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3月25日上午,挂牌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的内蒙古森工集团乌尔旗汉10万吨林业碳汇被一家公司以400万元的价格竞拍成功。这是2022年以来森工集团挂牌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销售的第5笔碳汇交易。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森工集团计划销售VCS(国际核证
3月25日上午,挂牌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的内蒙古森工集团乌尔旗汉10万吨林业碳汇被一家公司以400万元的价格竞拍成功。这是2022年以来森工集团挂牌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销售的第5笔碳汇交易。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森工集团计划销售VCS(国际核证减排标准)碳汇产品1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内蒙古森工集团经营保护着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是自治区“两个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中国林科院专家测算,林区每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达6160亿元,其中“绿色碳库”总价值量为1071.75亿元,源源不断地释放绿色能量,创造着绿色价值。
依托生态优势,森工集团先行先试,点“碳”成“金”,早在2014年就进行了碳汇项目试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21年,通过内蒙古环境能源交易所平台交易碳汇项目7笔,实现销售额1183万元,成交单价从每吨11.5元提高到42.4元。
近年来,为推动形成碳汇经济合力,森工集团所属19个林业公司分别成立了专业的碳汇管理机构,搭建了细化到基层的碳汇资源、项目和监测等管理体系,形成60余人的技术管理人才队伍。2021年注册成立了内蒙古大兴安岭碳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明确了碳汇“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确保林区碳汇资源效益最大化、碳汇产品价格市场化。同时,加快项目开发储备,2011年投资开发了3个VCS项目,每个规模在100万亩左右。在国内CCER(资源核证减排标准)政策程序尚未启动前,以强技术、做储备为目的,积极开展了项目前期可行性论证。
据悉,2022年森工集团拟投资开发CCER碳汇项目7个,开发总面积近60万亩,预计2024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
来源:内蒙古日报
林业碳汇的几种商业模式探究
近日,福建省林业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林业碳中和试点建设的通知》《福建碳中和林项目监测技术方案》等,明确试点建设内容和要求。
建设碳汇营造林
全省选择20个试点县(市、区)、国有林场开展林业碳中和试点,每个试点单位计划完成建设面积5万亩以上(其中高固碳营造林示范片2000亩以上),新增森林植被碳汇量5万吨以上。
实施碳中和
鼓励市、县(区)党政机关单位组织的大型活动和公务会议可通过购买林业碳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用以抵消活动、会议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鼓励优先使用FFCER(福建林业碳汇项目)或营造碳中和林进行抵消,以实现碳中和。
储备可供交易的林业碳汇
支持提前储备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FFCER等林业碳汇项目,适时开发交易,暂不支持VCS(自愿碳标准)等涉外林业碳汇项目建设。旨在通过试点建设,探索总结以增加碳汇为目的的高固碳营造林模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福建落实双碳目标作贡献。
福建省自2016年建立碳市场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备案申请的林业碳汇项目123.9万亩,碳汇量347.3万吨,已成交283.9万吨,成交额4182.9万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双居全国首位。全省各地先行先试,持续探索林业碳汇生态惠民的发展模式。
模式一:会议碳中和
会议碳中和,通过购买林业碳汇、营造碳中和林等方式,为会议举办增添了一抹绿色,目标是实现会议“零碳排放”,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倡导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2021年7月23日,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购买泰宁县杉阳山区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300吨FFCER(福建林业碳汇),抵消了会议产生的碳排放。此外,为弘扬“绿色世遗·碳中和”的理念,世遗大会近百位中外嘉宾在福州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种植了一片以榕树、山樱花为主的碳中和林。2021年4月26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永泰大湖国有林场新造192亩碳中和林,预计6年内新增碳汇897吨,再通过购买罗源-长龙-陀市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200吨FFCER,总共抵消会议产生的1097吨二氧化碳排放量。2021年5月13日,第二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通过向中林集团购买65吨FFCER,抵消了会议产生的碳排放。
模式二:三明林业碳票
三明市制发的林业碳票就是林地林木的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这片林子的固碳释氧功能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身份证”。5月18日,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代表全村领取了一张编号为“0000001”的林业“碳票”,这是全国首张林业“碳票”。这张“碳票”上清楚标记着基本情况:常口村3197亩林地,在过去5年期间,林木自然生长量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为12723吨。“碳票”有什么用?可交易——三明首批推出5张“碳票”,总计碳减排量29715吨。“碳票”推出当天,福建通海镍业科技有限公司便以4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其中1张“碳票”,买下了2723吨碳减排量。可质押——福建金森碳汇科技有限公司以每吨10元的价格购买了3张“碳票”,相当于收购储备了18294吨的碳减排量,并以这些碳减排量作为质押,获得兴业银行三明分行授信贷款额度500万元。
模式三:“一元碳汇”
2019年,顺昌县在建西镇开展“一元碳汇”项目试点。组织编制了《林业碳汇自愿交易路径设计》,将建西镇路兹村、慈太村和谢屯村3个贫困村90个贫困户的林地面积6086亩作为碳汇林,依据方法学计算出2.99万吨的碳汇量,探索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搭建社会市场销售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的模式,面向大众出售贫困村、贫困户林木的碳汇量,实现林业碳汇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丰富林业创收模式,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该项目由顺昌县政府牵头,由县扶贫办、县国有林场、建西镇共同实施,在技术上根据独创的管理方法学、科学的碳汇计量方法,依托微信平台开发并上线运行“一元碳汇”APP小程序,只要扫一扫“一元碳汇”二维码,平台主页就能显示参与该项目的林农或村集体,首次实名认证后,即可按1元10千克碳汇量的价格,自愿认购林农或村集体的碳汇产品,并获得相应的积分和碳汇证书,认购的资金也将进入专门设立的账户,专项用于支持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增收及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这种场外碳交易模式,依靠网络平台面向普通消费者完成碳汇交易,为林业碳汇参与自愿减排交易积累了宝贵经验。
模式四:林业碳汇指数保险
2021年5月,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试点落地,覆盖300多万亩林地,保障近100万吨碳汇量,有效保护当地森林碳汇资源,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近年来,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加速,国际社会开始通过增强森林碳汇能力来中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龙岩市林业局局长张田华介绍,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分之二,森林碳汇能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碳排放”成为社会重点关注领域,碳汇保险对保障区域碳汇规模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碳汇指数数值越高,表示被保险的森林固碳能力越弱,固碳量越少。如果数值上升至预设的阈值,我们马上开展理赔工作。”中国人寿财险福建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林全德表示,指数保险有效解决传统保险理赔难问题,助力社会稳定发展,缓解民生问题。
模式五:生态司法+碳汇
将乐县积极探索建立“生态司法+碳汇”工作机制,县林业局与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签订建立“森林康养·绿色林长·司法护航”协同工作机制和“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通过认购碳汇量替代修复生态环境,司法助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21年7月,在审结、办结因过失引起森林火灾、非法私设鸟网捕获野生动物两起案件中,正式引入“生态司法+碳汇”工作机制,两起受案人员通过主动认购林业“碳汇”方式,共认购碳汇量523吨,认购金173900元将全部用于生态资源保护,以达到替代性修复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森林资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模式六:碳汇基金
2013年10月,永安市设立了福建省首个碳汇基金“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永安碳汇专项基金”,实施碳汇造林1000亩,参加“首届中国绿色碳汇节”主题日活动、联合国气候大会主题报告等交流活动,承办第五届“绿化祖国·低碳行动”全国网上植树启动仪式,发动公众开展网上捐赠活动,捐赠资金达10万元以上。
来源:能源管理节能低碳平台、福建省林业局造林处
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