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图穷匕见告诉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有警惕心;做事情要衡量利弊,不要冲动。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图穷匕见,是源于《战国策·燕策三》,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物色荆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
虽有号称“地表最强、人间少匹”的总统护卫队贴身保护,可立国仅有244年的美国,历史上共发生过9次总统遇刺案,其中4位总统身亡。且有数据表明,自1840年以来,凡是在尾数为“零”的年份当选的总统,都没能活着离开白宫。
美国总统卫队,隶属成立于1865年的美国安全局特工处,其职责只有一个,即负责保护总统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全球头号超级大国的总统,其座驾是专门订制版,不仅配有装甲玻璃,连轮胎也是特制加厚,即便被枪击,仍能以时速100公里的速度快速驶离险地。
车厢内部,还加装超感应防袭击系统。至于“空军一号”,机身上覆盖的厚装甲可以抵御核弹爆炸的冲击波,所有窗户上均安装防弹玻璃,专机内还有一个自动弹射装置及反导弹系统。
机上的ECM电子对抗系统,可以干扰敌方雷达,迷惑导弹的瞄准系统。通常,“空军一号”执行任务时,事实上还有一驾副机一路伴飞。副机一般是国家情报局的通讯飞机,目的是监测可能来袭的导弹电波。
总统卫队成员更是经过重重筛选,经多种药物及测谎机的测试后,再进行为期一年的审查。包括品行、信仰、嗜好、性格等进行反复查证。被初选的成员还要到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小镇的训练中心,接受严格训练。
训练科目着重预知潜在危险,为总统提供全方位保护。如,能在人群中快速分辨出有异常行为的危险人物;学会使用各种武器;高速驾驶汽车等。另外,还要根据被保护人的生活爱好学习相关课程。
武器配备方面,有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生产的乌兹冲锋枪、速射手枪及芬兰产匕首等,在特定场合还配备催泪弹。总统卫队针对总统外出,还有整套的安保流程,即设立3层保护圈。
内圈由贴身卫士保护,行进时紧随总统轿车之后。 总统下车后,要散布在总统四周;第二圈是狙击手,或明或暗地据守在总统行进和停留现场周围的屋顶上和窗旁,监视现场动静;第三圈由直升机及电子监视仪进行监控。
不过,即便安保措施强捍如斯,仍出现重大纰漏。1981年3月30日下午2时25分,26岁的白人约翰·欣克利竟向美国第40任总统,仅上任69天的里根连开6枪。
刺杀案发生后,出现了三个意想不到。一是凶手行刺动机不带任何政治阴谋,仅是为情所困;二是刺客最终认定患有精神病判处无罪;三是刺杀案发生后,里根的支持率暴涨。
整个刺杀过程,刺客仅用时1.7秒完成。案件中,凶手的豪华律师团与公诉方在庭审上的激烈交锋,则成为全案最为精彩及最富戏剧性的一幕。本案,甚至成了英美法系的经典案例。
1976年,出身于上流阶层,家庭富有的欣克利到了洛杉矶,这一年他刚满二十岁,父亲希望他能在好莱坞当个作曲家。 在好莱坞,他看了一场名叫《出租车司机》的电影,并对片中女主角的扮演者朱迪· 福斯特疯狂迷恋。
