥,人很好,体谅下属。他是江苏徐州人,但他说他是山东人,因徐州解放前后属山东管辖。
再后来厂长是杨春禄,他是技术干部,当厂长时间较长。他懂管理业务好。常坐班,加班,以厂为第一需要,很敬业。
副厂长有几位〈略述)。
孙祖慈副总工程师是老牌大学生,学电的专业,技术精益求精,是精英人才。他是我的主管上级领导,我是机械动力科科长。我很想念他,他给我的帮助非常之大。大好人一个。他是江苏南通人。
我在杨厂长任职时从安徽调往山东淄博市工作的。我所知道的东关水泥厂顶头上司水电部供应司司长馬复塘革命老干部。他大约1925年前后参加革命入党的,山东人,性格爽快。我厂是水电部的自留地,或叫受宠的孩子,司长是很关照的。大约在65年,他带人到我厂调研考察,他首先看食堂和厕所,他对当时的干厕所较满意,可对不象样的食堂提出不滿,要尽快盖大食堂供职工使用。大食堂大约在66年上半年就使用了,给职工谋福利。
几年后,大约七十年代左右,刚上任的新厂长王槐要带几个人去北京向马司长要厂里急需的物资。跟随他的有办公室主任仲伟安,山东人,当时制杆车间主任张复渠,山东人,供销科刘秀珍(韩学章夫人丿北京人,生产技术科张毅,沈阳人。
到京后,要排号接待。在等待几天里,我们先去了刘秀珍家里作客,她家居住的北京老房子,院子较大干净,没有花草树木,都在院子里干家务活,再上厨房烧炒。我记得,菜做得丰盛,喝的白酒是五糧液,是她哥哥坐陪的,都很能喝。改天又到我亲姑姑家作客,她家住北京紫竹院公园的清代老房子里,听说是慈喜太后等首脑从故宫到怡和园游玩时,中间踢脚休息之地,夏天很凉快。……
三天后,马司长接待了我们,当时不兴送礼,什么也没带(要带当时东关有野生甲鱼,黄鳝,土鸡等)。当时是计划经济,不叫买叫调拨。后来厂里调进的汽车,修配车间的C630车床,万能摇臂钻床等,还有制杆用设备都与这次北京之行有关。
我记得回程是乘面包车,有一,二位司里的处长同行。
2、劳动模范杨春禄厂长
水利电力部劳动模范杨春禄同志是东关水泥厂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厂长(从19xx年到19xx年,请知情者可添加在此处为盼)。他是东关水泥厂参与创业的第一代人之一。
东关水泥厂从普通立窑(这以前还有鸭蛋土窑)到机械化立窑,再到窑外分解回转窑(日本技术),这一东关水泥厂经过的艰苦创业直到经济腾飞的辉煌全历程,都有杨春禄同志的辛劳和汗水。从试生产到年产2万吨、到年产8万吨、到年产20多万吨,再到年产100万吨,杨春禄厂长是功不可没的。
他是改革开放后老干部退居二线起用的技术型人才走上领导岗位的。他是江苏南京人,家庭住址大概是南京大石坝街附近。我和许多厂里人员跟他出差都到过他家,我记得有一次是吃南京馄饨,味道很香又好吃。
杨厂长在学校学的专业大概是水文专业,这个专业与硅酸盐水泥专业是对不上口的,经过他后期刻苦学习和钻研,向书本要知识,向生产实践求答案,他很快成为行业的行家里手,成为内行。他是技术型厂领导干部,从基础上、理论上和实践上抓起,举办厂业余培训班,提高职工的生产技能。当时我被聘请为兼职老师,我教的是《机械制图》和《机械零件》课程。给我印象较深的一位叫游宝健的学员,他学习很认真、专研,愿意问几个为什么?我想这对他以后的工作会有所帮助的。
杨厂长大抓企业管理,购买了大量的有关书籍,建立了许多个质量管理小组。当时厂里学习生产技能的风气很厚重,后又创办厂技工学校,培养技术工人。
我记得安徽省机械学会举办学术讲座,杨厂长派我到合肥参加会议。主讲是该学会邀请的四川省成都机械研究所的黄教授和他的一位助手,授课主要讲述国内外各种类别的机械传动齿轮,他讲述得很到位,有的我能听懂,有的我当时不太明白,他的助手是一位女性讲师,东北人,我向她请教,她都一一作答,没有老师架子。通过这次学习,我加入了安徽省机械学会成为正式会员,这对我以后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杨春禄厂长,他懂企业管理,懂生产技术,经常坐班加班,以厂为第一需要。他有个做工作笔记的习惯,这对他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他业余爱好是在电视节目中看足球比赛,对足球知识有所了解。他经常到生产一线指导工作,亲自带领车间主任和职工一起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举一例,我还记得他和大家一起捣堵塞的水泥库(或是熟料),这活是又累又脏,他却带头去做身先士卒,让我很佩服!
