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如果要买一辆皮卡,你会想到那些车型?有人喜欢物美价廉的风骏皮卡,有人喜欢高大威猛的福特皮卡,而对于笔者而言,心中只装得下那个被奉为“圣经”的丰田海拉克斯皮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海拉克斯皮卡并未国产,也并未通过官方途径进口到国内,因此笔者
如果要买一辆皮卡,你会想到那些车型?有人喜欢物美价廉的风骏皮卡,有人喜欢高大威猛的福特皮卡,而对于笔者而言,心中只装得下那个被奉为“圣经”的丰田海拉克斯皮卡。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海拉克斯皮卡并未国产,也并未通过官方途径进口到国内,因此笔者想拥有这款“Dream Car”的想法也变得遥遥无期。
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笔者也经常与朋友谈起关于这款皮卡的情怀与遗憾,希望能够引来共鸣。然而朋友们却不约而同地表示了不屑。按照他们的逻辑来讲,人生应该有些“追求”,应该向着奔驰S-Class去努力,诸如此类。
唉!这些家伙除了看到美女都同时走不动道以外,这还是他们为数不多行动一致的时候。当然,笔者还是坚持着自己的那份“坚持”,不过基于和朋友们在对车辆观念方面产生的差异,笔者却由此多了一份新的思考。
这份思考就是:皮卡车型真的适合中国吗?或者说即便没有了对于皮卡的种种限制,皮卡在中国会像在美国那样流行吗?
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曾几何时,汽车刚刚出现在美国市场的时候,它也只是部分富人的玩具,而平民阶层几乎是买不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出现,福特“T型车”等廉价车开始进入了普通民众阶层。
由此,汽车渐渐从奢侈品变成了普通日用品,它已经不再是身份的象征,已经没有太多的附加值,人们对于汽车的观念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汽车的工具属性在不断的增强。
而反观我们的汽车市场,最开始起步的时候是以军车和轿车为代表的。军车我们就不再赘述,而轿车正式在21世纪初进入民用市场,当时它确实是一个稀罕“玩意儿”。
那时候车子比房子贵,有钱人可能有钱都买不到,更别说普通群众了。还有从汽车的叫法来看,我们也能看到那时的国人对于汽车的追捧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为什么把车子称作“轿车”呢?在中国古代,达官贵人出门要做“轿子”,而普通人只能在大街上流口水。“轿子”代表着尊贵,而“轿车”的名字由此而来。看看当时的车你就知道了,几乎都是类似于“轿子”的三厢车。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国人就把汽车作为了衡量一个人身份或者经济水平的标尺,说白了就是“面子问题”。所以当有人向你借钱买车的时候,你就不难理解其中的缘由了。
当然,我们的汽车工业真正开始的时间还不算很长,假以时日我们对于汽车的观念可能会逐渐向成熟市场靠拢。不过,就目前来看,关于汽车的“面子属性”问题,可能要持续很久。
所以,综上来看,在被美国人当做工具的皮卡车型,到了国内消费者眼中,可能由于它带来的“面子”成分非常小,其远远不如一辆轿车带来的那份虚荣“实在”,所以皮卡不受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
地理环境受限,皮卡不如三轮车
想想美国人用皮卡做什么?拉货、拉农作物、拉皮艇等,除了不能像孙悟空那样七十二变,皮卡能做的都做了。
当然,这得益于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美国的幅员辽阔,尤其是平原面积广大,道路宽阔笔直,再加上人烟稀少,许多美国人需要这样一部车来满足他们日常装货及远途的需要。
在美国,皮卡是作为农用车来定位的,用这样一部车在广袤的平原上进行农耕作业,既有速度,又有装载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合适的。
而反观我们的国内市场,尽管我们的国土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是西部广大的山地与丘陵地带就占据了大部分,而平原面积除了东北平原辽阔的黑土地,其余的都不是很适合皮卡车型的生存。
在一些耕作地带,比起皮卡车型,一辆冒着大黑烟的三轮车却是更合适的存在,笔者家中曾经有一辆三轮车,那时它上山下地,为家中出过不少力。
直到现在,笔者还清晰地记得那辆三轮车的宣传标语:时风时风,路路畅通。所以,受限于地理条件,作为货运车辆,皮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
买车要养车,耗油量不可忽略
我们不是王思聪,因此没有几个人买车是不关注油耗的。而皮卡车型,以长城的风骏5皮卡汽油版车型为例,其工信部综合油耗是10.2L/100km。
我们都知道工信部油耗只是一个理论值,而车辆的实际油耗肯定要高于这个值。如果将皮卡车型作为你自己主用车的话,考虑一下现在6.64元/L的汽油价格,对于花费,想必你心里已经有底了。
而美国市场呢,跟国内市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重点就表现在油价方面。如果将美国市场的油量计价单位换算成国内的,那么每升汽油的价格可以来到5元左右。(受汇率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存在差异)
所以,如果经常使用皮卡的话,在车辆用油的费用方面,美国消费者是要比中国消费者幸福的。
政策限制,或许会成为皮卡限制长久的“痛”
车市遇冷,皮卡解禁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比如放开进城限制、不必贴反光条等。可是这样对于提振车市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对于整个车市的作用,我们暂时不讨论。如果仔细看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关于皮卡的“利好”都是相对于整个车市环境而言的,其对于皮卡车型的普及作用几乎就是“隔靴搔痒”。
再加上中国汽车市场政策的不稳定性,又有多少人“敢买”皮卡车型?就拿前段时间闹得人心惶惶的“国五”转“国六”来说吧。“国六”刚刚出来的时候,相关的城市都早早拿出了时间节点表,可是真正实行起来发现很难弄,又一再推迟,一再变更。
市场跟着政策走,这样的汽车生态是良性发展吗?还有一点也是不得不提的,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乘用车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作为货运车辆的皮卡车型只能是“陪跑”。
所以,皮卡车型还能真正地推广开来吗?
写在最后:
皮卡,很不错。但不错并不代表适合,尤其是当前中国的汽车市场。即使现在放开了对于皮卡条条框框的限制,目前可能也没有适合它快速成长的土壤。不过事无定论,希望在未来可以看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皮卡文化。
马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