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火烧圆明园,
大背景是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向中国贩毒,引发的禁毒战争,
具体一些就是鸦片战争中英国人发现中国国力富庶具有巨大的战争潜力,资源潜力,而英国支持不起鸦片战争,
同时发现中国的国力与农业息息相关,而农业的关键又在大清气象物候科研机构圆明园,
这里说说圆明园,
圆明园,顾名思义,是一个以月亮“月相”命名的“大型园林物候科研观测机构”
圆明园内有完善的园林水力循环系统,丰富的四时花卉,有巨型的水力天象钟,十二生肖喷水钟,
有大量的画师,宫女,宦官从事详细的物候科研观测记录工作,
有大量的书画物候资料,详细记录春夏秋冬四时八节的花开花落,月相,气象,担负着中国当时的农业农时节令勘测和发布,直接指导着大清的农业生产收获,季节农时,历法修订,物候节气时节,
直接影响着大清物产,国力,
于是成为当时英法联军着重攻击摧毁的目标,
火烧圆明园之后,数十年大清农时紊乱,粮食生产不力,大清陷入连年的饥荒灾变,国力日衰,物力唯艰,四时昏乱,
有人说英军没有烧皇城紫禁,只烧了皇帝的私家园林,“很人性”,这纯属无知,
大清在圆明园被烧毁后多次闹灾荒粮食不济,民不聊生
每个王朝建立初期,高层们都会为了权力,有一番内部斗争。这似乎已经成了铁的定律。这也让人不得不感慨一番,历史何其相似。搞得跟分赃不均一样。
一、汉朝建立初期,出现了诸吕之乱。汉太祖刘邦去世以后,皇位传给了汉惠帝刘盈。可刘盈生性懦弱,大权都掌握在吕后手里。吕后不仅要控制朝政,还要清除刘邦的子嗣,她毒杀了赵王刘如意,将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做成人彘以后,汉惠帝就被吓傻了。不久之后,汉惠帝便去世了,在位仅7年。吕后在葬礼上哭得很惨,可就是没眼泪。后来经张良的儿子张不疑点拨,大家才知道,吕后没了儿子所以没有安全感。为此,大臣们将吕禄、吕产安排成了南北军的统领,吕后这才落了泪。这之后,吕后便将汉惠帝的两个小儿子,先后立为皇帝,自己则临朝称制。她为了加强自身的实力,将老吕家的子弟大肆封王,掌握军政大权。这引起了功臣集团们的强烈不满。因此,等到吕后死后,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立马发动政变,诛灭诸吕,将老吕家所有人全部诛杀。甚至连汉惠帝那几个儿子,也因为有吕氏血统,一并被除掉了。这就是震惊天下的诛灭诸吕事件,此后汉朝才算是安定下来。功臣集团们搞来了看似比较好控制的代王刘恒做天子,刘恒就是汉文帝,没想到汉文帝手段凌厉,不仅没成为傀儡,反而把功臣集团玩得团团转。二、西晋建立初期,爆发八王之乱。司马炎建立西晋以后,花了15年时间,才灭了东吴统一天下。此后又过了10年好日子就驾崩了。司马炎死后,西晋就开始乱了,因为他的接班人晋惠帝司马衷,智力有一定问题。为此,朝中军政大权,都落在了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手里。贾南风为了牢牢掌握权力,将司马衷比较聪明的太子司马遹给毒杀了。这引起了司马家族各路藩王们的强烈不满。因此,司马家的各路藩王,借助这个事情,起兵造反,杀入洛阳,诛杀贾南风,开启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其实八王之乱,就是各路王爷们想做皇帝,贾南风成了他们的挡箭牌。八王之乱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五胡乱华。胡人南下后,在中原大地建立了二十多个割据政权。司马家族不得不南迁建立东晋王朝。这直接导致西晋王朝国祚只有52年。三、唐朝建立初期,爆发玄武门之变。李渊建立唐朝以后,一直烦恼一件事,那就是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李建成是太子,功劳却不大,李世民虽然只是秦王,可功劳太大。当年在打天下的时候,李渊也曾经多次承诺过李世民,只要打赢这一仗,就让你做太子。好家伙,大饼画多了,李世民都听麻了。因此,最终李世民还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武德九年,李世民与李建成在玄武门内爆发激战,结果李世民凭借优势兵力,击杀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同时李渊将李世民立为太子。2个月以后,李世民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自己成了新皇帝,也就是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对兄弟们的子嗣可没有手下留情,他们的10个儿子,没早逝的,都被李世民给诛杀了。四、宋朝建立初期,斧声烛影。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逼迫7岁的后周末帝柴宗训逊位,建立了大宋王朝,自己则成了后来的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本来有4个儿子,其中2个早逝。因此他还有2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分别是赵德昭和赵德芳。所以说,赵匡胤应该不需要担心接班人的问题。可偏偏他的弟弟赵光义,实力逐渐增强。他被赵匡胤封为晋王,地位在百官之上。同时老成持重,身边聚集了一帮心腹。很显然,跟赵光义比起来,赵匡胤的那两个儿子还是太嫩了。再加上当时处于乱世,很多人都支持年长者继位,因此赵光义的呼声还是比较高的。为此,赵匡胤没有急着立太子,他就是想要好好为自己的儿子铺路。