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作者/小富湖北省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从气候上来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气温适中,四季分明。从土地资源来说,土壤类型众多。其中红壤面积最大,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
作者 / 小富
湖北省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从气候上来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气温适中,四季分明。
从土地资源来说,土壤类型众多。其中红壤面积最大,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发展道地药材产业不可多得的生态沃土。
198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全国中药材资源进行第二次系统普查的指示,调查测算出崇阳县全县野生中药材资源总蕴藏量在1000吨以上、达30余种。
在崇阳的山里,野生黄精就有不少,一般生长在山的背阴处和溪流旁。而崇阳县的土壤以砂性土为主,又很符合黄精的生长习性。
Tips: 黄精
是一种百合科草本植物,其根茎既能入药,也能通过加工后食用,有健脾胃、润心肺的功效。
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具有如此得天独厚种植条件的崇阳县,在21世纪初,却在种植上缺乏标准化、现代化。
在当地,野生黄精随处可见。可除了生活条件实在太差的村民会去挖了卖钱,几乎没人愿意大面积种植黄精。
这是因为黄精的种植周期太长,需要四年时间才能收获。这意味着,在种植的前三年,是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风险可想而知。
但有风险,就意味着有商机。若是能抢先一步规模化种植黄精,并且做出优质黄精干货,那不就可以捷足先登抢占市场了吗?
湖北省崇阳县的熊银德,就是这么想的。
熊银德,从小在中医世家的环境下耳濡目染,对中药有着浓厚兴趣,大学读的也是这个专业。那时他就立志,要在中药行业做出一番事业。
大学毕业后的熊银德先在浙江地区做起了家具生意,一步步积累财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准备。同时,不断关注着中药材市场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人注重养生,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也逐渐被关注,黄精就是其中之一。
从2008年到2010年,鲜黄精的收购价开始小幅度地逐渐上升,从0.4元一市斤,逐渐升到2元左右一公斤。而烘干后的黄精干货,在药材市场更是能卖到30多元一斤,价格呈上涨趋势。
熊银德预判,不出五年,黄精干货会涨到一斤50多元。
于是,他觉得,是时候实现自己的中药材梦想了。
黄精种植 一步步标准化
2012年6月,熊银德在崇阳县流转了300多亩地,准备开始种植黄精。
从播种到收获有四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熊银德也并没有闲着。
黄精一般采取根茎种植法,将成熟的黄精根茎截成数段,然后分别种进地里。为了让种出来的黄精个头更大品质更好,熊银德用山里的野生黄精做种,对温度、湿度、土壤成分等各种条件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数据来改进自己的种植技术,进行培育扩繁。
同时,熊银德也一直密切留意着市场走向。
2016年,正如他最开始预判的那样,干黄精价格在稳步增长,涨到了50多元一斤。
更重要的是,黄精在做食材的领域可谓是异军突起。黄精是药食同源的中药,烘干后作为中药材销售。但加工成食用黄精,不仅附加值相对比药用要更高,而且价格能直接翻一倍,卖到100多元一斤。
熊银德意识到,想要增值,肯定要往食用黄精方面去发展。
在第一批黄精成熟之际,熊银德花了二十多万建了一个加工厂,专门用来加工黄精。
黄精自带苦味,如果生吃,不仅刺激喉咙,也不利于肠胃消化。想要食用,必须经过一种叫做“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
到了采摘时节,熊银德种出来的黄精每个重量能达到三四斤,亩产量达到5000多斤。
从地里挖出来的黄精,用清水洗净后放入蒸箱,蒸完再拿到露天晾晒。每蒸一次,黄精的颜色都会加深。这样反复蒸晒九次,不仅味道由苦转甜,功效也能达到最佳。每5斤鲜黄精能炮制出1斤食用黄精,熊银德总共炮制出10多万斤食用黄精,卖出1000多万元。
精益求精 打造深加工
九蒸九晒后的黄精,也会有三六九等之分。
玛瑙色是判断黄精炮制好坏的重要标准,这种最高品质的玛瑙色黄精一斤能卖上千元,是普通食用黄精的十倍以上。也正是因为品质高,所以难做,很少有厂家能够做出玛瑙色的黄精片。
要想在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从品质出发,产品要做精做细。
熊银德在未曾涉猎过的药材制作工序中一点点摸索,试图做出最高品质的黄精,将收益提升到最大化。
经过反复试验后,熊银德终于发现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在15到20℃晾晒,黄精片的品质才不会受到影响。虽然这样做炮制的时间会从一周拉长到一个月,但却可以极大地提升品质炮制出玛瑙色食用黄精。
每1吨鲜黄精通过层层筛选后,最后能得出2、3斤的就是这种精品黄精,定价2000多元一斤。切成片的黄精肉和黄精皮,卖价分别为一斤400多元和一斤200多元。
黄精价格不断攀升,种植户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市场饱和。
要想把黄精做成长久的生意,就要打造产业链。
熊银德先是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多亩,又将黄精与美食相结合,打造出黄精饼、黄精排骨汤等特色菜,以及黄精酒、黄精膏等多种深加工产品,从而拓宽销售渠道。
为了带动当地种植户一起种植黄精,他还专门向专家请教,研究出黄精与蔬菜套种模式,解决黄精前三年没收益的问题。
凭借着对中药材行业的热爱,熊银德将发展道地药材变成当地致富增收的一剂良方,做成了一个特色产业。2021年,熊银德的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带动200多农户种黄精增收,种植总面积达6万多亩。
丁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