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1984年,中国与澳大利亚达成了一项交易,中国出资3000万美元购买澳大利亚的一艘“废船”。这艘“废船”,就是曾经让澳大利亚引以为豪,后来又让他焦头烂额,噩运不断的“墨尔本”号航空母舰。此时,它已经退役2年,而且被拆掉了全部的武器装备和电子
1984年,中国与澳大利亚达成了一项交易,中国出资3000万美元购买澳大利亚的一艘“废船”。
这艘“废船”,就是曾经让澳大利亚引以为豪,后来又让他焦头烂额,噩运不断的“墨尔本”号航空母舰。此时,它已经退役2年,而且被拆掉了全部的武器装备和电子设施,与“废船”无异。
对于这项交易,澳大利亚心里是非常忐忑的,他们全程小心陪同,生怕中国突然反悔,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对于这样一艘毫无价值的废船,3000万美元实在是太昂贵了。
因此,当双方正式签订合同后,澳大利亚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一个巨大的包袱,终于被他们给甩出去了。
这个消息一出,西方也沸腾了:“花3000万美元买一条废船,不知道中国心里怎么想的”。这个事儿,一度成为一个“笑料”,被西方各国无情地嘲笑。
他们哪里知道,这艘在他们眼里的“废船”,在中国眼里却是一个大宝贝。通过技术人员的拆解,我们在航母里发现了2个重要的零部件。就是这一发现,让我们在发展航母的道路上,整整提前了5年。
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最大的资本,早一天研究出航母,我们就早一日拥有制海权,才能不被西方国家压制在海洋之中。
当澳大利亚听说中国发现了这两个零部件,后悔的大腿根都拍肿了,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大嘴巴,为此,美国还专门教训了澳大利亚一顿。
那么,这两个零部件到底是什么呢?他为什么对我国航母的研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又为何会同意出售航母给中国?
我们要从这艘航母,“墨尔本”号的坎坷身世说起。
生不逢时,墨尔本号没有赶上二战
“墨尔本”号航母,最早其实并不是澳大利亚的,他是英国在1943年生产的,原名叫“尊贵”号。澳大利亚当时只是英国的小弟,连独立的海军都没有,更别提能造航母了。
1945年2月28日,“尊贵”号正式下水,5个月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了,“尊贵”号就被闲置了下来。
虽然没有了战争,但是一艘航母的维护费,那可是惊人的。为了集中精力开展经济恢复,英国不得不缩减军费开支,生不逢时的“尊贵”号就成了裁员对象。
为什么是尊贵号被裁员呢?
其实和公司裁员是一个道理的,工作能力强又任劳任怨的,肯定会被留下,只有那些工作能力差,有他没他都一样的人,才会成为被裁员的对象。
尊贵号航母,虽然刚刚出生没多久,但是,他是一个小吨位的航母,而且,当时是英国为了二战,仓促之间生产出来的,在英国人心里,这样一艘航母,就是“不良资产”,自然成为英国首先处理的对象。
澳大利亚,是英联邦的成员之一,曾经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澳大利亚组建了独立的海军,听说英国要出售航母,澳大利亚舔着脸就过去了:“老大,卖给我怎么样,咱俩谁跟谁呀”。
英国嘿嘿一笑:“OK,OK,好歹我也曾经是你的老大,我也不欺负你,10英镑卖给你。不过,我们有个条件,这航母以后的装修和零件,必须从英国这里购买”。
这简直是天下掉馅饼啊,澳大利亚屁颠屁颠地就答应了。若干年后,澳大利亚才泪流满满地说:“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如果有,那一定是陷阱”。
英国佬精得很,他们这一招,就是“免费送硬件,然后靠软件赚钱”的套路。这艘航母,在他们的港口停着,每天都会消耗巨额资金,现在10英镑给了澳大利亚,以后能源源不断地赚钱,怎么算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1955年,经过英国改装后的尊贵号航母,缓缓地驶进了澳大利亚的港口。那一天,对于澳大利亚来说,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节日啊,拥有了航母,那就能成为“海上强国”了,这样走出去,澳大利亚倍儿有面子。
为了提升航母的战斗力,澳大利亚特意为他添加了蒸汽弹射器、修改了斜向跑道。他满载排水量20250吨,拥有4台大推力蒸汽弹射器,能够携带20~27架飞机,最多可以容纳40架。
其中,澳大利亚最得意的是4架美制A-4天鹰攻击机,并配备最基本的16门高射炮以作防空用。航母时速为25节,续航力为4000海里,全舰人员编制为1480人(包括620名空勤人员),初步具有远洋部署能力。
澳大利亚正式把它改名为“墨尔本”号。
本来以为拥有了“海洋大杀器”,但是,让澳大利亚想不到的是,这艘航母,却为澳大利亚带来了无穷的麻烦,成为西方人的一个“笑话”。
噩运不断,墨尔本号成了澳大利亚的大包袱
1957年10月28日,澳大利亚想出去“显摆”一下,就下令让墨尔本号出港口,结果,悲剧发生了,就在港口里,墨尔本号与自家的“蓝卡”号战舰相撞了。这下好了,本来想露脸,结果把屁股给露出来了。
不过,幸亏是在港口里,速度不快,撞得也不太严重。澳大利亚也没有当回事,嘴里还念叨:“碎碎平安,碎碎平安”。
1964年2月10日,墨尔本号再次摊上了事儿,这次可是一个大麻烦。
当天,墨尔本号出海训练,那派头,可大了,天空飞机轰鸣,两边驱逐舰护卫,俨然是老大出行的场面,结果,就在海面上行驶的时候,墨尔本号一头撞向了给自己做护卫的驱逐舰“航海者”号上。
这次相撞,那叫一个惨,“航海者”号也是郁闷极了:“我给你当护卫,你却来撞我,我招谁惹谁了”。不过,他们已经没有后悔的机会了,舰上82人全部遇难。