我因个人原因多次向他申述要求调走,大约是在1986年的时间吧,他也多次不准许不放我走。他从厂长的角度不愿我调走是没有错的。他需要人,我是他的下属,因个人原因要求调走也是无可非议的。最后一次杨春禄厂长考虑再三,同意我调出东关水泥厂调入山东省淄博市工作。我调走不久,他也调出东关水泥厂到合肥某单位工作。我在1988年或89年回东关水泥厂办事,厂长已经是李双喜同志了。
我在东关水泥厂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它,它给了我不少的工作积累,这对我今后的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在此,让远在山东省淄博市的张毅,向安徽省合肥市的杨春禄厂长表示敬意,顺祝你安康、长寿!
3、部优产品——“东”字牌电杆
水利电力部东关水泥厂生产的“东”字牌预应力混凝土电线杆是国家部级优质产品,也是安徽省省级优质产品,是免检产品。“东”字牌电杆是产品质量的排头兵,深受使用者的认可和赞誉。
制杆车间是东关水泥厂的一个很独特的组成部分。他与水泥生产线是几乎没有连带关系的。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只是需要一部分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原材料之一而已。
电杆的批量生产对国家是好处多多的。他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优质木材(代替红松木材制作的木质电杆,他也大大的减少了制作钢铁电线杆(铁塔)所用的钢铁材料。当时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可算是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宏远。
东关水泥厂制杆车间,你知道这是谁设计的吗? 我想厂里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我知道一些写出来,让工友们有所了解。
东关水泥厂的制杆车间是水电部选择东北建筑工程设计院设计并实施的。这个设计院很有名气,他是1953年~1954年左右成立的,地址在辽宁省沈阳市。50年代,它的职工和家属宿舍都很超前的。居室内装有暖气设备供冬天采暖,厨房使用嘎斯(煤气)炒菜做饭很方便。居室地面都是优质木材铺设的地板,我2013年回沈阳市探亲时,拍照了很气派的东北设计院办公大楼(见文末图片)。一直到2015年才又新盖了一座新的更加漂亮的办公大楼。当时全国只有六所大而出色的建筑工程设计院,其他五个设计院分别是华北设计院(在北京)、华东院(在上海)、西北院(在西安)、西南院(在成都)、华南院(在广州)。
制杆车间建成竣工后是要验收的。大约在1967年左右,东北设计院来了5~6 位工程师到东关水泥厂代表甲方参加制杆车间的验收工作。双方认可合格在文件上签名盖章后,方可开工生产进行试运行。东北设计院来的都是较为年轻的工程师。有从事土建结构的、有从事预制品工艺的,有从事机电装备的等等。他们大部分都是浙江人,工作完毕后,又转去上海出差,办事结束后,顺路回老家看望家乡和父母亲大人。
我父亲是东北设计院的电气工程师,他委托来我厂的本院同事,特意给我捎带一些物品,还有一个针线盒,里面装有黑、白色的缝衣线、大小号的钢针、缝衣用的套在手上的顶针等等。这一切都体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这句老话了。
当时东关水泥厂制杆车间的设计是很超前的,生产能力较大,对国家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存在是东关水泥厂工友们的一生骄傲。
制杆车间装备齐全。厂房上有轨道式行车,行走自如起吊灵活可靠。地面有搅拌机、离心机、重型钢模、钢筋拉直机、碰焊机、生产蒸气的锅炉供养护电杆使用。
厂房外的电杆堆放场有较大型的塔式吊车,真是轻轻的一抓就起来。既节省人力,又能快捷地将电杆起吊到专用线上的火车皮上运往全国各地。
还有那座红色的大烟囱直插云霄。他是制杆车间标志物,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东关水泥厂制杆车间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电线杆架设的电力线路,真是蔚伟壮观。
我还记得,但时间点记不清了。我出差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考察,了解制杆车间所需用的钢筋拉伸机,当时厂里为提高电杆生产能力想再上一台此设备(后来购买还是没购买这个装备,我记不清了)。
△沈阳的东北设计院大楼
当今,回忆起过往的东关水泥厂制杆车间这个较为独特的组成部分,我感到很欣慰。值此,我向曾经在制杆车间生产一线的各个岗位上的工友们,致以崇高的敬礼!也向曾经在制杆车间各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岗位上的工友们致以崇高的敬礼!(Via:东关水泥厂)
最忆是巢州
金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