万万没想到,50岁那年,身强力壮的赵匡胤,和赵光义在房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忽然就驾崩了。外面的太监宫女们,当时也不敢进去看,只听到斧子落地的声音,还有看到烛光晃动的影子。半夜赵光义匆匆走后,第二天大家就发现了赵匡胤的尸体。这就是著名的斧声烛影,呆子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等群臣推举新皇帝,赵光义就一屁股坐在了龙椅上。为了缓解大家的情绪,赵光义首先把两个侄子赵德昭和赵德芳都提拔了起来,尤其是赵德昭位列百官之上,和当年的赵光义一样,让赵德昭不由得幻想自己还能继位。此后赵光义又和赵普一起,编纂出了一个金匮之盟。讲的是杜太后临终前,逼迫赵匡胤发誓,等他百年之后要立赵光义为接班人。这么一来,赵光义的皇位就稳了。所以说,后世北宋的皇帝,全都是赵光义这一脉的。没几个有骨气的,个个都是软蛋。如果是太祖这一脉,或许还能有几个猛男(赵匡胤是武将,赵光义是文臣)。五、明朝建立初期,爆发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将太子朱标当成最为合适的合法继承人来培养。只可惜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朱标就早逝了。这可把老朱给伤心坏了。为此,老朱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成为了自己的合法继承人。这事儿引起了老朱那20几个儿子们的强烈不满。但是老朱还在,大家不敢发作。老朱为了让孙子朱允炆接班,甚至诛杀了若干开国功臣。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以后,意识到了叔叔们对自己的威胁,所以开始着手削藩工作。这是实行分封制的王朝,必须要经历的一步。不走这一步,极有可能会出现西晋的八王之乱。结果麻烦大了,燕王朱棣实力强大,带头不服气。朱棣拿到了宁王朱权的兵权以后,发动了靖难之役,美其名曰清君侧。这场战争打了3年之久,华北大地可谓是民不聊生。最终能征惯战的朱棣,取得了胜利。建文帝朱允炆在南京的皇宫内放了一把火,把自己给烧没了。此后明朝便进入了永乐大帝朱棣时期。六、清朝建立初期,多尔衮和豪格争权。其实元朝建立以后,也出现过内乱,忽必烈年纪大了以后,群臣们打算拥护太子真金提前继位。结果这事儿被忽必烈发现了,气得忽必烈杀了一大帮人。太子真金也被活活吓死了。不过,元朝这次为了权力而爆发的高层动荡,规模比较小,忽必烈善后的方式也简单粗暴,因此影响不大。清朝的情况其实也比较类似,没有造成内部动荡。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在入关前夕突然病死了,关键是他没有立太子。当时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都是热门人选。为此,两人针锋相对,差点儿就大打出手了。要真打起来,他们也甭想入关了,自己就把自己给解决了。在这个关键时刻,双方都做出了妥协,多尔衮将皇太极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立为新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同时自己担任摄政王。第二年,也就是1644年,清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顺利入关,从而夺取了天下。这次动荡如果双方没有保持克制的话,或许天下就是李自成的了。总结:王朝初期,都有一个权力再分配的过程。其实这就是权力再分配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分赃不均导致的内乱。这似乎成了每个王朝的必经之路。不过我们会发现,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似乎都比较克制。在我看来,应该是他们知道自身人数比较少,必须要保持团结,否则根本无法夺取天下,继而继续统治天下。人死了还有什么呢?我认同朋友们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但是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还会留下名声;即“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意思是人虽然走了,其名却让人难以忘怀,如同大雁飞去,留下其鸣之声。比喻人的一生不能虚度,应做些有益于后人之事。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告诉我们人生就像匆匆过雁,不必太看重物质利益,因为人的肉体很快就会消失的,所以要重视精神追求,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为自己留下美好的名声。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名垂千古的爱国人士和民族英雄流芳后世: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氏,名平,字原。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岳飞(1103年3月—1142年1月),字鹏举。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被奸臣所害,死于狱中。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飞还我河山的怒吼!
