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猪价要涨了?自3月起,仔猪价格便不断开始上升,截止4月13日,局部地区涨至450元/头。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业内人士预判二季度猪价属于本轮猪周期底部,三季度有望实现盈利,因此部分猪企和养殖户购苗“赌”后市。疯狂的仔猪!养户集中补栏,价格飙升了
猪价要涨了?自3月起,仔猪价格便不断开始上升,截止4月13日,局部地区涨至450元/头。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业内人士预判二季度猪价属于本轮猪周期底部,三季度有望实现盈利,因此部分猪企和养殖户购苗“赌”后市。
疯狂的仔猪!养户集中补栏,价格飙升了150元/头
记者了解到,部分地区出现仔猪供不应求的情况。广西海和种猪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昭友透露,自3月份开始,公司成交仔猪的订单数量节节攀升,现在依旧有很多人咨询,仔猪的价格也从原先的200元/头涨到350元/头,上涨率高达75%。“有几个大型养猪集团将我们的猪苗都包了,一个月大概有五六千头的数量。”何昭友说。
湖南天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仔猪订单量近期也是大幅提高,营销中心总监韩伟告诉记者,当前公司销售仔猪价格为450元/头,比上月仔猪价格飙升了近100元/头。
那么近期仔猪交易火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业内一致认为是养殖户过分看好后市行情导致的。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认为,当前养殖户存在投机心理,所以疯狂补栏。如果有养户购买的仔猪价格在400元/头的话,那么到八九月份外购仔猪育肥和自繁自养的成本基本能保持一致,在这个价格之下购进仔猪可以起到对冲成本的作用。
韩伟表示,仔猪当前销售火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客户看好后期生猪行情。“其实以往这个时间点也是大家集中补栏的阶段,每年都是上半年仔猪好卖,下半年肥猪好卖,因为仔猪上半年养大了正好下半年出栏,可以赶上过年前那一波猪价的反弹。”他说道。
仔猪市场的火爆会如何影响后市猪价走势?朱增勇告诉记者,整体而言,三季度猪价形势会好于二季度,行业至少也会达到盈亏平衡的水平。但是如果大家都是投机心理,按照目前这种补栏积极性,整体而言,三季度供给相对来是比较充裕的,那么三季度的猪价有可能会低于大家的预期,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七八月份原本应该按时出栏的养户会压栏至9月份出栏的情况。
韩伟对后市猪价态度不是特别乐观,他解释称,因为自新冠疫情以来,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消费端需求比较低迷,所以猪价上涨有限,但三季度猪价还是可以达到成本线以上,行业能有望实现盈利。
猪价新说:生猪去产能是否已经见底?仔猪行情拥有两大支撑,后续或继续上涨
猪价在6元左右已经徘徊了2个多月,对于养猪业来说,无疑是一段黑暗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如此,仔猪的市场却已经悄然变暖。3月以来,仔猪的价格出现回升,近一周内价格上涨50元每头。仔猪从过去的无人问津,到能够卖出回本价大约经历了近一个月左右时间,预示行业看好下半年猪价。
周期是否已经见底,猪价是否已经上涨在即?此时购入仔猪是否是明智的决策?
影响猪价的两大因素:供给和消费。
从供给端看,生猪业产能去化持续推进。截至2022年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268.2 万头,环比下降0.5%,同比增长0.46%。总体来看2月份能繁母猪下降幅度并不大,去产能趋势相较于去年年末有所放缓。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在此阶段已经进入到了一定的僵持,快要到达极限,却都不愿意退出了。从一些企业的规划可以看出,在2022年采取的是稳定产能或按原计划生产的态度,如大北农决定将能繁母猪存栏维持在2021年末的20万头左右。
如果仅从能繁母猪的角度考虑,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母猪产能比较接近去年3月份左右的量。去年3月的母猪产能兑现大约在今年1月份,而今年1月猪价在7.2元左右,因此很可能今年年末的猪价也就是在7-8元左右。但结合年末的消费高潮以及今年进口量的锐减,再叠加一些其他市场因素,年末实际猪价也许会超过这个数字,达到9元左右。
而去年4-6月的母猪对应今年2-4月的商品猪出栏,去年6月母猪存栏达到本轮周期顶峰,因此2-4月份的猪价很可能就是本轮周期的低谷。猪价到5、6月份猪价或许就能迎来改善。
当然,必须明确的是,猪价受到能繁母猪影响,也受到一些市场情绪导致的集中出栏或压栏的影响,使得行情会有一定的提前或推后。从全年整体趋势来看,今年的高价期或在9-12月,期间平均价格或许就在8-9元左右。
结合以上,从整体来看,3月末4月初开始仔猪价格上涨是有供应和需求两大支撑点的。