这一点,又恰巧成了日后辩护人为其作“无罪辩护”的铺垫。1980年,得知朱迪在耶鲁大学后,欣克利也跟随至大学内,并给朱迪写了两封信,可一直得不到回应。颀克利决定仿效电影《出租车司机》的情节,以博取美人芳心。
案发前,欣克利在路上买了 一份《华盛顿明星报》,根据该报获知里根总统将于两小时后到希尔顿酒店。行刺前,他还专门给朱迪写了一封信。
信中的结尾处写道: “此信写于我去希尔顿酒店前一个小时,我求你洞察自己的内心,至少给我一次机会,希望这个历史事件能赢得你的尊敬和爱意。”如此清晰的表达,并不像一位“精神病人”(这封信并没寄出,后被作为控方证据之一)
1时30分,欣克利乘车到希尔顿酒店,独自一人完成一件震惊世界的大案,其本身就已经不可思异,而更不可思异的,是总统卫队认为从酒店大门至总统座驾之间的距离只有9米远,因此并没有给里根穿戴防弹衣。
2时25分,里根及陪同人员离开酒店,向等在一边的专车走去,而欣克利则早已混在酒店门前的人群当中。这时,又出现另一个安保漏洞,里根走在护卫队员的前面。
藏在人群里的欣克利则毫无征兆地突然举起左轮手枪,在1.7秒内朝里根连发六颗子弹。不知是否因为紧张过度,六颗子弹分别击向不同的目标。
第一枪竟打中了白宫新闻发言人詹姆斯的头 部;第二枪则打中了保护总统的特区警官托马斯的后颈;第三枪打到酒店的玻璃上;反应过来的护卫队特工麦卡锡以身体挡住了第四枪;
第5枪打在总统座驾的防弹玻璃;而第6枪同样 打中了座驾,不过子弹经反弹后从里根腋下击中肺部,凶手欣克利旋即被制服。联邦政府随后起诉他犯有非法购买、拥有、使用枪支和谋 杀总统、伤人等,共计13项重罪。
被捕后的欣克利表现异常冷静,提岀的第一项要求是尽快与父亲的律师见面。之后,其父斥巨资雇佣一个豪华的律师团队,而律师团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被告作“无罪辩护”。
首先,律师团先抛出欣克利是“精神病患者”的结论;其次,围绕被告作案时精神错乱提出证据;再次,聘请精神病权威专家出具专业医学诊断报告;最后,在挑选陪审团组成人员上做文章。
1982年4月27日,美国联邦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欣克利案。辩方律师出具了欣克利的头颅CAT检查(即脑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结果显示为脑萎缩,报告认为他极有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
同时,辩方为了支持这一结论,提出凶手异于常人的追星方式、刺杀行为无阴谋、莫名其妙的日记、情书、狗屁不通的情诗等等,这一切都间接证明其早已患有“精神病”。
而控方则认为,欣克利在实施整个刺杀行动前后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在走访曾与其打交道的各方人士后,并无实则证据证明其患有精神病。但是,事实上脑萎缩有高于常人转化为精神病的风险,控方同样未能提交无精神病的最终诊断结果。
因此,在刑法“疑罪从无”原则下,无疑给了辩方可乘之机。英美法系中,严重刑事案件的裁决,通常由陪审团作出,而陪审团成员的组成,辩方是有权在一个大名单内进行挑选。这一制度,无疑又成了辩方左右判决的手段之一。
按照陪审团成员组成制度,十二人的陪审员里,要排除法学教授、律师等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员成为陪审员。这明显有利于辩方律师通过咄咄逼人的专业语气及语言上的说服力打动陪审员,使判决结果走向不可预知。
1982年6月21日,陪审团经过三天闭门商议后,裁定欣克利无罪,不负刑事责任,理由是他作案时精神错乱。裁定作出后,舆论哗然。最终,欣克利被送往华盛顿圣伊丽莎白的精神病医院,接受监护治疗。