戚继光(1528年11月-1588年1月),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林则徐(1785年8月-1850年11月),字元抚;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他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主张严禁鸦片,实行“虎门销烟”,是抗击英国的民族英雄。
屈原、岳飞、戚继光、林则徐是无数爱国人士和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他们留下了一世美名,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至今扔在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
在历史和现实中也有很多卖国贼、奸臣和汉奸,但是他们留下的是一世骂名,遗臭万年。
当下,正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相信朋友们会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留的美名在人间!(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雄人物故事1
做中国人光荣得很
有英雄就有懦夫,有爱国者就有卖国者。有一些人虽然是中国人,却认为中国处处不如外国,在外国人面前挺不起腰杆,甚至说“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抗日名将吉鸿昌对祖国有深厚的情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他在外国人面前,也表现出了豪迈的气魄。
有一年,吉鸿昌被国民党政府派到美国去考察。一天,他到邮局寄包裹。美国的一个邮局工作人员听他说是中国人,就嘲笑说:“中国?我可不知道什么中国!”吉鸿昌听了,十分生气。可陪同他的一个使馆人员对他说:“你何必说是中国人呢?说是日本人,他对你的态度就会好了。”
吉鸿昌顿时感到受了污辱。他想: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大国,为什么连是中国人都不敢说呢?他对使馆的人说:“你觉得做中国人丢脸吗?不光彩吗?我倒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得很!我誓死不当崇洋媚外的洋奴!”
他回到住处,找来一块木牌,在上面工工整整写了“我是中国人”几个字,然后挂在胸前,外出时也不摘下。当美国人惊奇地注视他的时候,他心中十分自豪。
英雄人物故事2
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1966年,《中国科学》发布了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使哥德巴赫猜想得到证明,创造了距摘取皇冠上的明珠(“1+1”论证)仅一步之遥的辉煌!这个辉煌的创造者正是陈景润——中国数学界升起的一颗璀璨新星。
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是和他从小对数字、符号有着浓厚的兴趣分不开的。在小学、中学读书时,陈景润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钻进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尽情遨游。
但是光有对数学的兴趣还 不够,还 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以及名师的教导。幸运的是,在陈景润的成长道路上,他遇到了这样的名师。
1948年,陈景润背着书包来到英华中学念书。在那里,陈景润遇到了让他受益匪浅的名师沈元,也让他从此和哥德巴赫猜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沈元原是国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1948年因战事被迫滞留在英华中学任教,而陈景润恰恰是他任教班上的学生。
沈元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他在数学课上,经常融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有一天,沈元就兴致勃勃地给同学们讲述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历史上猪年的事件太多,简单说一下,三国时期一些猪年事件吧。
183年的第二年二月,黄巾起义。
195年 10月 曹操领兖州牧。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207年 8月 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奏响了三国争霸的前奏。
219年 7月 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
公元231年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公元255年, 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公元279年,王浑、杜预上书伐吴,任命贾充为使持节、假黄、大都督,二十万军分六路大举讨伐吴国。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