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崇拜是人类原始社会最重要的自然崇拜的内容,“太阳”是世界的创造者、保护者、统治者和奖赏者,太阳神话是一切神话的核心。
太阳神,又称日神。关于日神是谁,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羲和,一种认为是勾芒。
人们供奉日神有两种含义,首先是指太阳本身,感谢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使人们得以生存。其次是感谢授民时的天文官员,他教民适时播种,使人们获得赖以为生的百谷。
很多地方都有太阳崇拜的传统,但目前在全国来看,能够形成传统和仪式的并不多。而且时间节点也不一样,有农历六月十九、三月十九或者二月初一为太阳生日的说法,其中还流传着各自不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北方很多地方以二月初一为太阳生日,也称“中和节”。“中和节”的具体内容就是给太阳庆祝生日。这是从唐代产生的。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德宗皇帝李适采纳大臣李泌的建议,下诏定二月初一为中和节,并在这天祭祀太阳,这也是唐德宗鼓励农桑,祈祷丰收之举。紧接着农历二月初二日是龙头节,俗称“龙抬头”,是祭龙、迎龙、敬龙的节日。
农历三月十九太阳生日的习俗则在东南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百姓会准备好三牲果品,向着东方,拜祭太阳,口中念着:《太阳经》:
太阳三月十九日生,家家户户点红灯;
太阳一出满天红,家家门前挂灯笼;
太阳明明珠光佛,四大神明掌乾坤。
明末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势如破竹,攻陷京都,朱由检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在煤山自缢。明朝皇宫内的皇族全被杀害,只逃出了崇祯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她隐蔽在一个尼姑庵里,落发修行。
因为三月十九日是崇祯皇帝归天的日子,也算是明皇朝覆灭的日子。这位三公主哀悼父亲的死难和亡国之痛,亲自编了一卷《太阳经》,在民间传散。假说三月十九日是太阳神的生日,让百姓都来祭祀,巧妙地瞒过了清朝的皇帝。
所以老百姓所说的太阳菩萨的生日,实际上是崇祯的忌辰与明朝覆灭的日子。异族的入侵和统治,对清初的明朝遗民来说,并不是历史的记忆,而是惨痛的历史经历。东南沿海士民为了纪念他而创造了太阳三月十九日诞辰话语。“太阳生日”的真实意义在于民众发泄对清朝的不满和思念前明的爱国情怀。
山东日照地区是中国太阳文化起源地和世界五大太阳崇拜起源地之一,素有“东方太阳城”的美誉。每年麦收后农历六月十九,日照老百姓就张罗着“给太阳过生日”。
民间还流传着“太阳生日歌”:
太阳一出满天红,照得大地红彤彤。
天上无阳无昼夜,地上无阳无收成。
太阳六月十九生,男女老幼应记清。
人们把新收割的麦子做成“太阳饼”供奉在神位前,点燃香烛,感恩太阳带来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祈祷太阳神保佑富足和安康。这一天在天台山羲和老母庙前,当地人们举行每年一度的“老母庙会”,祭祀祈祷,买卖交易,同时请来专门的戏班子表演节目。盛况空前,热闹非常。
祀日大典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感恩太阳,更有其深层次的意义: 首先,在太阳节保护自然的主线下,有助于打造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祥和氛围,促进和谐发展;其次,借助太阳节的平台,可对太阳文化加以整理和传承,努力发掘恢复太阳文化传统。
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