“刺杀里根”,因案件本身错综复杂,至今仍有不少的未解之谜。而第一夫人南希在听到判决结果后,震惊之余不禁愤然说出“岂有此理”。
秦王嬴政拔剑不出,除了剑太长,还有佩剑姿势以及时间的因素。
(一)先说秦代青铜剑:
剑,最早出现在青铜器冶炼十分发达的商周时代,初期的长度仅仅相当于一支匕首的长度,大约在10余厘米到20余厘米,初期只是用于防身。直到以战车为主的春秋战国时代,北方战场使用最多的都是带有长柄的戈、矛、钺、铍等长度较长的武器。的确,仅仅是用杆长3米的铍在战场纵横,也强于匕首般的青铜剑。
渐渐地,战车的劣势越加明显,快捷灵便的骑兵战兴起。同时,步兵的比例亦显著增加。于是,仅仅有匕首长度的青铜剑已经不能跟随时代脚步。遂即,在河网纵横,历来不是战车用武之地的吴越地带,青铜长剑首先应运而生。由于青铜质地脆,增加剑长在工艺上十分困难。首先他们要解决一个很大的技术难题就是如何搭配青铜剑的铜锡比例,使之在增加长度的情况下兼得柔韧性与杀伤性。(锡多,剑锋利,但易折断;锡少,柔韧性增加,攻击性降低)
在以欧冶子、干将、莫邪为首的工匠钻研下,青铜剑的巅峰作品,复合剑应运而生。
复合剑:为了确保韧性,会使青铜剑的中脊锡含量降低;为了确保杀伤力,会使剑的刃部和锋尖锡的含量升高。一般青铜剑的铸造工艺步骤最少是两个:先浇注剑体,在再剑体基础上铸接剑格、剑柄和剑首。
而复合剑需要的步骤最少要三到四次:铸造剑身之时中部需要留有凹槽单独浇注,然后和其他部位进行镶嵌融合。
战国晚期,诸侯国战士所使用的青铜剑大多长度在50、70厘米。唯有秦国一家独特,在吴越青铜剑铸造技术上加以改良,使之长度超过八十厘米,兵马俑出土的最长记录者竟然长达95厘米。
秦国的青铜剑相对中原地带最大的区别在于,剑身加长且变窄。增加了30厘米的秦剑,无疑需要双手紧握才能发挥其最大力度,刺杀劈砍也会率先击中对手。
如此长度的秦剑,即使秦始皇臂展1.8米也很难在仓促之间拔出。
(二)秦剑佩戴方式
东周末年,虽然当时处于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上层社会的达官贵族以及有身份的士人,他们的佩剑方式都会遵循《周礼》的相关规定,这种情况即使延续到了两汉时代也未有改变!
他们的配剑方式都是腰缠专门佩挂宝剑的腰带,贯穿附着在剑鞘上面呈方孔状的剑璏。
此种方法可以使剑鞘左右滑动(就是因为左右没有固定,秦王才能免死),同时避免了剑鞘的上下位移。
所以秦王嬴政危急时刻的“王负剑”方法,是战国时代已有的配剑拔剑方式。只不过因为秦剑太长,秦王被荆轲追赶的急,没有时间拔剑而已!
当那位神补刀的太医夏无且用药囊三分投篮命中荆轲,秦王趁机拔剑出鞘,“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
秦王拔剑顺序,先将剑从左腰侧面顺腰带向后滑动,推至足够距离。然后,左手握剑鞘,右手握剑柄,向上向下拔出。
金圣叹在他伪造的“贯华堂本水浒传”中,专门写了一篇《读第五才子书法》。在这篇文章中,煞有介事地“定考”梁山好汉的人品,把一百单八将划分为上上、上中、中下、下下四等。武松是金圣叹第一个“定考”人物: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
金圣叹不仅头一个“定考”武松,还认为鲁智深不及武松: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这大概就是题目中所说的“金圣叹称武松为天人”的一个出处吧,在金圣叹的眼中,武松还不止是天人,而是天神。
金圣叹为何这样评价武松,他的话能信吗?
