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近日,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据显示:猪肉平均批发价已从10月12日最低点17.53元/公斤升至11月25日24.5元/公斤,整体涨幅将近40%。猪肉价格因为和咱们平日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有个风吹草动大家都比较关注。那么,这
近日,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据显示:猪肉平均批发价已从10月12日最低点17.53元/公斤升至11月25日24.5元/公斤,整体涨幅将近40%。
猪肉价格因为和咱们平日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有个风吹草动大家都比较关注。那么,这次猪价来回波动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我们有什么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吗?
一、肉贵伤民,肉贱伤农,猪肉价格稳定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回想今年猪肉降价的时候,我开始并不知情,是母上大人打电话告知我,说现在市场上的猪肉很便宜,如果想大口吃红烧肉和排骨的话,现在正是时候。
当然,具体的影响供求关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中国畜牧业协会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一则声明中就阐述过三点原因:
一是2019年末以来,中国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供应增强;
二是多因素作用下,市场需求偏弱,猪肉消费减少;
三是一些养殖户纷纷加入二次育肥大军,在4月猪肉价格下跌时,进行“踩踏式抛售”,导致价格急速下坠。
当猪价下跌时,势必会刺激消费需求,也有的猪肉厂家和经销商会选择囤货,于是猪肉价格到了今年的9和10月份又开始触底反弹了。
我家有个表亲戚,前两年贷款10多万把自己家改造成养猪场,夫妻俩起早贪黑地瘦成猴一样,按照今年行情,怕是血本无归,这可能也就是散户的不容易吧。
当然,猪价不可能一直下降,毕竟我们“看得见的手”肯定会有动作。今年10月,我国开启了第四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也差不多同一个时间拐点,猪肉价格开始有所回升。
可肉价回升,依然难以扭转养殖户亏损的局面,我查了下《2021年三季度山东畜禽养殖成本收益测算》,把仔猪养成成年猪,竟然要亏损580多,而这一数字在第二季度是亏损160多,翻了3倍不止。
二、来回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是猪肉价格的正常上升周期
我们都知道,自从2003年6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已经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而且每一轮周期都长达数年。
我以历史上第4个完整周期为例,这4个周期分别是:2003年6月份至2006年5月份、2006年6月份至2009年5月份、2009年6月份至2014年4月份和2014年5月份至2018年5月份。
从不同周期生猪出栏量来看,2003年至2006年第1个周期生猪出栏量高峰为6.1亿头。2006年6月份至2009年5月份第2个周期生猪出栏量最高接近6.5亿头。2009年至2014 年第3个周期生猪出栏量达到7.5亿头的历史高峰。
之前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2020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较2017年锐减25%,经过不懈努力,产能已恢复到正常水平,6月母猪存栏已超过2017年水平,也正是因为生猪供应充裕,才导致今年之前的猪肉价格持续下跌。
根据我的观察,明年2、3月份出栏的猪,对应的是今年8、9月份的母猪存栏量。虽然已经有所减少,但总体仍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从数据看,2021年8月9月的能繁母猪存栏分别为4500万头、4459万头,环比分别下降了-0.9%、-0.92%,但这仍高于农业农村部建议的4100万头的存栏。
因此,从长期来看,猪肉的价格一直都是处在正常波动范围内,大家平常心看待就好。
三、最后,猪价波动原因还是供需关系,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毫不客气地说,这轮猪肉价格的波动,原因还是供需关系,只是解决的办法也不多。这是因为:
当猪价40元的时候,养猪扣除成本多数都是赚的,而且是大赚,大型养殖增加规模不清楚,农村散户很多人都在扩建猪棚,小猪仔大涨价,几轮猪出笼都是赚钱的,供给端也是在大幅度增加。
当猪肉降到10元以内时,散户连成本都包不住,而且里面有一个增加和下降时的数字同比放大效应。比如从40元降到20元是同比下降50%,差值是20元,而猪肉从8元涨到12元时,同比增加数值也是50%,但差值只有4块钱,至于12一斤多批发价养猪能不能包住成本,家里好多年不养了也不是很清楚了。
说句反舆论主导的话,现在涨起来大概率是回归正常价格区间,而且商品价格只会在特定时期内比成本低。再加上低位时计算同比增长的基数太小,导致几块钱的变化在同比上呈现几十的百分比增加。
最后,有一个影响是需要注意的,猪肉在CPI计算中权重非常高,价格变动幅度太大时,用来反映市场真实通胀是失准的,是可以考虑剔除或者降低猪肉影响来看整体通胀,之后得到的通涨结论大概率还是供给端通胀,消费端通缩的特殊结果。
总之,从总体供给来看,波动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而且还是短期内的波动,再回到高点是不太可能的了。
刘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