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胰岛素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并不断更新换代。1921年,Banting和助手Best从狗的胰腺中首次成功提取胰岛素,随后动物胰岛素开始用于治疗糖尿病,补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1]。动物胰岛素产量和纯度低,无法满足临床需要[1]。20世纪8
胰岛素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并不断更新换代。1921年,Banting和助手Best从狗的胰腺中首次成功提取胰岛素,随后动物胰岛素开始用于治疗糖尿病,补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1]。动物胰岛素产量和纯度低,无法满足临床需要[1]。20世纪80年代,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得到突破,使重组人胰岛素的生产成为可能,人胰岛素开始大量用于临床,相比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过敏等不良反应减少,胰岛素日均用量更少[1]。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出了胰岛素类似物,相较于人胰岛素,能更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2]。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所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许多T2DM患者不能靠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达到满意的降糖[3]。观察性研究提示,在口服降糖药(OADs)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国T2DM患者中,有约69%的患者使用预混胰岛素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3]。预混胰岛素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同时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4]。预混胰岛素主要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预混人胰岛素将重组人胰岛素(短效)与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中效)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则是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精蛋白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4]。
门冬胰岛素30属于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含30%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锌门冬胰岛素。其中门冬胰岛素是在天然人胰岛素氨基酸序列基础上,B28位脯氨酸被门冬氨酸代替,使得胰岛素六聚体和二聚体很快分解为单体,与重组人胰岛素相比,皮下吸收速度更快,起效快[5,6]。与预混人胰岛素相比,门冬胰岛素30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降低血糖、改善糖化更加显著
一项中国的荟萃分析了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或50R)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纳入169项时长12周-26周的随机对照试验,共约1.3万例患者。结果显示,相比预混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较基线下降幅度更大(平均差异:-0.73%,95%CI:-1.01,-0.45,p<0.01),随访结束时餐后2小时血糖(2h-PG)水平更低(未界定餐次的2h-PG,平均差异:-1.46mmol/L,95%CI:-1.66,-1.26,p<0.01;早餐后2h-PG,平均差异:-1.55mmol/L,95%CI:-1.72,-1.38,p<0.01;午餐后2h-PG,平均差异:-0.48mmol/L,95%CI:-0.69,-0.27,p<0.01;晚餐后2h-PG,平均差异:-0.48mmol/L,95%CI:-0.69,-0.27,p<0.01)[7]。
(2)低血糖发生风险更低
中国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门冬胰岛素30较预混人胰岛素低血糖风险降低,总体低血糖风险降低63%、夜间低血糖风险降低80%、重度低血糖风险降低76%[7]。另一项荟萃分析纳入7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和预混人胰岛素相比,门冬胰岛素30重度低血糖风险降低55%(OR:0.45,95%CI:0.22-0.93,p<0.05),夜间低血糖风险降低50%(RR:0.50,95%CI:0.38-0.67,p<0.01)[8]。
(3)注射时间灵活,患者依从性更佳
一般而言,预混人胰岛素建议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在餐前即刻注射或餐后立即注射[4]。一项为期10周的开放、随机交叉研究,纳入了93例年龄≥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每日2次门冬胰岛素30餐前5分钟内或餐后15-20分钟注射的效果,结果显示餐前或餐后注射门冬胰岛素30血糖控制结果类似,餐后注射并没有增加低血糖发生[9]。这也提示了门冬胰岛素30注射时间更加灵活。一项来自中国天津的研究,入组约2.5万例起始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用药情况调查,评估患者应用胰岛素的依从性和持久性。其中51.9%患者使用人胰岛素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39.1%患者使用胰岛素类似物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结果表明,起始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治疗依从性更好(调整后比值比aOR:1.07,p=0.036)[10]。这表明了使用门冬胰岛素30,患者依从性更好。
(4)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成本
一项研究评估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从预混人胰岛素转用门冬胰岛素30的短期和长期的成本效果,纳入约一千名受试者。结果提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从预混人胰岛素转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治疗24周,生命质量(EQ-5D效用值)提高0.034,总医疗成本降低749.13元。从30年的长期结果来看,大多数糖尿病并发症的累计发病率有所降低,患者的预期寿命增加0.686年,质量调整生命年增加1.958QALYs,总直接医疗成本减少70252元,约减少25%[11]。另一项研究基于英国初级保健数据库,结果表明达到类似的HbA1c水平,应用门冬胰岛素30比预混人胰岛素治疗剂量更低,可能对医疗成本有重要影响[12]。
综上所述,与预混人胰岛素相比,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注射时间更加灵活,患者依从性佳,改善血糖控制的同时减少低血糖风险,也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和节约成本。在预混人胰岛素一天2次注射疗效不佳,或反复出现低血糖,或患者难以依从注射胰岛素后需等待30分钟方进食,可考虑调整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一天2次注射[13]。
参考文献:
1.母义明、赵家军、朱大龙,人胰岛素和动物胰岛素的临床使用专家意见.药品评价,2014.11(15):p.8-10.
2.C A Borgono and B Zinman,Insulins:past,present,and future.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12.41(1):p.1-24.
3.冯纪立农,苏青,,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现状.中糖尿病杂志,2011.19(10):p.746-751.
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药品评价,2016.13(9):p.5-11.
5.J S Freeman,Insulin analog therapy:improving the match with physiologic insulin secretion.J Am Osteopath Assoc,2009.109(1):p.26-36.
6.诺和锐®笔芯说明书(2015年版).
7.崔张雪莲,罗斌,等,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meta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26(9):p.723-732.
8.J A Davidson,A Liebl,J S Christiansen,et al.,Risk for nocturnal hypoglycemia with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compared with biphasic human insulin 30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meta-analysis.Clin Ther,2009.31(8):p.1641-51.
9.M L Warren,M J Conway,L J Klaff,J Rosenstock,and E Allen,Postprandial versus preprandial dosing of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in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4.66(1):p.23-9.
10.L C Xiaoning He,Ke Wang,Haiya Wu,Jing Wu,Insulin adherence and persistence am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retrospective database analysis.Patient Prefer Adherence,2017.11:p.237–245.
11.卫陈晓平,李文艳,等,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从预混人胰岛素转用门冬胰岛素30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12):p.741-747.
12.W K Fakhoury,H Richter,and T E Christensen,Real-life dosage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biphasic insulin prepa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dv Ther,2010.27(11):p.859-69.
13.《2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后方案转换的临床指导建议》编写委员会.2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后方案转换的临床指导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2):97-102.
丁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