金圣叹称武松为天神,是欺世盗名假如只读过“贯华堂本水浒传”,而没有读过其他版本的《水浒传》,就会认为武松是天神是金圣叹“定考”的。其实,武松是天神,原著本身就有,是施耐庵对武松的评价。
“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这回书中,写到了武松正式登场亮相。在这个情节中,施耐庵有一首赞诗,专赞好汉武松: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这首赞诗中,就把武松写成了天神。
金圣叹在“贯华堂本水浒传”中,一连写了三个序言,以及“宋史断”,最后,又伪造了一个施耐庵序言,说是“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前自有序一篇 ,今录之”。这篇伪造的施耐庵序言,金圣叹还煞有介事地落款为:“东都施耐庵序”。
在序言中,金圣叹谎称他“十二岁便得贯华堂所藏古本”,从这个时候起,边抄录边评点,俨然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神童。
其实,世间根本就没有“贯华堂藏本水浒传”。经很多学者比对,所谓的“贯华堂本水浒传”,是金圣叹腰斩了袁无涯的百二十回本所得。为了作假,以及显得自己聪明,便删掉了袁本所有的“致语”,也就是赞诗赞词。因而,施耐庵赞武松为“天神”的那首赞诗也被一齐删掉。于是,武松是“天神”就变成了金圣叹的专利。
除此之外,金圣叹大肆删改原著,以到达自己痛骂梁山好汉,痛骂与朝廷作对的梁山“群丑”的目的。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定考”武松等人为上上人物,赞武松为天神,但在评点时,却图穷匕见,数次对梁山好汉破口大骂,污梁山一百单八将是“群丑”、“群盗”,是“万死的枉贼”。最后,借张叔夜之刀,将包括武松在内的一百单八将悉数斩杀于草坪之中——草寇就得死于荒草之中,这就是金圣叹的逻辑。
金圣叹痛恨造反,更痛恨造反了又招安,腰斩袁无涯本的目的之一,就是坚决不能答应这伙草寇被招安。因此,在他编造的“梁山泊好汉惊恶梦”中,如此声嘶力竭地叫骂道:
万死枉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次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杀无数官军!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何法去治天下?【夹批:不朽之论,可破续传招安之谬。】况且狼子野心,正自信你不得!【夹批:不朽之论。】金圣叹狂妄至极,大拍清廷马屁,自言自语,自书自评,暴露了他“若使忠义而在水浒,忠义为天下之凶物、恶物乎哉!且水浒有忠义,国家无忠义耶?夫君则犹是君也,臣则犹是臣也,夫何至于国而无忠义?”的伪造“贯华堂本水浒传”的险恶用心。
金圣叹两面三刀,欺世盗名,他根本就不会赞同梁山有“上上人物”,绝对不会认可施耐庵评价的“天神”武松。
《水浒传》中,武松是千真万确的天神金圣叹伪造、篡改《水浒传》,改变了原著的文本结构。容与堂本水浒传有施耐庵的两首开篇词,然后是一段“引首”。金圣叹删掉了开篇词,把“引首”与“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合并,单独立为一卷,名叫“楔子”。
如此篡改文本结构,其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承认梁山好汉是“天神”。自然,也自我打脸,否定了武松是“天神”。
施耐庵《水浒传》的“引首”是全书的总纲,其创作主题全部都写在了这篇不足九百字的文章中,梁山好汉到底是些什么人,他们是来干什么的,都在这篇“引首”中交代得清清楚楚。金圣叹删改原著,篡改文本结构,目的就是要污蔑梁山好汉,制造“水浒阴谋论”。
“引首”的结尾,施耐庵留下了这样几句话: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界,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单八将就是“下临凡界”、“降在人间”的天神,当然,也包括武松在内。
金圣叹删掉了这段话,梁山好汉就不是“天神”而是强盗、妖魔了。金圣叹篡改文本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不能容忍梁山天神们“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删掉了这段话,金圣叹便为自己在书中大肆污蔑梁山好汉提供了方便,制造了梁山派系,把施耐庵精心设计的梁山依照天罡地煞排名,搞成了派系争夺的阴谋。
挑拨、离间、分化、瓦解梁山好汉,让读者痛恨宋江,宋江被“打到”,宋江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贼魁”,所有追随宋江造反的天罡地煞,就都是“群丑”、“群盗”、“万死的枉贼”。
生辰纲大案告破,宋江得知何涛即将带兵去东溪村捉拿晁盖,便不顾杀头的危险,担着血海关系去给晁盖报信。这件事,金圣叹大为光火,在书中批点道:“宋江 ,盗魁也。盗魁,则其罪浮于群盗一等……此岂其人性喜与贼为徒?……吟反诗为小,而放晁盖为大。何则?放晁盖而倡聚群丑,祸连朝廷,自此始矣。”
宋江不是好人,晁盖同样不是,晁盖上梁山是为了“倡聚群丑”、“祸连朝廷”。所以,金圣叹说:宋江而诚忠义,是必不放晁盖者也。宋江而放晁盖,是必不能忠义者也。这厮用心险恶,两面三刀、欺世盗名,就是皇帝的奴才和走狗。
武松是宋江的忠实追随者,是书中明写的宋江最早的结义兄弟。观其交往,可知其为人,宋江如此之坏,武松能是好人吗?连好人都不是,金圣叹能把武松当成“天神”吗?