需求支撑在于:这部分仔猪可在8-9月份左右出栏,假如以6-7元左右的育肥成本,是大概率可以获得盈利的。且当前以350-400元左右成本购入仔猪,价格依然低于成本价或与之持平,买入是划算的(如牧原1-2月仔猪成本在350元,温氏1月仔猪成本在450元/头,新希望2021年末仔猪成本在500元/头)。
供应支撑在于:3月末购入的仔猪,大约由去年11月份左右的母猪生产,11月是去年能繁母猪产能的一个低点,这批仔猪的上市量相较于几个月前一定是有下降的。另一方面掌握母猪产能的大企业看好下半年猪价,不一定会愿意售卖仔猪。这就使得仔猪的供应在3月后会持续偏紧。
市场供应减少叠加购买情绪增强,后续仔猪行情可能会从无人问津迅速逆转至供不应求,价格大概率还会继续上涨。
有人认为,从历史上来看,踩行情买入仔猪育肥比养母猪更赚钱,或许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是价格过高的仔猪,笔者认为还是要谨慎考虑。因为未来的事情具有太多不确定性,不一定能那么精准地踩准行情。
以上是从官方产能数据推测出的结果,但市场实际产能如何?谁也说不准。只知道官方数据与行业中人的切身感受有着明显差异。
例如根据一些市场反馈,似乎现在的生猪产能恢复量并没有达到以前常年水平,且各地中小型猪场退出养猪的非常多,产能缩减十分明显。有人表示很多中型猪场养殖量不到过去得1/3,个体家庭农场就更加少了。
但另一方面,行业中人的一些切身感受也许会不如非瘟之前那么准确。主要原因在于,大型集团企业已经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这些集团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较少,使得行业内掌握其数据也较少。因此集团养殖量是一大不确定因素。
通过已知信息可知,有一部分集团企业即便一季度承受亏损,依然增加了今年的能繁母猪保有计划,如温氏计划2022年能繁母猪增至140万头,比去年多40万头。在本轮周期过后,这部分集团企业或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比。
养猪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了解当下真实的母猪存栏情况。如通过母猪料的销量和一些必免疫苗的销量等。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建立公开透明的行业数据共享体系,如果各个企业都愿意将真实的信息共享出来,也许能共同必免产能过剩导致的亏损。
以上是单从能繁母猪产能角度进行考虑,但如果3月的猪价低谷更多的源于部分猪场坚持不下去的淘汰性集中出栏,那么猪价在今年年内迎来反弹的时间点将会提前。从监测数据发现,今年2-3月份三元生猪出栏均重较1月份和去年同期均有明显的下降,有理由推测部分猪场难以为继在此阶段抛售生猪,6月左右或将有一波规律之外的行情上升。
另一大不确定因素就是消费。从消费端看,2021年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25.2公斤/年·人,同比增长了38.7%,可见猪价的降低对促进消费是有积极作用的,而过高的猪价又会抑制消费。
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将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2021年总产量已经达到规划值的96.3%,且该年度养猪业总体还是有盈利的。
而2022年1-2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达到4416万头,同比去年增长了30.8%,较2021年有了大幅提升。由于出栏高峰在3、4月份,屠宰量同比大概率继续增长。叠加新冠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猪肉产量可能会大幅高于消费量,猪肉供应或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导致猪价难以提升。而另一方面,面对新冠疫情和对后市的看好,4月左右也会有压栏开始出现,对6月左右的行情形成对冲,又使得6月猪价不会太高。
如果将时间线拉回到非洲猪瘟之前,会发现实际上今年1-2月份6-7元左右的猪价已经属于盈利范围。所以从市场角度来看,也许我们的供需水平恰好是一个的合理状态,但问题在于成本已经回不到2017年了。
而我们知道,养猪业并不是一个成本决定价格的市场,猪价并不会因为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从保障供应的角度来说,回到2017年的水平确实是比较合理的,但从养猪盈利但角度来看,我们如今要少于当时的水平,才能获得盈利。但养的少了,猪价高了,肉价必然也要高。
消费者买单,还是养猪人买单?这是一个难题。
只不过我们知道的是,非洲猪瘟之前的十几年,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均收入普遍提高,但猪价增长幅度十几年来不过1块余钱。
在养猪业中传统的思路无非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提升占比,而如何提升养猪业价值或许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新道路。
PS:本文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王之娴 徐晓敏
策划:彭进、吴昊晖
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