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聊一聊《流血的仕途》中的重要人物:千古名相——吕不韦,文章夹带个人见解,还望多多包涵,多多指正!
要评价吕不韦,就不能简简单单的说他是好人还是奸佞之人。似乎古往今来难以从单一角度评价得人物都有其独到之处,吕不韦真是如此,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甚至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
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都有黑点,这并不奇怪,而吕不韦的黑点却是有些特殊,常人都没机会拥有这些黑点,他的黑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士农工商,他是最低级的商贾出身
2、投机政治,利用财富掌控国家
3、利用自己的舞姬(也有说法是小妾),色诱君主
4、秦异人死后,仍与赵姬保持关系
5、带着嫪毐出道,祸乱宫闱
《吕不韦列传》绝大部分篇幅讲的便是吕不韦个人政治投机和秦朝的政治斗争,吕不韦一个标准的政客形象跃然纸上,政客一词百度释义为从事政治投机、谋取私利的人,区别于政治家。美国有政客调侃称:政客是唯一一种失败后却不用担心被对手夺取性命的职业,所以政客好比在做着永远不会赔本的买卖,又所以政客又回归到了一种在彼时最低级的商人形象。当然太史公司马迁在当时可能不会有政客这个概念,但后世人读此列传必然对吕不韦的印象不会太好。
1、独到的投资眼光
吕不韦生于公元前292年前后,他是个极为精明的商人,在他26岁时,就已经成为当时身价千金的大商人。
《汉书·食货志》: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
翻译过来啥意思呢?一个五口之家,种了一百亩地,每一亩地每年要交税1.5石,那一百亩地一年缴纳150石粮食,五口之家一年大概需要吃掉90石粮食,能余下45石粮食。30石粮食卖1350钱,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粮食差不多是45钱一石(一石大约150斤)。
《史记·平淮书》:一黄金一斤。
当时一斤黄金就是等于10000钱,等于可以买到222.2石的粮食。
《汉书·文帝纪》: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
一百金,就是等于那时候十户中产家庭的资产总和,吕不韦那时候身价千金,就等于一百户中产家庭的资产总和,所以是个名副其实的有钱人家。
这里我先介绍了下吕不韦当时的自身情况,吕不韦如何发家的暂无考证,只知道其年纪轻轻坐拥如此财富,已经展现出其过人的投资眼光。生意越做越大该怎么办呢?
“是我,我就开分店,一家变两家,两家变四家,四家变八家,八家以后就上市,上市就集资,接着炒股票,搞房地产也行,然后再分开上市,到时候光收股息我都算不过来了”
额,当时,吕老板应该不会有周星驰在电影《食神》中的这种金融概念,但有一天吕不韦或许是在街上找项目的时候,找到一个天大的项目:他遇到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秦异人,由于当时秦赵两国交战频繁,秦异人是属于那种秦国不疼,赵国不爱的类型,日常出行车马破旧、也无余钱,生活极为困窘,如果走在大街上还以为是臭要饭的。
战国时期,皇帝的儿子被送去做人质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弱国派太子(也就是大皇子)去强国做人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讨好”对方,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一种就是强国出于一种礼节,将皇帝并不重视的儿子送到弱国做人质。异人显然属于后者,当时秦国像秦异人这样在别国做人质的皇子很多,在诸多王孙中,继承王位他根本排不上名次。选择异人不得不佩服其眼光的独特。
2、超强的运作能力
那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商品变得有价值,便需要运作,彼时并没有时下流行的运营团队,吕不韦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吕不韦的手法:
吕不韦先是留下一部分重金供异人在赵国自我炒作,目的就是吸引流量,打造个人品牌,而他带了另一份重金匆匆离开赵国,往秦国都城咸阳而去。
吕不韦到了咸阳第一站便是面见华阳夫人,她是安国君(当时的秦王)最宠幸女人,而更重要的是华阳夫人与秦王并无子嗣。虽无子嗣,但她却有足够的能力决定谁能成为太子,她的意见,安国君十有八九照单全收。“枕边风”——亘古不变得真理,吕不韦一针见血。
吕不韦直接送上半幅身家五百金买来的奇珍异宝,敲开了华阳夫人家的大门,吕不韦说,远在赵国做质子的异人德才兼备,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而他本人对您非常敬重,经常因为思念您和国君流下伤心的眼泪。华阳夫人本无子嗣,吕不韦看似无意的一些客套话,已经偷偷敲开了华阳夫人的心门,异人在她的心中已有一席之地。
紧接着吕不韦又去游说阳泉君(华阳夫人的弟弟),告诉他你是通过裙带关系上位的,朝堂之上的百官大臣哪个不对你羡慕嫉妒恨,当然重点是恨,秦王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还会把你放在眼里,不如拥立异人,让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子,将来异人做了国君,你不是照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深谙官场游戏的阳泉君自然也能感受到朝中百官大臣对自己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所以吕不韦刚刚离开,阳泉君立刻跑去找姐姐了。
紧接着,华阳夫人的姐姐也来找到华阳夫人,说你现在是年轻漂亮,国君也宠爱你,可是你年老色衰了呢,国君驾鹤西去了呢?你该怎么办?你不考虑你自己也要考虑考虑我们这个家族啊?可谓句句扎心,句句戳中华阳夫人的软肋。
以上都是吕不韦的外围造势,陈述利害,直击要点。已经差不多到火候了,那异人回秦国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史记》记载: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
当时,秦赵两国又要打仗了,赵国想要杀了子楚(即异人,这改名又是吕不韦一个精彩手笔,后面会提到),吕不韦采用了最直接有效的办法:金六百斤。通过贿赂看守官吏,异人与吕不韦终于回到了秦国。
吕不韦特意安排异人改穿楚服去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自然喜欢楚服,异人此举,更像是认祖宗的意思。当华阳夫人看到一身楚服跪在地上向她喊娘的异人时,她的心都化了,于是她亲自为异人改名为“子楚”,子,代表儿子,楚,代表华阳夫人自己,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是我的好大儿!
