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2007年纽约佳士得的一场春拍会上,一个鼻烟壶成为在场竞买人争相竞拍的焦点,这个鼻烟壶虽然重量不足300克,但是却精巧别致,色泽黄中带红,质地如玉。随后的一次次举牌竞拍让这个小鼻烟壶价格不断攀升,最终它被人以6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买走。一个小
2007年纽约佳士得的一场春拍会上,一个鼻烟壶成为在场竞买人争相竞拍的焦点,这个鼻烟壶虽然重量不足300克,但是却精巧别致,色泽黄中带红,质地如玉。
随后的一次次举牌竞拍让这个小鼻烟壶价格不断攀升,最终它被人以6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买走。
一个小小的鼻烟壶为何比金子还贵?爱好收藏的人一定能够给出你答案。
原来这个鼻烟壶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它取材于“鹤顶红”。这个“鹤顶红”并非是指我们在影视剧里常看到的顶级毒药,而是指盔犀鸟的头骨。
在文玩界,向来有“一红二黑三白”的说法,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三种动物的身体器官,“白”指的是象牙,“黑”指的是犀牛角,“红”指的是盔犀鸟的头骨。
从“红”“白”“黑”的排序我们不难看出,盔犀鸟头骨制品的价值高于犀牛角和象牙制品的价值。
据悉,一件精美的盔犀鸟头骨制品的价格可以是象牙制品的3倍以上。
2012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一个巴掌大小的盔犀鸟摆件被估计18万。
美丽的盔犀鸟
盔犀鸟原产于文莱达鲁萨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它们属于生存区域很狭窄的鸟类。
盔犀鸟一般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常绿阔叶林中,它们喜欢在热带雨林深处的参天大树上安家。
盔犀鸟属于犀鸟科鸟类,它是犀鸟科鸟类家族中体型最大的鸟。盔犀鸟体长110-120厘米,雄鸟体重3.1千克,雌鸟体重2.6-2.8千克。
它们喜欢雌雄成对生活,有时也会由几只鸟组成一个小群体生活,盔犀鸟奉行“一夫一妻”制,雌鸟和雄鸟很恩爱。
每年的1-3月或5-11月是盔犀鸟的繁殖期,它们会在悬崖峭壁的石洞、石缝或者树洞底筑巢。它们的巢很舒适,巢中通常会铺一些松树叶、杂草、羽毛等。
和其它鸟类相比,盔犀鸟不算是多产的鸟,雌鸟每窝仅产卵2-3枚。为了让雌鸟安心在巢中产卵,雄鸟会用泥将巢穴的洞口封住,仅留一小孔方便从外面喂食。雄鸟胃壁的最内层可脱落吐出,呈一薄膜状,雄鸟用它来贮存果实,供雌鸟和雏鸟食用。
雌鸟产卵后不会立即飞出,它会在巢内护卵。为了让将巢更安全,雌鸟会将自己的排泄物混着种子、朽木等堆在洞口。雌鸟会等到雏鸟孵化至羽毛接近长全时,才破洞飞出。
奇特的头骨为盔犀鸟招来厄运
人们之所以对生活于密林中的盔犀鸟“情有独钟”,是因为它的头骨太特殊了。
为了利于飞行,许多鸟类的头骨在进化过程中都变成了空心的,但是盔犀鸟的头骨却与众不同。它的头骨内部为实心,整个头骨的重量占了身体总重量的近10%。从外形来看,盔犀鸟的头骨就像一个大大的头盔,套在突出的喙上,盔突由角蛋白构成,坚硬如石。
更奇特的是盔犀鸟的脂腺可以分泌一种红色蜡质的液体,原本坚硬的黄色盔突,在红色蜡质液体的浸染下,有了一抹微红,最终头骨呈现出外红内黄的色彩,看上去非常鲜艳美丽。
这层蜡质液体也让盔犀鸟的头骨变得质地细腻,摸上去温润如玉。所以人们形象地称盔犀鸟的头盔为“红胄”或者“鹤顶红”。
“好玉还需巧匠雕”,质地细腻、温润如玉、色彩艳丽的“红胄”一经能工巧匠雕琢便成为各种各样的精美工艺品。而且因为“红胄”是实心的,所以雕刻起来更容易。工匠通常会把它们做成鼻烟壶、首饰盒、手串、佛像、观音像等。
“红胄”历史悠久
其实,“红胄”制品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已经超过了6个世纪。
