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图丨周总理与卓别林合影前言“美中不足的是,我还有一个孩子没有来,未能尝到中国的美味佳肴。”卓别林用餐结束之后,颇为遗憾地随口对周总理说道。周总理听到卓别林的一番话,立刻吩咐工作人员将另一只做好的北京烤鸭和烧饼包好,让卓别林带回去给没有来的孩
图丨周总理与卓别林合影
前言
“美中不足的是,我还有一个孩子没有来,未能尝到中国的美味佳肴。”卓别林用餐结束之后,颇为遗憾地随口对周总理说道。周总理听到卓别林的一番话,立刻吩咐工作人员将另一只做好的北京烤鸭和烧饼包好,让卓别林带回去给没有来的孩子尝一尝,卓别林对周总理的行为很是惊讶和激动。
1954年,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贝瓦会议,与世界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有过一次长达七个小时的会见,但这并不是卓别林第一次和中国发生交集,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卓别林就曾经到访中国,虽然只停留了不到24小时,却在上海滩乃至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到24小时的上海之行
卓别林是世界上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但极少人知道,在他的一生中,曾经进行过几次环球旅行。卓别林在1931年拍完《城市之光》后,从美国出发,先后到达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同丘吉尔、爱因斯坦等名人会晤。这一次旅行虽然两度经过上海,但卓别林并没有上岸,与上海擦肩而过。
五年之后,卓别林再次开始周游世界,这一次他改变了路线,从美国首先直奔东方,随后前往欧洲游玩。这一次轮船经过上海时,卓别林决定上岸留宿一夜,成为卓别林和中国的首次接触。1936年3月9日一大早,各个报社记者便已经按奈不住,匆匆往码头赶去,晌午时分,在卓别林乘坐的轮船尚未到达时,码头已经聚集了黑压压的中外记者。
中午十二点,卓别林所乘坐的“柯立芝总统号”缓缓驶进吴淞口,停靠在杨树浦码头,等候了大半天的中外记者有些焦急,乘坐接客小轮赶往杨树浦码头,当接客小轮刚刚停靠在柯立芝总统号旁边时,记者们蜂拥而上,冲到船上寻找卓别林的身影。
记者们将轮船上上下下搜了个遍,终于寻找了一刻钟之后,在三层的甲板上发现了卓别林一行人,当时卓别林丝毫没有银幕上滑稽小丑之感,完全就是一副英国绅士的打扮,身穿灰色花呢便服,外面穿着米色人字呢大衣,脚下串色黄色皮鞋,虽然两鬓头发花白,却丝毫无法掩盖他身上的少年气概。
找到了神采奕奕的卓别林,记者们立刻围堵上去,拿着相机争相拍摄独家特写,记者们要求对卓别林进行简单的采访,卓别林苦笑着耸了一下肩,对记者们说:
“只要我做得到的,我都愿意做,直到诸位记者先生们满意为止。”
面对记者们不断抛出的问题,卓别林顿时应接不暇,负责接待的克雷斯跑出来为卓别林解围,宣布当天将会召开记者会,打断了记者们络绎不绝的问询。正当卓别林要冲出人群时,一位记者拿出记事本请求卓别林为自己签名,卓别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签完名之后,卓别林拿着帽子对身边的记者们打手势说:
“轮船上的签名,我只签一次,绝不再签第二次。”
卓别林好不容易挤出了人群,登上特地为他准备的接客小轮离开了码头。摆脱了记者们的包围,卓别林心情也放松下来,站在甲板上同记者们挥帽告别,最后还将右手放在嘴巴上,向记者们做了一个大家都熟知的飞吻礼。
卓别林登岸之后,首先参加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万国艺剧社为他举办的欢迎茶会,这一次茶会出席的嘉宾都是上海中外艺术界的著名人物,而卓别林在这些人中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梅兰芳先生。曾经梅兰芳先生在美国巡演时,和卓别林有过一面之缘,此时在上海重逢,卓别林双手拍打着梅兰芳的肩膀感慨道:
“太不公平了,上次见你的时候,我们的头发都是黑色的,如今我的头发已经白了,你的还是全黑。”
在卓别林与梅兰芳先生叙旧的时候,上海滩的女明星胡蝶也在一旁,卓别林与她热情握手,十分抱歉地说自己没有看过她主演的影片,等自己再度来上海时,一定先去看看。当时万国艺剧社正在举办现代名画展,虽然卓别林从未学过绘画,但在赏画时却表现出极高的鉴赏能力。
当他看到一副由德国画家所绘制的《仕女图》时,虽然整张图都采用了中国画笔法,还有中国式的签名,但卓别林看了一眼之后立刻说:
“我相信这张画大概是一个外国画家的作品吧。”
整场茶会卓别林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欣赏画作,他一只手端着茶杯,另一只手还在不断地给大家签名,签完名之后,卓别林主动要求和一些“美丽的中国小姐”合影,同时连连称赞她们说:
“中国女孩很可爱,我喜欢中国。”
当天下午参加过欢迎茶会之后,卓别林赶到约定地点出席记者见面会,对于记者们提出的各类棘手的问题,卓别林侃侃而谈,巧妙回答,当记者提出让卓别林对中国电影发表一些看法时,卓别林回答的十分谨慎:
“我在很久前看过一部中国的默片,但时间隔得太久了,所以我对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记者见面会结束之后,卓别林履行自己在船上许下的诺言,趴在一张小小的写字台上,不停地为记者签名,直到大家都满意而去,这次记者见面会才算圆满结束。除了参加欢迎茶会和记者见面会,卓别林将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观看中国戏剧上。
当天晚上,卓别林收到多份邀请,请他去看各类不同的戏剧,卓别林挑选了几部依次转场观看。晚上11点多,卓别林在翻译陪同下前往新光大戏院,等待着马连良出场。刚到戏院的时候,卓别林本想只看十五分钟,可过了四十分钟之后还不见卓别林动身,随卓别林一同前来的好友催促卓别林几次,结果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NO”!