金圣叹根本就没有读懂《水浒传》无论从“读第五才子书法”,还是书中故弄玄虚、自我打脸的评点,都能证明金圣叹根本就没有读懂《水浒传》。
施耐庵在“引首”中,以武松等梁山好汉为“天神”,是紫微宫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这样写是有来历依据的,最扎实的出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紫微宫是帝星所在,因而,皇城就叫做紫禁城。帝星的周围有天枪、天棓(铁棒)、北斗等等星群,这就是《水浒传》中的天罡地煞。也就是说,晁盖、宋江、卢俊义、吴用,乃至后面的白胜、时迁、段景住等人都是“帝王将相”。
《水浒传》写的就是皇帝的故事,所有的战斗都是帝王级别的征战,是皇位争夺战。同时,也是皇帝级别的谋逆造反。金圣叹要“忠君”,但是他读错了原著,表错了情。
武松同样是来自紫微宫中的一颗将星,当然就是“天神”,这一点,金圣叹根本无法读懂。武松、鲁智深,加上“操刀鬼曹正”,隐喻的是大明王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姚广孝是永乐大帝的第一谋臣,也是靖难之役第一功臣,就是这个亦佛亦道的天孤星花和尚、虎面行者怂恿朱棣谋反,争夺皇位,破坏了天下太平——《水浒传》的核心故事,就是隐写了靖难之役。
以二龙山三个头领隐喻黑衣宰相,鲁智深是主角,金圣叹却说鲁智深不如武松。道衍(姚广孝)字独暗,号独庵,亦佛亦道,在“二龙山”上朝为相,在“宝珠寺”居住为僧,身着“皂布直裰(黑色僧袍)”,因鼓动朱棣谋反而遭包括自己姐姐在内的天下人所不容,就是一个“天孤星花和尚”。
就武松因何是“天神”而言,金圣叹读《水浒传》根本就没有摸到门。姚广孝是“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的刘秉忠这样的“行者”,这些特点都体现在武松身上。
金圣叹没有读懂《水浒传》,污蔑梁山好汉,其实也是在污蔑帝王将相。篡改文本,否定梁山好汉是“天神”,是他没有读明白梁山好汉为何要按照“天神”的座次来排名。
梁山好汉排座次的总规则是: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比如武松,施耐庵写他做“天神”,是“性必嗜杀”的虎面行者,因此,武松在《水浒传》中是有据可查、可以计数的杀人最多的梁山好汉,总共杀了二十二人。
施耐庵塑造武松,首先依据了《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赞武松的赞词: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便要杀人。武松是上界星煞下界,因此,就上应“天伤星”,是上界派来的专门伤人性命的天神。
“天伤星”在黄帝所排出的三十六天罡中,就位居第十四名,武松坐梁山第十四把交椅,是“天作之合”。为佐证这个排名规则,我再举两个好汉:最后一名好汉段景住,因为他的长相而得绰号金毛犬,段景住上应“地狗星”,与“犬”也是天作之合,这颗星煞就是排在一百单八将的最后一名。
白日鼠白胜原本是毗沙门天王(晁盖)手中的吐财鼠,上应地耗星,老鼠不就是“耗子”吗?白胜坐在地耗星的这颗星煞上,怎么就变成晁盖系的人而遭遇宋江打压,被挤到倒数第三的交椅上去了呢?
