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说明:“商城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范例展示”专栏由中共商城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商城县农业农村局供稿产业发展型之一:河凤桥乡田湾村贫困村有了扶贫工厂位于S216旁,距离县城10公里的河凤桥乡田湾村,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田湾村在河南省
说明:“商城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范例展示”专栏由中共商城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商城县农业农村局供稿
产业发展型之一:河凤桥乡田湾村
贫困村有了扶贫工厂
位于S216旁,距离县城10公里的河凤桥乡田湾村,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田湾村在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对口帮扶下,坚持红旗引领,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积极拓展“美丽乡村+”的发展格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9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降为0.76%,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省级“生态村”、“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扶贫开发先进村”等荣誉称号,还被省农业农村厅推荐为国家级森林乡村,连续五年被商城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村、明星村。
“村庄变美了,路变宽了,还能就近上班挣钱,腰包也变鼓了。”说起田湾村的变化,正在该村扶贫工厂--竹制品加工厂上班的贫困户李成平微笑着说。
仓廪实而知荣辱,产业兴带百业旺。通过驻村实践,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田湾村第一书记李育军深知要想实现全面脱贫,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必须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变依靠上级“输血”为主动自我“造血”,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想干就干,2年来,李育军带领田湾村两委班子多次走访调研,了解到商城县南部山区年产毛竹200万吨,田湾村及周边的水竹资源也非常丰富。又考虑到田湾村临近商淮路、沪陕高速及商城县火车站,交通发达运输方便,再加上本省几乎没有竹筷、竹签、棉签等产品的生产厂家,市场前景看好,田湾村两委决定自己创办一家以竹木资源为主的竹木加工厂。
建加工厂,钱从哪里来?李育军和村两委通过吸纳社会捐助资金、第一书记扶贫专项资金、村民及爱心人士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工厂已于2019年10月份正式投产。
目前,工厂按照“合作社+村两委+爱心人士(企业)+村民+贫困户”的带贫机制运行,以田湾村集体经济为主要成份,通过按股分红、就业带贫、强化服务等措施,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
工厂建成后从生产竹筷、竹签、牙签、日用棉签等简易产品开始,逐渐开发生产竹制板材、工艺竹编等,同时上马
竹炭加工设备,充分利用边角余料,烧制竹炭,进一步增加收益。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工厂收益40多万元,解决了20人的就业问题,4户贫困户彻底摆脱了贫困。
“所有参股个人(集体)按比例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计件取酬,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到户增收方式带动实现增收。”田湾村村支部书记张太新介绍说。
同时,该村新建300千瓦光伏电站1座,带动60户贫困户年均分红1000—300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20多万元收入。此外,该村还利用赵老湾、刘中湾等闲置水田、水塘600亩,投入驻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发展稻虾、荷虾共养项目,在带动周围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有了收入,才能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益主要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家庭帮助、大病家庭救助、开展各类党建和社会公益活动等。目前我们村已初步形成成了‘村有实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人有致富门路’的产业发展格局。”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田湾村新任第一书记王伟微笑着说。
总结:田湾村通过创办竹器加工厂和竹炭加工厂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声明:图文源自中共商城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商城县农业农村局组稿编撰的《腾飞的翅膀——商城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材料汇编》一书,乡村干部大讲堂微信公众号、冰溪洋自媒体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丁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