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来源|喜马拉雅FM首席经济学家的精品课程《复旦名师团的经济学课》编辑|刘静很多70后、80后一提起倒牛奶,就自动脑补出一张图片:脑满肠肥的美国资本家,将一桶又一桶的鲜奶倒入密西西比河,岸边却站着因为经济危机挨饿的美国穷人。这个场景反映的就是
来源|喜马拉雅FM 首席经济学家的精品课程《复旦名师团的经济学课》
编辑|刘静
很多70后、80后一提起倒牛奶,就自动脑补出一张图片:脑满肠肥的美国资本家,将一桶又一桶的鲜奶倒入密西西比河,岸边却站着因为经济危机挨饿的美国穷人。这个场景反映的就是美国“大萧条”的状况。
为什么资本家会倒牛奶?不是他们心肠坏,宁愿倒掉也不愿意给挨饿的穷人,其实是为了维持他们的垄断利润。
减少供给,提高利润
放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多农民或农业工人其实也会倒牛奶,目的也是为了维持可以有利润的价格。
2015年的时候,中国很多地区就出现了奶农“倒奶杀牛”事件,不仅是青海、山东、河北、内蒙古等主产区,就连江苏、广东等地区也出现了这种现象。
我们大多数朋友只会觉得可惜,但是却很少思考这背后的逻辑。倒牛奶一定是在牛奶过剩的时候发生,这时候要么是因为牛奶产多了——也就是供给过多,要么是因为人们需求突然减少了。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就必然下降。
这对于奶农们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他们倒牛奶恰恰是利用供求规律,通过减少供给,提高牛奶价格,增加利润。
牛奶的特殊性在于很难储存,特别是鲜牛奶。要是其它商品,就可以采取储藏的方式来调节供求了。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在2010年的时候,“蒜你狠”成为中国网络十大热门词汇之一,它主要是用来形容全国大蒜价格疯涨的情况,有的说上涨了100多倍,也有说50多倍,主要看具体地区而定。
大蒜价格上涨,与当时许多农民囤积大蒜不卖也有关系。把商品屯起来,市场上的供给就会减少,价格就会上涨,所以才会有“蒜你狠”这样的现象。
影响的程度决定
供给和需求,是分析价格波动的基本分析框架。但是了解这些还不够,因为不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即使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影响的程度也存在差别。
比如农产品,需求相对比较稳定,一般很少会受到价格、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像柴米油盐这些,我们大多数人一般不会因为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变化而对其需求量产生较大的变化,也就是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小的情况。
但是农产品的供给就不一样了,农产品的供给受到天气影响比较大,天气好的时候就是大丰收,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会欠收。虽然在短期内农产品没办法扩充生产,但是有一年时间的准备就可以大大提高产量了。
就大蒜的例子来看,由于价格飞涨,使得农民对来年的价格有一个较高的预期,从而会促使他们想方设法多种大蒜,比如以前种玉米的、种棉花的土地全都改成种大蒜了。整体来看,如果农民们一致行动的话,就会导致大蒜供过于求,大蒜的价格就达不到预期中的那么高了。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农民大丰收的时候,反而收入下降了。这就是谷贱伤农的故事,跟我们刚才讲的奶农的案例是一样的。
市场自发实现均衡
价格和产量最终是由供求双方一期决定的。在经济学中,我们把这个价格和产量叫做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也就是说在均衡价格的位置上,供给和需求是相等的。
我们讲过无形之手的概念,说的就是价格的调节会使得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如果二者不等,会发生什么呢?
比如,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时候,我们说供过于求,这时候商家肯定有商品积压,卖不出去,他一定会选择降价销售。在降价的过程中,需求量会提高,供给量又会下降,二者差距越来越小,最终总会相等的。
相反,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呢?商家一定是提高价格。在提高价格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消费者就会选择别的商品,需求量会慢慢下降,同时看到价格在上升,商家会加大供应。直到供求相等,实现均衡。
所以,如果价格是充分自由地调节的话,市场就会自发地实现均衡。
但是,影响供给的不仅仅是价格,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技术进步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供给,这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手机和电脑这些科技类产品,还有汽车的例子。当年福特开创了流水线生产,从而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使得一般家庭都能够承担的起,这就是技术进步使得供给增加的经典案例。
同样,需求除了受到价格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人们的收入、其他产品价格等的影响。我们以收入为例,正常商品的消费量与收入正相关,比如进口水果,肯定是收入越高的人消费越多。
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使人们钱袋子鼓起来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茅台的股价已经600多了。
所以说:市场的均衡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需求与供给是一个分析框架,用来讨论市场如何决定价格和数量。
它可以帮助我们描述或者理解价格为什么处在那个水平,以及价格为什么会上升或下降。供求模型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任何商品,所以它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万金油的分析工具。
那么,如果价格可以自由调节,市场就会出现均衡,但实际情况并不一定会这样。
不可否认,供求关系是市场竞争的一个基本矛盾体,这个矛盾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像硬币一样,是正反面关系。
需求和供给彼此相互适应才能使得市场有序、正常运转,如果某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它会影响到别的方面,即需求出了问题会影响供给,反之亦然。
总之,只有供给和需求这两个问题同时得以解决,整个中国经济才能进入到一种健康的运行轨道,才能出现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主播:首席经济学家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点击“了解更多”↓ 你会发现这篇文章没有白看……
马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