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1,张飞第一回桃园三结义字翼德2,刘备第一回桃园三结义字玄德3关羽第一回桃园三结义字云长4曹操第一回字孟德5,华雄第5回温酒斩华雄6刘表第6回字景升7赵云第7回8马超第10回字孟起9孔融第11回字文举
那当然是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了。
虽然说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然则,纵观历史凡是统一的时代多是一个王朝承平与兴盛的时期,百姓虽须承受官府和地主的压榨,但至少还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与生产环境。
而凡是分裂的时代,则多是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生产凋敝、人口大量死亡,社会财富遭受重大损失的时期。
自董卓造逆起,少数野心家为了实现其个人野心枉顾百姓死活,演出了一幕幕贼杀贼来狗咬狗的历史闹剧!
经过几十年的冲击与震荡,终于形成了以曹魏、西蜀、东吴三个国家互相割据对峙的局面。
其中,以魏、蜀两國的“正朔”之争最为激烈——魏以得授东汉“禅让”为由,自命为正朔,而蜀则以“汉室宗亲”为由,自命为东汉政权的当然继承人。
于是双方便你争我夺,演出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等一系列历史话剧。
而在此期间,东吴则像是一个“敲边鼓”的趁机占便宜的“投机者”。
随着三个国家的不断搅杀,其势力此消而彼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部也在持续地震荡与整合。
当然,这种整合自然不会是和平有序的!
于是,便有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曹魏权柄,而东吴的孙氏皇族血腥內讧之场景。
最后,伴随着西蜀与东吴的衰落,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兵灭掉了蜀国!
公元265年,司马炎倚仗其家有灭蜀之功迫使魏主“禅位″建立了西晋政权。
至此,天下大势便由“三国鼎立”演化为南北对峙。尽管西晋占据了长江上游,拥有居高临下之优势,但是由于吴国实力不俗,又有长江天险为保障,且西晋背后又有“胡人”搅扰牵制之忧,所以自公元263年灭蜀直至公元279年,西晋整整养精蓄锐了16年之久!
最后,终于趁吴国末代皇帝孙皓残暴无道,吴国上下人心不稳,吴人普遍失去了继续维系割据自立的信心的机会于公元279年发兵,终于在公元280年“降孙皓三分归一统”一举统一天下。
然而,西晋的统一却并不长久。仅仅几十年之后便分崩离析了。
在历史上实现过大一统的短命王朝中,西晋的国祚与秦朝、隋朝有的一比。
由于西晋统治者的一系列“误操作”,导致晋武帝司马炎蹬腿闭眼之后,先后爆发了皇室与外戚、宗室之间、晋朝与内迁部族的冲突与战乱!
本以为历史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大分裂、大动荡以后,在西晋统一天下后应该迈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了。
可谁知,恰恰相反,反而跌入了长达几百年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历史黑暗期。
自秦统一天下后,这样的惊天大逆转在历史上也曾上演过数次,但哪一次也没有西晋王朝瓦解带来的后遗症来得厉害……是第二十四回,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
董承的计划泄露了,曹操大怒。杀了董承等人,仍觉得不行,又杀了汉献帝的贵妃董氏,但还想杀刘备和马腾,不怕袁绍发兵偷袭许昌(他知道袁绍的为人),就去征讨刘备。
刘备见曹操来了,让孙乾劝袁绍发兵偷袭许昌,谁知袁绍不发兵。刘备只好自己迎敌。
刘备听从张飞的意见,趁曹操立足未稳,要去劫营。谁知曹操早有准备,将刘备打得大败,刘备也和关羽,张飞失散了。刘备没办法,只好投奔袁绍。
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杨志不忍自尽,下冈而去。做制使失了花石纲,做提辖又失生辰纲,只好投二龙山落草。鲁达杀死郑龙在二龙山落草。
都管,厢禁军回京谎报杨志勾结贼人,盗走珠宝,梁中书告知蔡京。蔡京命令府尹捉拿贼人。府尹责成缉捕使臣何涛限十日捉拿贼人上京,何涛为之烦恼,兄弟何清向他说出了晃盖与白胜。
120回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依据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及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所进行的加工再创作。[35]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1]自问世以来,取材于它的各类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它的巨大影响力,以至于使艺术的真实盖过了历史的真实。[36]
作品名称
三国演义
作品别名
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
作者
罗贯中
创作年代
元末明初洪武年间
文学体裁
长篇章回体小说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