早在元朝时,“红胄”就曾以贡品的身份流入我国。当时它的产出国把它作为礼物送到我国。“红胄”这种独特的小物件一出现就受到达官贵人的热捧。
明代时航海技术得到极大发展,而郑和下西洋让我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一时期有更多的“红胄”流入我国,用“红胄”制成的工艺品也越来许多,那时候王公贵族以拥有一件“红胄”制品为傲。
明朝中后期国力渐渐衰败,“红胄”的出产国不再向明王朝进贡“红胄”,而“红胄”制品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也导致“红胄”制品的价格不断攀升。
到了清朝,我们和“红胄”产出国的交往更少了,“红胄”很少传入我国,“红胄”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收藏家们对“红胄”制品愈发神往。
“红胄”制品不仅出现在我国,在英国、日本等地也曾发现它的踪迹。
活取头骨
小小的“红胄”制品被赋予了太多意义,它成了金钱、权力、地位的象征,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让盔犀鸟承受了无尽灾难。
为了取得“红胄”,捕猎者会悄悄深入盔犀鸟栖息的密林,然后模仿盔犀鸟发出“嘎克、嘎克、嘎克”的叫声,毫无防范之心的盔犀鸟以为同类在呼唤自己,会欣喜地从树上飞下来,可是等待它的却是“天罗地网”。
被抓后捕猎者不会把盔犀鸟带走,因为那样做太麻烦了,他们要的只是盔犀鸟的头骨。捕猎者通常会携带专业的切割工具,就地取骨。
为了保持“红胄”的色泽和质地,偷猎者在取骨前不会杀死盔犀鸟,他们会“活取”。
锋利的钢锯一点点地切割盔犀鸟的头骨,鲜血淋漓,盔犀鸟痛苦挣扎,巨大的翅膀不断扑腾,嘴里还发出阵阵哀鸣,偷猎者对此却视而不见。
整个取骨过程会持续半小时左右,被取骨后的盔犀鸟会被偷猎者像垃圾一样丢弃,他们扬长而去,只留下盔犀鸟自生自灭。
被取骨后,盔犀鸟面临死亡
盔犀鸟头部的巨大“红胄”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身体器官,它们在觅食、抵御天敌、争夺配偶和领地时,都会用到坚硬的“红胄”。可以说“红胄”的存在不仅为它们带来了美丽,同时也成为它们安身立命的保障。
失去了“红胄”的盔犀鸟多半无法存活。但它们不会立刻死去,寂静的密林里,它们只能无助地呻吟,痛苦地等待生命尽头的来临。
因为雄性盔犀鸟的“红胄”比雌性盔犀鸟更大,所以雄性盔犀鸟被猎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雄性盔犀鸟死亡后,雌性盔犀鸟和幼鸟失去庇护也可能面临危险。可以说,一件精美的盔犀鸟制品背后是一个盔犀鸟家庭的毁灭。
无情的捕杀让盔犀鸟濒临灭绝
神奇的“红胄”被不怀好意的捕猎者觊觎,带给了盔犀鸟无尽的灾难。
2012年,印度尼西亚执法部门曾在婆罗洲岛西部的一个机场查获了96件盔犀鸟死体,后来他们又陆续破获了更多此类案件,有时查获的盔犀鸟死体及制品多达数百件。
无情的捕杀,再加上盔犀鸟自身的繁殖能力不强,导致盔犀鸟的数量急剧减少,1950年盔犀鸟在新加坡区域性灭绝,如今盔犀鸟在全球的数量已经不足百只。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2015年,盔犀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保护物种之中,一切盔犀鸟工艺制品都禁止制作、销售。
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捕捉盔犀鸟的不是罗网,是利益;杀害盔犀鸟的不是刀锯,是欲望。“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为了避免盔犀鸟屡遭捕杀,我们必须抵制非法交易,只有市场不存在了,盔犀鸟才能免遭厄运。
丁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