金圣叹没有读懂施耐庵精心设计的“天神”排座次,在梁山大聚义这回书中,自作聪明地批评道:石碣天文,为是真有是事?为是宋江伪造?此痴人说梦之智也,作者亦只图叙事既毕,重将一百八人姓名。
梁山大排名除了这样的规则外,还暗藏诸多玄机,比如地煞前三名,隐藏的是“朱皇孙”,五虎将则暗藏了大明王朝灭亡的符码……。金圣叹却说是施耐庵“只图叙事既毕”,胡乱将一百单八将重新排名——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武松与所有梁山好汉都是“天神”,不需要金圣叹多嘴,更不能容忍他抹杀、污蔑原著,污蔑武松等梁山“天神”。
当然,客观地说,金圣叹“腰斩”袁无涯本,暗合原著写到梁山大聚义就结束的文本架构。这样腰斩,没有招安,反倒突出了梁山好汉造反的故事,金圣叹在立了一功的同时,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小聪明反被小聪明所误。
先说答案,再做分析。
答案:荆轲刺秦王本就是一场闹剧,演的一场戏。咱们会通过分析几个明星刺客来分析刺杀的本身可行性。
刺杀本当隐秘荆轲刺秦本是太史公司马迁笔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用他那特有的文学天赋为我们描述的绘声绘色。但是禁不起逻辑的推敲,刺客本就是十分隐蔽的,只有不被发现,才有可能成功。
在荆轲之前,已经有鉏麑、豫让、专诸、要离、聂政等明星刺客,他们的名字直到今天依然耳熟能详。其中,专诸、要离、聂政是成功的,而鉏麑是有机会的,豫让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都比荆轲更像一个职业刺客。
首先登场的是鉏麑,这位刺客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记录的一位,尽管刺客这职业可以追溯到上古刚有势力划分的时代。鉏麑是晋灵公派出刺杀晋国正卿赵盾的,通过谥法我们知道,谥号为“灵”的,一般都是混蛋,比如陈灵公,郑灵公,楚灵王等。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得知鉏麑的真实身份,晋灵公又是如何找到他的,但可以肯定鉏麑绝对是一位武林高手。
时间鉏麑选择得也很好,定在凌晨,赵盾去上朝之前。借着夜色,鉏麑悄悄地潜伏进赵盾的府里。准备上朝的赵盾将府门大开,并且身边连个卫士都没有,只有赵盾自己整理好衣冠,独坐中堂,闭目养神,等待上朝的时间。
果然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鉏麑却犹豫了,见到独自一人的赵盾仍然恭谨有礼,不敢丝毫懈怠,便自己现身,说出原由,感叹这样的人是可以为民做主的,这样的义士是不能杀的。于是,鉏麑自己撞树而死。
豫让要刺杀的则是赵襄子,为的是给智伯报仇,而豫让则是智伯的家臣。公元前四百五十三年,智伯死于室氏斗争之中,豫让决心复仇,杀掉赵襄子。他先是假扮成服劳役的犯人,潜入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到宫里装修厕所,手中工具里暗藏利刃,等待赵襄子。而赵襄子早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走向厕所的赵襄子立刻就认出了豫让,豫让也不反抗,并且供认不讳。
令人没想到的是,赵襄子居然放了豫让,可报仇的事并未在豫让心中磨灭。放出的豫让先是自己毁容,又用油漆浇在自己身上,弄得全身上下犹如毒疮,并到自己家门口去要饭。这一番操作下来,连自己的妻子都认不出,只是声音有点像。豫让又吞火炭,烫伤自己的喉咙,让话语声嘶哑。一切准备就绪后,等在赵襄子必经之路上,准备刺杀。可惜天不灭赵,豫让再次失败,而赵襄子也十分对得起豫让,答应豫让的要求,脱下自己的外衣让豫让连砍三剑,并让豫让光荣的战死。临死前还回答赵襄子“智伯以国士待我,自以国士报之。”