这次,澳大利亚不敢大意了,毕竟死了82人,他们启动了调查程序,不过,最终的结论是:驱逐舰的舰长指挥不当,误入了航母的航道。这锅甩的,真漂亮,反正舰长已经死了,你们咋说都行。
为了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澳大利亚对航母上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并对航母进行修补和升级。此后几年,墨尔本号没有再出现任何事故。
从1965年到1969年,这4年的时间里,墨尔本号在世界范围内出尽了风头,澳大利亚带着在全世界炫耀,见谁给谁说“你看,我家新买的航母,牛逼不?”。
可能是澳大利亚嘚瑟得有点过分了,墨尔本号觉得不制造点麻烦,都对不起他那10英镑交易费。
1969年,美国邀请澳大利亚一起进行海上联合演习,“当家花旦”墨尔本号自然被澳大利亚给派了出去。没想到,墨尔本号老毛病又犯了,它把美国的驱逐舰“伊文思”号给撞了,舰上73人全部遇难。
美国人害怕了:“我们搞演习,你给我来真的”。演习被紧急叫停了。但是,墨尔本号在惹祸的路上一路狂奔,再也停不下来。
6月10日,在悉尼港口,正在维修的墨尔本号,与自家人“马鲁”号相撞,1970年,同样在悉尼港口,他又与一艘渡轮相撞。1972年,墨尔本号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1974年,在悉尼港口与一艘客轮相撞,1976年,在悉尼港与日本一艘货轮相撞。
1979年,墨尔本号锅炉爆炸,同年,在海上航行的时候,雷达罩居然掉到了大海里,澳大利亚出动了很多人,都没有打捞上来。
至此,墨尔本号算是彻底伤透了澳大利亚人的心。
1982年,澳大利亚宣布,“墨尔本”号退出现役序列,若非紧急情况,不再启用。虽然退役了,但是每年的维护费也是惊人的。此时,正好英国考虑出售自己的另外一艘航母,澳大利亚就琢磨着把“墨尔本号”也给卖了。
西方人眼里的“废船”,为中国的航母之路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澳大利亚想卖“墨尔本”号,可是,却没有人敢买他,因为他已经“恶名在外”。
就在此时,中国联系上了澳大利亚,表示有购买的意向,并派出了考察团,到澳大利亚进行考察。瞌睡遇到了枕头,澳大利亚自然是热烈欢迎。
如今的军事大V张召忠,就是当年的考察团成员之一,他和同事们在墨尔本号上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虽然这是一艘经常惹事儿,即将被澳大利亚抛弃的航母,但是,也让他们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
经过谈判,最终以3000万美元成交。在交付之前,澳大利亚拆除了航母上的所有武器和电子设备,给中国的基本上就是一个“毛坯的航母”。
有人会问:“中国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买这样一个事故频发,而且近乎是空壳的航母”。
这就不得不提我们国家海军发展史上的心酸路了。
现代战争,海洋是一个主战场,谁能拥有航母,谁就能拥有海上控制权,当年,如果不是美国第七舰队横在台湾海峡,百万雄师也许早就渡海。
因此,航母,就一直是我们心心念念的事情,但是,当时的国际形势,逼迫我们必须要先集中精力研究核武器,稳住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才能有机会和时间去研究航母。
80年代以后,航母被提上日程,但是,要生产航母,涉及到很多的核心技术,我们只有去购买国外的航母,回来进行拆解研究,才能缩短我们的研发周期。另外,造航母,也是非常费钱的,一艘航母的预估造价在200亿美元,花3000万美元能买一个毛坯回来,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已经是非常划算了,毕竟,时间对我们来说更重要。
1985年5月21日,墨尔本号被牵引进广州黄埔船厂。
这是我们第一次与航母零距离接触,也是新中国研究航母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能够早日获取核心技术,科研人员立马投入到了船体的拆解和研究工作中。
在研究中,工作人员发现,虽然航母已经近乎是空壳,但是,飞行甲板上的弹射器和阻拦索等关键设备还在,这个发现,让研究人员如获至宝。这两样东西,让中国的航母之路至少提前了5年。
这两样东西到底有多重要呢?
我们都知道,航母,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为海上战斗机提供起飞,降落,补给,有了战斗机的加入,航母才有了灵魂,而这两样都是,都是与战斗机有关的。
弹射器,是航母上飞机起飞的核心部件,有了他,无论海上环境多么恶劣,也能保证战斗机全天候可以起飞,遇到战斗情况,可以保证第一时间同时起飞十几架战斗机,而不需要用减少载弹量和载油量的方式,来减轻飞机的重量。
阻拦索,是航母上飞机降落的生命线。有了他,当高速飞行的战斗机在航母上降落时,可以保证它平稳安全的着陆,起着拦停的作用,如果没有它,飞机就有可能冲向甲板,发生重大损失。
40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已经拥有了两艘航空母舰。2012年,辽宁舰正式下水,这是我们从乌克兰购买来又重新改装的,2017年,山东舰下水,这一艘,完全是我们国家自主研究,自主生产的。
如今,我们的海军实力已经大大增强,也让我们在谈判桌上有底气说:“你们不能说你们凭实力和我们对话”。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航母路是多么的坎坷,从西方人手中的“废船”一点一点的研究。
在此,向所有为中国航母付出贡献的老一辈,新一代科研,军事,制造人员致敬!
刘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