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这场运作,吕不韦赚的盆满钵满,什么一家变两家,两家变四家,我直接上市上市再上市。至于之前投资的金钱,投资的爱妾算个屁!?
3、高明的政治手段
严明秦军军队纪律,减少统一阻力
秦国攻克别国的时候,还有个习惯,就是割下敌人的首级、耳朵充当战功,所谓“一头在手,战功我有”,试想,战场之上,浑身鲜血的士兵,左边腰上别了三、四个头颅,右边腰上别了一大串耳朵,犹如恶魔,你怕不怕?这也是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由来。如此恐怖的秦军也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被占领地区的激烈反抗,投降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拼命跟秦军血战到底,才能不被挂在腰上。
吕不韦上台后,推行“入于敌之境, 则民知所庇矣, 黔首知不死矣, 至于国邑之交, 不虐五谷, 不掘坟墓, 不伐树木, 不烧积聚, 不焚 室屋, 不取六畜, 得民虏奉而题归之, 以彰好恶, 信与民期, 以夺敌资。”
招纳人才为国所用,编撰《吕氏春秋》
吕不韦重金招揽六国人才,门下食客多达3000余人。这些人才在吕不韦执政期间提出了许多颇有建树的谋划,比如编撰专门的文章规范农业生产、拨出资金规划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用杂家思想综合法家思想治国等等。
吕不韦集众多食客的才能共同编撰了《吕氏春秋》,并发出布告,能改一字者,赏金千金。这便是成语一字千金的由来,这里还有个小故事,说是《吕氏初秋》撰写完毕后,本来名字是《吕子春秋》,子乃是古代对圣贤的尊称,吕子改为吕氏,吕不韦还是不小心表现出了其内心的小小自卑。
稳定国内局势,发动对外战争
公元前244年,秦王政三年,秦国发生了一场大饥荒,连年干旱,好死不死又碰到蝗虫漫天,死去的人畜导致瘟疫横行,严重影响秦国局势。而当时的秦始皇年才16岁,面对如此国难,略显稚嫩。及时雨吕不韦出手了,解决这么大规模的灾情,必须要有钱有粮有人才行,如果单靠政府的话,显然是远远不够。
秦国商人有钱吗?当然有!秦国地主有地有粮吗?当然也有!吕不韦自己是商人出身,知道这些人虽然有着普通人没有的财富,但是却没有社会地位,因为秦法规定只有军功才能升爵。这些人都是平日里享福惯了,不可能会有去战场建功立业的勇气,但是又极其渴望拥有爵位。
死死拿捏住了这群人的弱点之后,吕不韦下令: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政令一出,富商、地主、世袭小贵族纷纷出钱、出粮、出人,完美化解危机。
吕不韦执政期间,数次发动对外战争,占领了大量土地。公元前247年,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的五国联军虽然打败了吕不韦派出的30万秦军,但是吕不韦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谋划如何除掉信陵君。比如派人持万金到魏国离间安厘王和魏无忌的关系,同时派人到魏国境内假装祝贺魏无忌登上王位。惹得安厘王无比怀疑魏无忌,于是派其他人代替他执掌魏国兵权,五国攻秦计划失败。魏无忌遭到罢免之后,从此心灰意冷,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四年之后(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去世,从此魏国失去最后支撑的顶梁柱,秦军连下魏国25座城。
写到最后,笔者相信大家对吕不韦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如何评价他呢?我的评价是:眼光毒辣,善于经营世间万物的商人,有政治野心,可以道貌岸然,为达目的不折手段,运作能力超前,政治手腕高超,同时也具备个人魅力,对人才和文化有着很高品味,对秦国贡献超群,以及对后世文化思想有巨大影响力的传奇人物。
何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