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水浒传》里人物多,好人却是没几个;《水浒传》里每个人都有故事,精彩的也就那么几个。最为人耳熟能详的,武松算一个,林冲算一个。
我喜欢把武松和林冲放在一起对比,完成是出于莫名的趣味,似是在看一部武侠小说,一个快意恩仇的大侠和一个畏畏缩缩的怂货,都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水浒传》里,林冲有着偌大的名头,八十万禁军教头,虽是没有品级或者品级低微的武者,也可从侧面反应出林冲是个有真本事的人。书中,无论是林冲和鲁智深的相识,还是风雪山神庙“怒放的生命”,亦或是他上梁山后南征北战的战绩,无非是在用一个又一个事实来佐证林冲的“本事”。
可惜,不管林冲有着怎样彪悍的战斗力,都不能掩饰他骨子里的懦弱。许是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带坏了林冲,让这个本可以靠着强大武力傲视群雄的好汉,在言行中却如腐儒一般唯唯诺诺,想事情做事情总喜欢转八百个弯,或者摆出一副智者深思的面孔,让人着实喜爱他不得。
林冲的唯诺,在其出场时便表现了出来。初亮相时,吾等读者以为林冲是个豪爽青年,可没读几句,他媳妇就被高衙内调戏了一番。此等仇恨,是个男人都不能忍,何况是在小说里乎?林冲大哥冲冠一怒,忽地忍住,直把等着看他痛打高衙内的读者闪了个趔趄,what?这不符合“好汉”的逻辑啊?
林冲忍了,自己也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于是把怒气发泄到了同阶层的陆谦、虞侯身上,又是断交又是绝交的,端得是义正辞严。直到他被充军发配,一路上也是不爽利。
野猪林受了大苦遭了大罪,被好兄弟鲁智深搭救后依然前往发配之地,没想着就此开溜。路过柴进庄子,和洪教头比个武也是磨磨唧唧,话说你一个罪犯,哪怕是为了柴大官人图个乐,打也就打了,还顾虑什么面子武德。直到沧州草料场,被陆谦小弟一通大火把林冲所有的念想烧了个干净,他才上了梁山。
林冲上梁山也是个受气包,那么好的本领给王伦当小弟,要不是晁盖等人来到,怕是他这个小弟早晚会被王伦阴死。其后林冲随着梁山征战的事迹,偶有亮点,却不再出众了,他心甘情愿当了梁山门下走狗,即便是有自己的想法也从不表露出来。要不说人不能总憋着气,林冲大哥最后得了风瘫,由残废的武松照料,悄无声息地离世。
林冲人生的最后半年是由武松照顾的,也是作者刻意的安排。武松是什么人?是一个和林冲恰恰相反的人。这哥们,有仇必报,有怨必出。
武松先前酒后失手将人打死,直接一跑了之。柴进庄子上待了不如意的一年,归家时打了个老虎当上了都头。武松打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从中我们也可窥视武松的一二性格:松哥心肠狠,狠到喝几碗酒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松哥出手辣,辣到连老虎这种大牲口都要斗一斗;松哥粗中有细,小小运作便当了个都头,可见不是无脑的莽汉。
随后武松一路打杀,干掉了潘金莲西门庆,再血溅鸳鸯楼,把相干的不相干的人打杀了个干干净净,要说西门庆蒋门神张团练等人也是死得不冤,一个连牲口都不放过的人,你们招惹他干嘛?不是急着投胎吗?
我认为《水浒传》中最好看的便是武松的故事,他深切地体现着梁山“好汉”的本质:好人算不上,坏人算不得,只是人性善恶转换的结果。武松的故事读来痛快,尤其是有着先行出场的林冲的对比,更让人的憋屈郁闷之气一扫而光。
回到生活中来,我们每个人都想像武松那般,活得别那么憋屈,低谷时候来个高光时刻,翻身把歌唱,遇到欺负自己、羞辱自己、小看自己的人时,再来个雷霆手段,让他们跪在地上唱征服。
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总逃不过岁月的磨砺摧残。忽悠一天,我们发现:自己既没有武松那样的本事,也没有武松那般的洒脱,想学一学武松的小机灵劲,一不小心学成了林冲。于是乎,我们渐渐地消磨了脾气,对很多事情患得患失,前顾后虑,今天怕得罪了这个,明天怕惹恼了那个,没时间增长本领,花时间考虑人情世故。又到了一定阶段,忽然间看开了所有,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活在了自己的世界,然后为了钱财南征北战,从不想初心,也不想未来,看上去似是林冲一样提枪跃马潇潇洒洒,终也逃脱不了落寂。
其实,武松和林冲是同样的人生模式,古往今来所有人皆如此,闪耀、黯淡、平淡、消亡。不同的是,武松喜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林冲总是被逼无奈才会走出前进的一步。孰优孰劣无法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对错。
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们捧起《水浒传》,再读到武松和林冲的故事的时候,不禁产生了虚幻感。武松的快意恩仇和林冲的忍辱负重,不就是一个人内心中的两个自我吗?或许,《水浒传》梁山好汉的叛逆和被招安,正是我们向生活妥协、又不屈服于生活压力的过程。
原来,武松和林冲实则是一个人,他们之所以让我们难以忘却,不正是因为我们都经历过武松的快意和林冲的隐忍,在生活中不断的自我安慰、自我拯救吗?武松也好,林冲也罢,好也好,坏也罢,先做个人吧。
作品均为原创
请关注风舞鹰翎
何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