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视频加载中...这个视频是2015年徐庆东执导的《急诊室故事》的一个镜头,一个饮酒后吐血的患者被家属送进了急诊抢救室,但几位医生多次胃镜检查都没有找到出血点,但病人还是在不停的吐血,后来一个退休的老护士看见了,发现患者想要说什么,于是就让病
视频加载中...
这个视频是2015年徐庆东执导的《急诊室故事》的一个镜头,一个饮酒后吐血的患者被家属送进了急诊抢救室,但几位医生多次胃镜检查都没有找到出血点,但病人还是在不停的吐血,后来一个退休的老护士看见了,发现患者想要说什么,于是就让病人说,结果病人告诉医生们自己“腮帮子破了”。在这一集的故事里头,我们发现患者有几次想要说话,都被医生阻止了,这也导致了医生无法明确诊断,折腾了半天。
在急诊的工作中,我们也经常碰到类似的情况,导致我们判断疾病和病情的偏差。
接诊过一个老太太,多年的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脑梗死后遗症等等。两个儿子把老太太送进了诊室,“医生,我妈肚子痛的厉害,早上、中午都没吃饭了,麻烦先给她打点止痛消炎和营养的”其中一个家属进门就直接跟我提要求。老太太是家属用轮椅推进来的,偏着身子躺在轮椅上,表情蛮痛苦的,精神很差。“老人家,哪个地方痛?”我按常规还是先问老太太情况,“医生,你先别问了,你先把止痛针给打上,痛止住之后你要做什么检查都行,我们交钱。”听着两个家属不停的催促,不停的提要求,我心里头开始烦躁了。“不问清楚情况,你让我开哪种止痛药?用多大量的止痛药?”我对两个家属提高了嗓门,眉头皱着。“我家老太太一直跟着我住着,她的情况我清楚的很,去年也这样,住院了,是阑尾炎,年纪大,病多,医生说不能动手术,后来打了几天止痛药和消炎药就好了。”一个家属说到。我仍然没理会他们,这种样子问是问不清楚了,直接腹部体查吧!腹部按上去软的,但有下腹部按压时病人没有疼痛的反应,上腹部近剑突下按压的时候老太太倒是哼了起来。“是胃的问题?”我心里想着,于是叫学生拿来血糖仪测血糖,如果血糖还好就先给老太太打针抽血,不然这种家属够的折腾人的。结果血糖测出来IH(高的测不出来了),“血糖高的测不出来了,这两天没打胰岛素吗?”我问家属,“不知道,可能打了吧,针一般都是老太太自己打。”我嘱咐学生再测了个血酮体:1.7mmol/L,血酮体也高。这是糖尿病酮症了,很有可能有酸中毒了。
最终这个病人是一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上腹部疼痛。临床中,医生询问病情或者体格检查的时候总有些家属喜欢越俎代庖,结果连个胃痛还是腹痛都没搞清楚。
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网恋后不顾家人反对,自己跑网友家乡领了结婚证,没几个月就离婚了。这两天跑回了娘家,父母那叫一个怒其不争。早上9点多了,女孩懒床还没起来,父亲就冲进了房间,又把女孩骂了一顿,结果女孩直接冲出房间,在家拿了瓶农药喝了。父亲发现了,马上给女孩抠喉咙催吐。来了医院后,女孩不说话,不搭理人,就是一个劲的在哭。问父亲是喝了什么农药,“就是一瓶杀虫的,有机磷,叫什么没太注意,当时慌了。”父亲答道,“农药瓶呢?”“没拿!”“拍照了没,照片我看看也行。”“哪有时间拍照”,“那就让家里人拿医院来,我看看”。“家里都来医院了”。
不拍照也没拿药瓶来医院,这是很多患者的通病,但这让我们医生很被动。先看看病情再说吧。患者人清楚,瞳孔大小正常,皮肤干燥,肺部没有听到啰音,心率也还好,血压测出来也正常。先洗胃吧!我嘱咐护士立即洗胃!幸运的是患者插胃管比较配合,没有大吵大闹,看来不是真的想死。洗胃液出来了,淡蓝色的!有机磷农药有淡蓝色的吗?我疑惑了!脑海中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有机磷有蓝颜色的,“你确定你家里只有有机磷吗?”我再次跟患者家属确认,“我家的农药,一直都是买的有机磷的,而且这种农药毒性很低”。“叫个回家去把瓶子拿过来”,父亲见我态度这么强硬,嘴里嘟嘟囔囔的说着“养了个什么祸害,一家子都会被你折腾死”回家去了。半个多小时后父亲回急诊了,手里拿着个字迹有点皱皱巴巴的药瓶子,戴上手套我辨认起这个农药的名字,“天哪!百草枯!”
百草枯是个剧毒的农药,致死率非常高。很多喝百草枯的,花了高昂的医药费,人还是没了。这个女孩最后送进了ICU。
张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