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读创/深圳商报驻穗记者 姚嘉莉
日前,在全球超算高手云集的2020-2021 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上,面对多个用超算解决科学前沿问题的考题,暨南大学从全球300余支高校代表队脱颖而出,一路从预赛、初赛到总决赛,最终登上领奖台,首次问鼎ASC总冠军。暨南大学的“超算“”何以如此强大?记者5月14日采访了暨南大学代表队及其指导老师——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光华研究员。
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 Student Supercomputer Challenge)由中国发起组织,并得到亚洲及欧美相关专家和机构支持,旨在通过大赛平台推动各国及地区间超算青年人才交流和培养,提升超算应用水平和研发能力,发挥超算的科技驱动力,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大赛迄今已连续举行9届,共吸引了全球超过10000名大学生参赛,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大学生超算赛事。
ASC20-21超算大赛今年共有全球300余支高校代表队报名参加,经过预赛选拔有28支队伍晋级总决赛。总决赛争夺异常激烈,采用现场竞赛和线上竞赛相结合的创新赛制,有包括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21支中国大陆高校队伍参与现场竞赛,7支中国大陆外高校队伍通过云平台进行线上竞赛的比拼。
决赛要求各参赛队伍在3000W功耗约束下自行设计并现场搭建超算系统,运行优化国际通行基准测试、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脉冲星搜索PRESTO、量子计算模拟QuEST、神秘应用跨尺度预报模式MPAS-A等前沿科学与工程应用。总决赛期间,28支队伍还通过抽签分组形式完成超级团队赛,通过跨团队、跨地域合作,共同挑战新冠病毒演化预测赛题VENAS。
暨南大学代表队由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光华研究员指导并带领,参赛选手为珠海校区文咏濠(队长、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2017级学生)、谭宇晗(国际能源学院电气工程专业2017级学生)、赖梓萌(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2017级学生)、李嘉明(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8级学生)、胡靖(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2019级学生)5名本科生。
在本次大赛中,暨南大学代表队发挥出色,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量子计算模拟等多个赛题均有上佳表现,反映出全面、深刻的超算系统与应用理解能力以及出色的性能优化能力。
代表队的学生告诉记者,这次比赛夺得冠军有一点意外,但意外中也符合我们自己的期望。比赛现场有一些突发状况还是很惊险的,挺考验现场能力。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决赛前两天搭建集群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在学校使用的和在现场使用的情况不太一样,也就是说之前设计的方案用不上了,只能从0开始重新做,这部分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比赛前一天中午才终于搞好。
“总的来讲大赛能取得好成绩是7分实力+2分心态+1分运气。”杨光华谦虚地说。
但是,一步步走来,并不容易。杨光华介绍说,“从对大赛一无所知走到今天的大赛总冠军。算上本次比赛,暨南大学共参加了三次大赛。本次是第二次进入总决赛,首获桂冠。”2018年第一次参赛,初赛获第24名,未能进入决赛但获颁大赛二等奖;2019年以初赛第4名首次闯入总决赛,最终排名在清华、中大、北航之后,并将大赛应用创新奖和一等奖揽入怀中。因为疫情关系,ASC20与21合并,总决赛中同学们遇到各种困难,现场状况不断,好在同学们能够沉着应对、充分发挥水平,现场表现甚至超过平时备赛时的成绩,最终夺得大赛总冠军。
对于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来讲,超算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工具与平台,学院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均与超算密切相关。杨光华表示,因为超算、人工智能等领域进展飞速,未来我们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实力,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以应对新的挑战。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比赛最大的目标还是在于对人才的激励与培养,接下来将加快学校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和校级超算平台建设,为暨大学科发展、特别是新工科、医科等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审读:孙世建
丁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