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我,莫非,某中学物理学年轻老师,前途美好,曾有十三人十八人次主动给我提过亲,其中十一回附有姑娘的照片,十一回都很漂亮,但都被我一一拒绝了,原因是我的心不在这上面。我志存高远,我感觉国家的教育有些落后,立志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做出点贡献。为此,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美国的博士研究生。签证办好了,飞机票也买好了,明天就要飞到大洋彼岸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可是突然,当天晚上出车祸腰椎被撞断,高位截瘫从此就要被“种”在病床上了。命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天上一下子跌入深渊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遭受如此巨大的灾难呢?因为一个茄子,我的自行车轧到了一颗壮硕的茄子上,因而向左摔倒在马路上被恰巧赶到的汽车撞伤。
我受不了如此巨大的打击,我想死,想骂娘,想摔东西,都无事无补,只好慢慢冷静下来。冷静下来就要思考为什么躲不开那罪恶的一秒钟——如果早一秒或晚一秒摔倒都不至于被汽车撞上,那么在这之前干啥了?仔细想,在这之前碰到一位熟人,和他打招呼用了大约一至五秒钟,如果不遇到就不会有事了,可见不幸的原因是见这位熟人了。可是再想,这不对呀!你为什么半夜三更在那里见他呢?在这之前又干嘛了?在这之前是在包子店吃包了,我本来想吃五个,结果前面六个人把一笼包子买完了,只剩下一个,如果多剩几个我就多用了八分钟,我就不会出事了。那么为什么不在家吃饭而在那里吃包子呢?原因是看歌剧了,看歌剧是因为校长有事看不了把戏票转给我了,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和一个学生谈话,和那个学生谈话是因为他在课堂上莫明其妙地大笑了。这样一路顺藤摸瓜地追下来,追到了学生笑,而学生为什么笑,却不知道了。
病残后,我万般无奈只好写小说。所幸的是我的小说写成了,发表了。一个学生看到后串联起一群学生来看我,其中就有当年课堂上大笑的那个学生。同学们为我干杯向我祝贺之后,我想起了问问那个学生当年为什么笑。他羞羞怯怯推说不为什么,我换个问法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他看见一只狗望着一进学校大门正中的大标语放了个“很响但是发闷”的屁,因而忍不住笑。
多年耿耿于怀于造成自己不幸的原因,追来追去原来是一声发闷的狗屁,你让我怎么想,你让我说什么?作品结尾的一段是这样的:
如今当我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都听见那声闷响仍在轰鸣。它遍布我的时空,经久不衰,并将继续经久不衰震撼莫非的一生。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有这一声闷响?
不为什么。
上帝说世上要有这一声闷响,就有了这一声闷响,上帝看这是好的,事情就这样成了,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七日以后所有的日子。
(作品写于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有这一声闷响?”
一个春风得意正在命运巅峰上的人,忽然一下子跌入命运的深渊,为什么?究其原因,原来是一声发闷的狗屁惹的祸。这就是《宿命》给我们讲的故事。
从本书题旨,或者说从命运角度看,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1、 命运的“宿命”性
“宿”指旧有、过去的意思;“命”指生命。宿命是指,人的命运是早已被注定、自己无法改变而必须接受的。
“早已被注定”,那么请问被谁注定?这里有起码有两种观点。一是被人格神注定。这里的人格神或者是教堂里敬奉的上帝,或者是老佛爷,或者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老天爷。总之,凡是你愿向其烧香叩头求其保佑的那个对象,就是人格神。二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超人力量。人的命运,不是某种超人力量提前“安排”好的,而是你所不知道的客观事物在运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里没有人格神的参与。
史铁生小说标题中的“宿命”,指的是后一种。作品开头就说:“现在谈谈我自己的事,谈谈我因为晚了一秒钟或没能再晚一秒钟,也可以说是早了一秒钟却偏又没能再早一秒钟,以至终身截瘫这件事。”也就是说,改变我命运的那一秒钟,既不是神安排的,也不是我所知道因而所能躲过的,而是某种客观的超人力量——万千因素因缘和合所“注定”的,所以叫“宿命”。
小说最后一段,当莫非得知导致他命运改变的最终原因是一声发闷的狗屁,他感到极为震撼。他激昂地向命运发出质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有这一声闷响?
“不为什么。上帝说世上-----”,这里的“上帝”就是指的超人力量,而不是基督教教堂里的人格神——虽然表面上他模拟了基督教的宗教语言。
2、命运的荒诞性
荒诞性的意思是指,对人来说庄严神圣的命运,却往往被某些莫明其妙的、极其微不足道的原因所决定,让人感到这是命运的恶作剧,是“黑色幽默”,让人哭笑不得。
小说中莫非的命运正在巅峰之上,一秒钟被改变了,原因为何?一声发闷的狗屁也!“狗屁”是史铁生独创的一个象征意象。平时人们常说,你那东西算狗屁!你那东西狗屁不是!这里的狗屁代表着被人轻蔑的、极其为人不屑的、不足挂齿的东西。但是,正是这样的东西竟然颠覆了你庄严神圣的命运,你又能怎么样?你不服吗?它已经成为现实,你不服也不行。这就是荒诞!
命运的荒诞性早已被作家发现并表现在作品中。我国读者所熟悉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中有一段著名的议论:“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莫泊桑感慨的是一串价值低廉的假钻石项链竟然颠覆了玛蒂尔德夫人的命运,而狗屁比假项链更“细小”更无价值,因此就更典型更荒诞!
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