卓别林一直看到了散场,要求翻译将他们带到后台,见到马连良等演员之后,卓别林对他们的表演大为赞赏,随后卓别林同戏院经理在后台一同拍照留念,当马连良将戏妆卸下,换上日常服装之后,卓别林忍不住叫出声来:
“我都快认不出你了,想不到你这样年轻。”
在戏院后台待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卓别林一行告辞前往下一个地方,和翻译打听了一番之后,他们直奔上海最有名的跳舞场——百乐门,一直玩到深夜才返回柯立芝总统号。第二天一早,卓别林搭乘邮轮前往香港,至此卓别林再也没有重返过上海。
多年之后,他在日内瓦和周总理会面时,说起自己唯一一次参观上海的经历,还无限感慨这一段往事。
“今天是我毕生难忘的一天!”
卓别林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自己开启环球旅行前拍完的《城市之光》,会让他与中国在多年之后再一次产生交集。1954年,周总理率领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大使馆向卓别林致电,询问他能否可以在日内瓦为周总理放映《城市之光》,卓别林欣然应允。
这并不是周总理第一次观看《城市之光》,早在这部短片传入中国的时候,周总理就曾经观看过,对于卓别林这位电影艺术大师印象十分深刻。第二次观看之后,周总理对于卓别林在电影上的造诣更加佩服,当听说卓别林在瑞士避难时,特地邀请他和全家人一起来做客。
接到代表团的邀请电话之后,卓别林十分兴奋,自己曾经和中国的艺术家有过交往,但像周总理这样的国家领导人还从未有过接触。当卓别林一家人怀着敬畏的心情来到周总理所住的花山别墅时,周总理早已经在大门口等候迎接。
“卓别林先生,您好,40年前我就在银幕上认识您了!”周总理紧紧握着卓别林的手,热情称赞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尤其说到《城市之光》时更是大为赞叹。当时美国已经禁止放映卓别林的电影,同时也不允许他再次入境,而周总理对他的大为称赞,顿时像一股暖流涌入到卓别林的心田。
卓别林跟随周总理走到客厅落座,两人无拘无束地交谈起来,卓别林首先对日内瓦会议表示了关心,询问了一些有关于会议议题的事情,周总理坦然地告诉卓别林:
“一切都和平解决了。”
卓别林这位用艺术作为武器,坚决同法西斯作斗争的国际和平战士,听完周总理的话之后立刻开心地笑了起来,对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贡献连声称赞,说周总理是会议决定性的关键人物。在卓别林的要求下,周总理向他简单介绍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历程。
虽然卓别林听过很多有关于中国革命的事迹,但从周总理这位革命亲历者嘴里说出来,卓别林更加感同身受,尤其在周总理讲到和毛主席一起参加长征,经历了万千艰辛苦难终于成功的时候,卓别林既惊奇又佩服,开玩笑地对周总理说:
“看来,您现在再也不用走那么远的路了。”
周总理听完之后爽朗地仰头大笑。当周总理讲到解放军凯旋进入北平,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时,卓别林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卓别林对周总理说起自己当年在上海曾经见过许多悲惨的中国人民,感叹中国的变化真是巨大,自己有机会一定再去看看。周总理当即邀请他访问中国。
会见临近中午,周总理设宴款待卓别林和他的家人,席间宾客频频举杯,气氛热烈融洽,为了助兴,卓别林还特地为大家表演了在荧幕中独特的滑稽走路姿势,博得宾客们的阵阵笑声。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卓别林赞不绝口,指着面前的茅台酒说:
“这种中国香槟才是真正男子汉喝的酒!”
