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根据我自身的经验,英语两个月时间还是可以的,考研英语相对四六级及其他英语考试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没有听力部分,听力是大部分学生最最头疼的一部分,所以说不难。
两个月时间,其实你还有一个月时间可以看看技巧,看看应试考研英语的方式方法,切忌不要只贪恋单词,单词并不是大问题,而且单词一定要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去积累,前一个月你可以多多少少看看一些机构的考研冲刺课,然后自己慢慢开始做真题,后一个月就要严格训练自己了,保证每天下午都留给自己时间去做英语阅读理解,因为阅读理解分数上去了,自然总分就上去了,其次作文的话,考研作文题型就那几种,每个都背诵一个模板,考试能套出来就不错了。
所以说,不用慌,英语的应试考试就是多加练习,"To 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
大学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可以说是大学生活中所有学生的共同记忆了。有人谈虎色变,有人恨之入骨有人相爱相杀。通过考试的人如释重负,还没通过的仍在苦苦挣扎。近年来,四六级的考试争议也一直不断,一方面认为这样权威的英语考试完全不能检测出学生真正的英语水平,一方面大学生屡屡嫌弃四六级考试,认为工作之后完全没有任何作用。总而言之,是负面声音不断。那四六级考试到底对我们工作有没有帮助呢?
首先我想回答的是如今用不少用人单位,对于四六级考试成绩,不会做硬性的要求。当然,如果有些岗位是涉外企业,或者具有国际性质的大型企业,是对英语有特殊的要求的。然而我想说的是,想去这些企业应聘的毕业生们,一般也都会对英语有一个自我要求,四六级考试也就不在话下了,甚至他们还会去考托福雅思的,以增加自己在企业应聘时的砝码。
其次,我想说的是,虽然四六级考试成绩不会作为用人的一个硬性指标。但是如果你有能力通过四六级考试的话,至少给用人企业带来一个印象,就是你的学习能力很强,这也是证明你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的一个指标,所以会对你日后的求职有一定帮助的。如果你个人在英语方面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就应该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这样可以拓宽自己的求职道路,比如对外语有硬性要求的公务员考试,bat三大巨头,世界500强的企业,四大银行的总行。如果你的英语成绩够优秀的话,总会成为你的加分项目。
最后我想说的是,仅仅有一个证并不能证明什么,我们需要的是语言的实际能力,无论英语的书面能力还是口语。技多不压身,别让英语成为自己的短板,我们为什么不去把英语学好呢?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留言哦。
考研初试第一名是不是稳进了呢?
以20考研为例:
很多院校专业都有400+的复试分数,好多400出头的考生连复试线都没过,更别说那些考了三百八九的了。曾有兰大历史学前四名400+的考生全部落榜,想想看你信吗?
但这是现实,考研初试取得好的成绩和排名,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虽说复试被刷的几率小,也是建立在积极准备复试的基础上的。
现在高校的录取分数计算是初试分数和复试分数有一定的比例的,你的初试分数高的话那么加权之后你的这一部分会比别的考生占据更大的优势,复试的时候初试分数高的学生也比较容易获得老师的青睐
考研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
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20考研信息仅供参考)
总成绩=初试总分÷5×60%+复试成绩×40%
复试成绩低于60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本专业不予录取。
不管初试成绩多高,对于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也是不予录取的。
复试包含专业课笔试、英语听力、综合面试,不是走过场!
真正牛的人不会让自己范不必要的错误,考研复试也是如此。无论初试成绩怎样都要认真备考,或许这就是你逆袭翻盘,保持自己优势地位的机会!认真备考,这不仅仅是知识上的问题,也是态度上的问题。
考研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笑到最后,才是成功!