剩下的三位则是成功的,专诸鱼肠,同样有名。他刺杀的是吴王僚,为的是帮助公子光谋取王位,同谋的还有楚国大将伍子胥和后世奉为兵圣的孙武。谋划是对准吴王僚的喜好——吃鱼,专诸为此刻苦修炼烹饪技术,做得一手好鱼。公子光将吴王僚请到家中赴宴,专诸做的鱼中暗藏匕首,吴王僚则死在了自己的嗜好之中,专诸也被当场剁为肉泥。
本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基本理念,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必须死。他们又找到了一位刺客--要离,这次的手段令人发指,先将要离的家人全部杀死,又砍断要离的一条胳膊,并捏造一些罪名,全国通缉。
本着同为血海深仇的苦命人基本理念,庆忌接纳了要离,又因要离帮助庆忌出了不少好计策,庆忌将要离看做革命战友,好同志。要离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庆忌的身边人,现在等的就是一个机会。而机会很快就来了,江中行船,庆忌立于船头,一阵江风吹过,站在身旁的要离直刺庆忌,至此完成任务。公子光也顺利成为吴王阖闾。
最后一位聂政,则是刺客的典范。或者说他更是一个纯粹的刺客,雇佣他的严仲子则是明明白白 的买凶杀人,而要杀的人是韩国的国相侠累。第一次严仲子找到聂政时,聂政则说“老母在,政身为敢许人”也就是说我家里老母亲还在,要在堂前尽孝,不能答应你。等到聂政的老母亲去世,聂政从齐国到卫国找到严仲子。
严仲子要给聂政配备十个武林高手,作为刺杀敢死队,但被聂政拒绝。理由是刺杀本是最机密的事,人多嘴杂,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泄露的危险。于是,聂政独身去韩国,用极快的身法闯进相府,直奔厅堂,在卫士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一件刺杀侠累。之后又手杀十余个护卫,才割掉自己的面皮,挖出自己的眼睛,剖腹而亡。这就完全切断了韩国人追查凶手的线索。
其实讲到这里所有人都该明白,刺杀是一项绝对隐秘的行动,而荆轲恰恰相反,咱们来看荆轲的豪华阵容。
临别送行在燕国的易水河畔,一支盛大的送行队伍在燕国太子丹的领导下,去送别被后世人极为同情的一代刺客--荆轲。为了这次荆轲入秦,太子丹可谓煞费苦心,为荆轲配备了顶级装备--徐夫人之匕首,千金之礼品,还有樊於期的人头,最重要的是燕国的地图。送行时,让音乐节高渐离击筑,自己则亲自做歌“风萧萧兮易水寒”,还给荆轲配备了十三岁就敢杀人的秦舞阳。
如此盛大的排场,难道当秦国的奸细是瞎子、傻子吗?还是拿秦国的君臣当白痴?秦王嬴政一代雄主,扫灭六国,建立帝国,做始皇帝,又岂是外邦使者能够刺杀的?且不说嬴政多疑,安保防范做的何等周全,单就从小在赵国做人质,受尽苦难,并坐上秦王宝座,那自身实力岂能小觑,况且嬴政文武双全。
单就如此盛大高调的出场,恐怕早就传扬天下了。
血溅王庭既然消息传回秦国,并且准确知道刺客的身份。秦王当然会详细调查,动用王国的力量去调查一个人,无论是谁都能让你无处遁形。结果很快出来,来刺杀的荆轲并不是什么武林高手,一代宗师鲁勾践就说荆轲剑术不精,还不虚心学习。而他能作为刺客,被燕太子丹收买,也完全是吃人的嘴短。荆轲所贪恋的不过是燕国的美女、美酒、狗肉和音乐,而燕太子丹的“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便是重金收买。
一个贪杯好色武艺不精的人也学人家做刺客,还是接下这么大一笔买卖,不赔死才怪。俗话说“没有精钢钻不揽瓷器活,有了精钢钻还不能轻易揽活”,荆轲要什么没什么,就仗着胆大不怕死,怎么能成功。
说到底,秦王嬴政不过是陪荆轲唱了一出戏。因为这次刺秦一开始就注定失败,什么众人皆白衣冠相送,什么临别的慷慨流涕,如此富有戏剧性,难道还不是唱戏吗?荆轲刺秦里没有一条符合刺客的条件,失败才是必然。要知道武侠小说都不敢这么写,《流星蝴蝶剑》中孟星魂、韩堂哪一个是公众人物,都是隐藏得非常好的角色。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