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普通人内心的波涛汹涌,终于得以被世界看见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也不愿意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然而这两天,一个普通人
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也不愿意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然而这两天,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在全网刷屏,掀起惊涛骇浪。
在清华大学的匿名树洞里,有位男生讲述了,他是如何在一贫如洗的绝望中读完清华的催人故事,本是想以个人经历劝诫学弟学妹,没想到在网上掀起惊涛骇浪,引千万人泪洒现场。
据说,就连清华的副校长也看到了这个故事,还转发到了院长群里。
这位清华的贫困生,来自于偏远山村,家境贫寒,偏偏从小又体弱多病,治病的手段是热水。父亲将整捆的柴火劈开,烧上一壶又一壶热水,一杯又一杯倒给他喝。
穷到命运垂怜时,他得以认识一位镇上对他极好的老师,和蔼可亲,允许他周末免费去她组织的班级里听课学习,父亲得知后,让他感谢老师一辈子。
高考那年,他不负恩师栽培,以省前十名的优异成绩敲开清华的大门,却又因为家穷,念大一大二时的所有费用,皆靠着奖学金艰难度日。
清华每年5000元的学费,以及750元的住宿费不算多,但对于他的家庭而言,却是一笔令人望而生畏的天文数字。
唯一能够庆幸的是,他每年能够拿到1万三的奖学金,扣除学费和买电脑的钱以后,每个月还剩下400元的生活费,而这笔生活费除去吃饭以外,又还能剩下100元钱。
余下的100元钱,对他而言也是笔巨款,用来维持其它生活开销。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300元用来吃饭,整整一个月,简直是天方夜谭,怎么可能?
可他真的是这样度日的,一天吃饭仅花10元钱。早饭一块多,能买到一碗豆浆和两个小包子,再加一个鸡蛋。
午饭四块多,能买到四两米饭和半份带汤的菜,晚饭四块钱,可以买到四两米饭和一点素菜。因为米饭便宜,他便吃很多很多的米饭,以此保证自己不饿。
后来通过努力得到保研的名额,也有了兼职的能力,学校询问他需不需要助学金,深思熟虑以后,他觉得自己已能养活自己,无需浪费资源抢占资助名额,便拒绝了。
让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从苦难里披荆斩棘走出的少年,从读研一开始,就坚持每学期拿出3200元,用它们来资助家乡四个贫困的孩子。
他说,从偏远的山村一路摸爬滚打过来,受过无数好心人的帮助,饱含栽培之心的恩师,年迈却拥有慈悲之心的女企业家,助他得以完成惊人的蜕变。
所以,他想把这份爱心和善良传递下去。
通篇没有一字一句抱怨命运不公,生活之苦,亲手将那套由来已久的苦难传播逻辑打破,字里行间透着种向阳而生的蓬勃生命力。
注意,即便到现在,他也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没有完成逆天改命的惊人传说,但那股充满生命力的昂扬气息,仍然跃然纸上。
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穷且不坠青云之志,这种力量,能给身处阴沟的穷人带去仰望星空的希望,足以彻底颠覆穷人的命运。
命运公平吗?
从来都不。煌煌盛世之下,有人住高楼,有人住阴沟;有人鲜衣怒马,有人衣不蔽体;有人夜店撒钱,有人十元温饱;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迹。
但真正的勇者,是发现生活已是一滩烂泥,仍然秉承着强大的信念,以自强而不息,以厚德而载物,哪怕命运给了一副烂牌,他也能凭借着惊人的奋斗亲手改写命运。
在逆境中披荆斩棘,立心正身,从而掌控自己的命运,这是每个成年人穷其一生终究要学会的一门课题。
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这位清华的贫困生写下自己故事的初衷,是他在校园里看到了这样一番情形:
有些领着助学金的同学并不贫困,反而用着昂贵的奢侈品,花钱大手大脚。还有些人领到学校的奖励以后,连一封简短的感谢信都不愿意写,似乎一切是理所当然的。
说实话,如果换作我是他,我会极度愤慨和怨恨,我会认为他们抢占了贫困生的资源,封死了贫困生最后一道求助的路。
可他的字里行间丝毫让人体会不到恨意和怨意,那极为朴实的文字一如他的故事一般,缓缓道来,循循善诱,以己事警醒后人,以己身呼吁众人。
如果你能认真看完他的催人故事,不难发现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穷人不鄙。
虽然他处在极度的贫穷里,但却落落大方,坦然在同学面前接受自己的贫穷,这一点极度难能可贵,以至于我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学生。
最为常见的贫困的学生是什么样子呢?
是因为贫困而感到羞耻的样子,贫穷让他们早早放弃了少年常有的自尊和体面,即便家庭的贫穷和他们本没有任何关系,但就是难以跨越贫穷在心理上的那道天堑。
一边和灯红酒绿的欲望的所对抗,一边和裹挟着自己的贫穷所抗争,最后逐渐远离正常的同学圈子,逐渐沦为整个班级的边缘人,毫无存在感。
现在如果要你试着回想当年班里极为贫困的同学,可能连他们的名字都记不得了。
这便是我最欣赏这位清华贫困生的地方,穷而不鄙,且不坠青云之志,待到走出贫困以后踏雪归来,再论英雄。
除此以外,这背后还藏着个让人感动的秘密——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往往会回过头去,帮助仍处在苦难里的人,甚至是回到苦难里去。
这位清华贫困生从苦难中走出来,转而每学期拿出3000元资助家乡的贫困生,年年不断。
那个13年前背着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从苦难中走出来,婉拒各大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回到家乡里去,成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助无数贫困学子逆天改命。
那个16年前背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从苦难里走出来,同样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所公益性质职业学校的校长,帮助已被社会所抛弃的“差生”逆天改命。
那个博士论文致谢部分刷屏的黄国平,吃尽无数苦头摆脱贫穷,不忘回过头帮助仍在上学的贫困孩子,一句“如果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让人为之落泪。
还有丈夫病逝后万念俱灰的张桂梅,从悲痛中走出来,深入大山帮着无数山区女孩完成逆天改命的惊人奋斗史……
恍惚中,我竟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教育的未来,一批又一批地寒门学子走出贫穷以后,回过头来帮助年幼的贫困学子,源源不绝,薪火相传。
何为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纵然自己曾身处困厄,还能不忘帮扶他人,用纯粹的灵魂,洗净另一个灵魂。
让读书这件事,世人皆可,无忧贫穷。
这便是千百年来苦寒学子所渴求的盛世,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心之向往的盛世。
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