随后卓别林试探性地问周总理,自己能否带上一瓶留作纪念,周总理当即答应卓别林送他两瓶。在周总理带来的全聚德厨师将北京烤鸭端上宴席的时候,卓别林看着皮酥肉嫩,香气扑鼻的中国特色菜肴,毕恭毕敬地起身敬了一个礼,引来周总理等人的一阵笑声。
厨师娴熟地将鸭子用刀片成大小均匀,薄如蝉翼的鸭片,周总理请卓别林趁热品尝北京烤鸭,结果却遭到卓别林谢绝,卓别林抱歉地摇了摇头说:
“谢谢,我这个人对鸭子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从来不吃鸭子。”
周总理赶忙询问卓别林缘由,卓别林解释说,自己在舞台上所创造出的角色,就是从鸭子走路的神态中受到了启发,为了表示自己的感谢,因此他从来不吃鸭子。周总理听完之后表示理解,这时卓别林莞尔一笑改口说:
“不过我今天可以破例,因为表示美国鸭子,而是中国的北京鸭。”
说完之后,在座的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周总理向卓别林一家人介绍了烤鸭的做法和吃法,并亲自为卓别林夹了几片鸭肉放在荷叶饼上卷好,卓别林吃的津津有味,频频点头叫好。宴会结束之后,周总理询问卓别林饭菜是否还合胃口,卓别林竖起大拇指,意犹未尽地说:
“今天吃得满意,谈得高兴,是非常愉快的一天。”
正当陪同卓别林吃饭的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说些客套话的时候,卓别林略带遗憾地随口说了一句:
“美中不足的是,我还有一个孩子没有来,未能尝到中国的美味佳肴。”
卓别林本是无心说的一句话,周总理听完之后立刻嘱咐工作人员,将另外一只做好的北京烤鸭和荷叶饼打包好,亲手交到卓别林手上,让卓别林带回去,给没有来的孩子尝一尝。周总理的贴心举动,立刻令卓别林倍感惊讶,激动地对周总理说,自己会将这充满友情的愉快夜晚,深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周总理挥了挥手说:
“等你们夫妇到北京登长城,我再请你们吃北京烤鸭!”
虽然这是卓别林同周总理第一次见面,但周总理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能够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卓别林确实没有想到。为了表达自己对周总理盛情款待的感谢,卓别林特地将自己主演的《舞台生涯》的胶片赠送给周总理。
这一次长达七个小时的愉快会见,两方都恋恋不舍,临行前,周总理同卓别林一家合影留念,卓别林握着周总理的手激动地说:
“今天是我毕生难忘的一天!”
送走卓别林一家后,周总理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道,卓别林为人正直,就如同他在电影中的角色一样,不愧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第二天周总理宴请卓别林的消息就登上了欧洲主要报纸的重要版面,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周总理外交史上的杰作。外交部长乔冠华曾经就此事赋诗一首:
滑稽大师喜吃鸭,周总馈赠传佳话。可笑杜氏枉费神,名气还是卓氏大。
“你们真是太好了,谢谢”
与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见,给卓别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卓别林更加热爱中国,关心中国。后来他在瑞士看到我国拍摄的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对中国记者连连称赞影片:
“好极了,希望你们多拍这类片子,充分发掘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
后来中国艺术团曾经前往巴黎演出,卓别林同家人专程前往观看,对中国人的表演极为推崇。
与周总理会见的同年,卓别林被授予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奖,他将所有的奖金都用于帮助巴黎和伦敦的穷人。在流亡期间,卓别林拍下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部电影《香港女伯爵》,这部电影并没有发挥出卓别林以往的水准,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令卓别林有些消沉。
很快美满的家庭让卓别林再次振作起来,晚年的卓别林更加有趣,同时还处处不忘表演,经常围着孩子们突然起舞,带动孩子们跟自己一起跳舞。在观看自己以前拍摄的电影时,卓别林经常以观众的角色来评价影片:
“这个人挺不错,演得非常精彩。”
1972年,美国对卓别林进行重新评估,洛杉矶的“明星大道”匆匆将他的名字加了上去。第44届奥斯卡奖,卓别林荣获奥斯卡荣誉奖,当人们见到久违的卓别林时,全体起立热烈鼓掌,表达着对卓别林深深地思念。
卓别林站在台上向观众挥手致意,久久没有说话,在场所有人都静静地享受着与大师在一起的片刻时光。卓别林向观众微微鞠躬,含泪站在麦克风前,缓缓地说:
“我只能说......谢谢各位邀请我,你们真是太好了,谢谢。”
1975年,85岁高龄的卓别林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并对他的电影大为夸赞。事后卓别林遗憾,因为女王并没有告诉他具体哪部电影哪个地方演得好。尽管年事已高,但卓别林依然热爱工作,甚至还计划再拍一部电影,无奈身体状况不佳,心有余而力不足。
两年之后的圣诞节,卓别林全家人聚在一起庆祝圣诞节的到来,卓别林躺在房间中,听着门外热闹的欢笑声,回想着自己的一生,永远地在人生舞台上向观众谢幕。
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