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相信很多人一提起“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都会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他就是历史上唯一由太上皇复辟成功的皇帝——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1464年2月)明朝第六位,第八位皇帝,年号正统和天顺。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正统八年,朱祁镇正式亲政,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政,朝政逐渐腐败。
正统十四年(1449年),第四次英宗北伐,因听信王振之言,兵败瓦剌,被俘。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史称“土木堡之变”。此战致使明军军力严重受损,改变了边境的军事体系框架。
景泰八年(1457年)夺门之变爆发,于南宫复位称帝。后诛杀名臣于谦,名将范广,并供奉瓦剌也先。此举为后世所不齿。
但毛泽东也曾说过:“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部分引用,前半句评价眀太祖和明成祖是做得比较好的皇帝)
为什么毛主席会有这样的评价?相较于明朝其他皇帝,让我们来看一下朱祁镇的为政措施。
史书记载“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由此可见仁、宣二帝对于边防的忽视,造成边境军队士气低迷,军备松弛,企图以儒家天心说包容日益崛起的瓦剌部。等到英宗即位,朝中将臣稀少,边境又日渐动乱的严峻情况。
英国公张辅上书英宗“近者辽东、山海、独石、大同时被丑虏侵掠,欲弃守而追,又恐乘虚而入。在我进退惟谷,在彼出没自如,譬之星星之火,不扑恐其燎原,涓涓之水,不塞恐其决堤。”英宗也积极听取底层边防建议,积极整顿军备,提振士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帝国的军事实力。
仁宣朝时,因二帝放松对边境的管理,致使哈密卫逐渐丧失作用。至英宗时,受英国公张辅等人的影响,重新关注北方,并开始启用锦衣卫的对外情报刺探功能,刺探瓦剌情报。
但因明宣宗时期对边境缺少关注,明朝的跨异域的情报搜集基本在失灵的边缘,逐有土木之变。
自后,历代皇帝均加强了对北方的监控和管理,成化年间的“成化犁庭”就是据于此。
自夺门之变后,重用贤臣,平定内部叛乱,释放建文后代(被囚禁五十多年的建文帝幼子朱文圭),追复胡善祥为恭让皇后,废除宫妃殉葬制度。一系列举措使得明朝国力有所恢复。在此期间但乃宠信奸佞,致使弋阳王惨死。
正如马文升所说“宣德以来武备渐弛,迨至正统,民知兵,所以有土木之败迩”。虽然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但他仍是明帝国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
历史需要不断探寻,这就是你所不知道的明英宗朱祁镇。
丁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