感谢点赞 分享 支持 蓝基因医学教育
至少做三遍,如果是英语二的话,做五遍,毕竟英语二的真题数量少,比较宝贵。真题一定要细细地扣,逐词逐句精读,把每一个选项搞明白,清楚出题人设置的陷阱,分析你做错的题到底错在哪里,站在命题人的角度去思考。我跟你分享一下我去年看真题的经验吧,我17英语二考了78分,本来基础挺差的,所以对成绩还比较满意。
——————如何合理利用真题————————
第一遍:
(1)我拿到一套真题的时候,先以考研英语考试的时间和要求认认真真做一遍,这一遍不要在乎题目做的对不对,主要是在做的过程中判断每一个问题的出处,也就是正确答案在文章里面哪里体现了。
(2)在做完之后我会对照正确的参考答案,认真搞清楚每个题目的对错;对,它为什么对,错,又为什么错,错在哪里。
(3)记录:把查了单词和搞不懂的句子找出来,写在自己准备的本子上,然后弄懂,抽时间可以背诵。(这个过程把我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提升了不少呢)
第二遍:
(1)把真题做完之后,再回过头来仔细阅读文章,划出这一篇文章的生词和难句,查出并标记生词的词义(特别是在文章中的词义)。
(2)对长难句进行重点分析,理顺每句话的意思。(我用的真题书是《考研圣经》,里面讲的很清楚,句子的图解很详细,理解句子完全没有问题)做到文章中没有生词,没有看不懂得句子。
(3)并且可以学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通过这个过程培养你英文思维和语感。
第三遍:
(1)第三遍的时候就要回归题目本身了,主要是你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就像小时候语文老师让你找课文的中心思想和结构一样,然后逐个搞定题目里面的每一个选项,找到出题人的命题思路,找到每一个题目的出题点在哪,以及选项是如何设置的,包括正确选项的设置和错误选项的设置。
(2)还要记住,无论选项如何设置,怎么为难你,你都要学会以题干为导向,然后来确定答案。只要你经过了这个过程,就一定会大幅度提高你的考研英语的能力。
对了,不知道你是英语一还是英语二,英语二真题推荐《考研圣经》,我用的,感觉非常详细,挺好的,如果你是英语一的话,就用《考研真相》,我看我舍友一直用的那本,听说也不错。加油喽
我是四眼学长,这个问题我来谈谈。
当考研党在得知自己的分数以后,不管是高分,还是低分,都下意识地想知道处于什么水平,以此判定“上岸”的概率。
但是呢,这个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最重要的第一志愿复试专业线和国家线并不会第一时间公布,虽然考研党们等得很着急,但也没办法。只能自己通过当前的考研形势和以往的分数线进行大致的估计。
这个估计是要分不同学科、不同院校专业、不同的硕士类型(学硕、专硕)、不同的区域(A区、B区)的,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就不同学科而言,你文学的考350分,水平还不如工学的考300分呢,因为近5年文学的国家线每年都在340~350之间,而工学是260~285之间,当然这里仅指的是A区。
所以,如果真的要说250多分属于什么水平,只能把范围缩小一点,这里假设你的报考专业属于工学,那大致属于什么水平呢?
工学的试题难度整体是要比其他学科大的,主要体现在数学上。以前某个辅导机构的老师就亲口说过:不考数学的考生,不管你们最后能不能考上,但至少在复习期间要幸福太多,因为数学内容太多、太难,特别是数一。
考数学的考生最容易栽倒在数学上,一般来说能考个100分以上,考研基本就妥了,有的时候能考个70分左右,都有机会过国家线。那些在网上晒自己能考130+的,简直堪称极品了。
况且今年的数学据说是近10年来最难的一次,不仅是数一、还包括数二、数三。据我的经验,今年数学考五六十分的怕是很多哦。
除了数学,另外就是专业课,虽然是学校自主命题,不同学校之间的出题难题也有所差别,但整体的难度也是不小的。
比如非常火爆的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专业课的难度是真的比较大,且很多学校都是全考,让考生的压力很大。
所以,工学类专业虽然报考的人最多,招收的人数也是最多,但因为试题难度过大,内容太多,考生不会像文学类、经管类、艺术类的考生那样350+频频出现。
如果你工学考250多分的话,那还要看具体是多少,如果是260~285之间,几乎处于国家线的水平,还算将就,至少有读研的可能。285分以上的话,那还算可以,有机会调剂到还不错的大学,加油!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与关注~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