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说到潘仁美大家肯定能想到影视片里或评书里讲的:潘杨两家不合,杨七郎在擂台上失手杀死国舅潘豹,又得八贤王与铁鞭王呼延赞力保杨七郎,七郎不死,使得潘仁美怀恨在心,一心想除掉杨家。
北伐辽国,潘仁美以国丈身份力争征辽统帅,命金刀老令公杨业为先锋。潘仁美为除掉杨家私通辽国,导致杨业被困两狼山,为的就是引出其七个儿子前去营救,要用杨家满门男儿郎的血来祭奠他儿潘豹,一招借刀杀人可谓是用的淋漓尽致。
杨七郎突围求援时被潘仁美乱箭穿心而死,其他六位哥哥也在救父中死了个七七八八,老令公杨业更是撞死在了李陵碑。而历史是否如评书和影视剧所讲述的一样呢?且看下面几点历史真相!
据《宋史》、《辽史》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这一人物,其原型是潘美,而潘美也并非是奸臣,而是北宋开国名将,并且平易近人、爱民。
历史评价历
《宋史》:潘美素厚太祖,信任于得位之初,遂受征讨之托。刘鋹遣使乞降,观美所喻,辞义严正,得奉辞伐罪之体;则其威名之重,岂待平岭表、定江南、征太原、镇北门而后见哉?
二人(潘美、曹彬)皆谥武惠,皆与配飨,两家子孙,皆能树立,享富贵。而光献、章怀皆称贤后,非偶然也。君子谓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为宋良将第一,岂无意哉?
潘仁美共5个儿子,分别叫:潘惟德、潘惟固、潘惟正、潘惟清、潘惟熙。
杨业共7个儿子,分别叫:杨延昭、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贵、杨延瑰、杨延彬。
潘豹没有、没有杨延嗣,那就不用说打擂打死潘豹之说了,更不用说杨七郎被潘仁美乱箭穿心而死了。
众所周知宋太宗灭亡北汉后,杨业才归顺的宋,官拜郑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属于新来户,而潘美可是开国元勋,两朝重臣,而且还是国丈,为北宋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可谓是根正苗红啊。
可以说人潘美不管是家庭实力还是官场在当时都强大于杨业。并且杨业是初来乍到,与潘美前日无仇近日无冤,他们当时的关系谈不上多好,但绝对不会差。所以潘杨两家关系不和是假,人两家根本犯不上。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北伐,是为了收复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发兵三路攻辽。
命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骑水陆都部署,令崔彦进担任幽州道行营马步军水陆副都部署,率10万人向雄州、霸州方面推进。宋太宗又以潘美、杨业为正副统领,率领云、英、朔诸州宋军出雁门伐辽。
以历史记载可见北伐辽国潘仁美与杨业先锋跟影视以及评书里说的也算出入不大。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分三路攻辽,杨业任云应路行营副都部署,与都部署潘美,监军王侁率军出雁门关,连克寰、朔、应、云等州。恰逢东路曹彬的部队出师不利,在岐沟关之战中惨败,各路军马都被撤回,潘美等人回到代州。
不久,朝廷下诏把这四个州的百姓迁徙到内地,命令潘美等人带领部下的军队保护百姓。当时辽朝萧太后和耶律汉宁、南北侍卫禁军以及五押惕隐率领军队十多万人,再次攻陷了寰州。
杨业自知不敌,便力主避敌锋锐,分兵诱其向东,设伏阻扼契丹军南下,保障民众转移。然而监军王侁不纳其策,强令趋朔州迎战契丹军。
(在此潘美没阻止王宪的做法)杨业知此战必败,临行前约潘美在陈家谷口接应。辽视杨业为大患,要求务必生擒杨业。
辽将耶律斜轸得到杨业出兵的消息后,令萧挞凛设下埋伏。等杨业领兵到来时,耶律斜轸与之交战,佯装败退,然后伏兵四起,耶律斜轸再次进攻,杨业退至狼牙村。
从寅时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眺望,以为契丹军队被打败撤走,都打算争功,立即率兵离开陈家谷口。
潘美不能制止,于是沿着交河向西南行军二十里。杨业奋力交战,一路杀到陈家谷口,结果一看接应援兵不在,愤怒不已,继续率残部作战,后因中了中辽将耶律奚低之箭被俘,二儿子杨延玉也战死了。
杨业被俘不甘受被俘之辱,最后绝食而亡。
由此可见北伐辽军,杨业身亡、其二子杨延玉战死,杨业也不是像影视剧与评书说表述那样撞死在李陵碑,而是被俘绝食而亡。更没有像影视剧那样七个儿子战死了四个,两个失踪,只有六郎活着回去。
那杨家父子的死跟潘美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作为北伐西路统帅潘美对于王侁提出的作战方案不置可否,最后导致杨业父子战死沙场。
只能这是属于指挥不当,以及监军王侁左右主要决策导致杨家父子战死,并非潘美刻意害死,而且后来宋太宗对潘美指挥不当以及王侁左右军策做出来相应的惩罚,潘美连降三级,王侁被免官流放。
以上可见潘美是被小说以及评书影视改为潘仁美,并进行了丑化,成为一代权奸,私通辽军害死杨家满门忠烈,历史真相并非如此,潘美更是被冤被黑的无有其型。而潘美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年黑锅侠。
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