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过去多年里农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够,“小农经济”依旧是主要耕作模式,因种地收益低,不少农村青壮年陆续来到大城市里打拼,种地的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为了能够增加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国家推出了多项种地补助,如耕地地力保护补助,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过去多年里农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够,“小农经济”依旧是主要耕作模式,因种地收益低,不少农村青壮年陆续来到大城市里打拼,种地的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
为了能够增加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国家推出了多项种地补助,如耕地地力保护补助,每年的7-8月份就会下发;东三省、内蒙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助、稻谷补助,各省补助金有所不同。而今年6月,国家还宣布下发200亿元一次性农业补助,减轻农民的种地成本。
这些政策的下达,也让农民近年来的种地积极性增多,投入农业的人多了起来,这也带动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国家还提出了培养职业农民的计划,以保证粮食年产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然而,过去的小农耕作方式并非一定科学,其农业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进,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最大化增加生产效率,带动农业的生产发展。
01、农业用水改革
农业种植中,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我国南方多雨,水资源比较足量,并不需要担心缺水问题。然而,华北、西北地区降雨量不多,农业用水大,很难依靠河道自有水灌溉,还需要打井才行。
只不过,很多种粮人对水资源并不是太节约,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没有节水的意识和观念,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如河北地区,地下水下沉现象严重,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这里或因缺水成为沙漠。
想要避免水资源被浪费,那就要提高水价,以提升居民的节水意识。其实在2002年时,国家就推行水价改革,通过上涨水价让居民节水,不过因实施不到位,很多地方仍有抽取地下水漫灌的行为。
为此,日前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其中指出要继续实施水价上涨政策。从2016年以来,各地积极组织节水,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机制,截止去年底实现了对4.3亿亩农田的改革工作, 去年一年新增1.3亿亩,在苏浙沪、北京率先实现了改革工作,而在内蒙、山东、辽宁、天津、陕西、青海、甘肃等地改革工作已推进超50%。
不过随着改革的难度加大,矛盾增多,部分地区整体改革滞后,其奖补资金缺口增多,也没有建立改革长效机制,为此,官方再次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通过水价上涨,可很好利用水资源,并提高其承载能力,而利用价格杠杆也可让人们有更明确的节水意识。
02、农业水价改革重点
第一:在高效节水灌溉地区、高标准农田、大中型灌排建设区域重点推进水价改革,并建设供水计量体系,以方便依照水量收费。
第二:在控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基础上,推动滴灌、管灌、水肥一体化农业节水技术,从而实现技术性节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能真正落实节水工作。
第三:健全节水奖补机制。财政部会对农业水价改革区加大资金补助,对示范区进行精准奖补。而在缺水区域将会展开“一提一补”工作,对定额内提价的主体发放补助,对节水的用户提供奖补,以带动农民的主动节水意识。
可见,国家也考虑农民的经济负担,在提价节水的基础上进行补助,可降低农民的实际灌溉成本,也有助于灌溉方式升级。
第四:各地要因地制宜的探索农业水价改革机制,在农民承受的基础上,适时提高农业用水价格,以让农民懂得水是一种商品,这样节水工作才能有效展开。
03、落实改革具体目标
2021年的改革面积为1.2亿亩,除了苏浙沪、北京外,其他27个省市均有新增改革面积,安徽省新增面积最大,为1433.6万亩。
为了有效推动水价改革,国家也强调落实改革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落实责任主体,其负责人要落实新增改革任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二、绩效评价指标和去年相同,包括田间工程管护、农业用水总量管控、精准补助、节水奖补等,其结果纳入省长责任制和水资源管理考核。
三、水利部、财政部、发改委、 农业农村部将重点对口调研督导,对地下水超采区域深入改革,面对突出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加快市县改革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6月发改委回应我国居民用电价格偏低,工商业用电量偏高,接下来要适时提高居民用电价格,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居民用电价格机制。
如此一来,接下来我国水、电可能都要进行改革,这一改革也能约束人们节约用水用电,避免资源的浪费,大家咋看?
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