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5月15日,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下,由华中农业大学发起,中国农业大学等全国38所农林院校参与组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联盟为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社会组织,这也是国内高等农林院校落实新农科建设要求的一个创新之举。
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峰会现场(学通社记者 吴奕彤 摄)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融入到各类课程,育德于课,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李波、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在会上致辞。
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李波致辞(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与会各高校共同讨论并达成《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章程》,并通过联盟组织机构组成名单。张庆国宣布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成立。
教育部高教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宣布联盟成立(通讯员 侯国涛 摄)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希望联盟能够为增强学生服务农村、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做贡献。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致欢迎辞(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自愿组成的“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将着力推进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新农科人才培养质量。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青平教授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吴奕彤 摄)
作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联盟理事长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青平表示,这个联盟成立以后,我们要想各种办法为各个学校、专业课教师提供各种思政教育的支持,比如说交流、培训、示范课、案例、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
北京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孙华作“在课程思政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报告(学通社记者 张鑫琪摄)
上海交通大学李梁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张鑫琪摄)
在随后举行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梁分别以“在课程思政中落实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为题作了主旨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谭豫之、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董维春、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尹新明、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青平、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唐滢、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国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陈遇春、东北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张永强、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冯竟竟、吉林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寅、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林贤明副、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姜玉声、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系主任宋钰红以及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杨烨等14位学者结合各自高校工作实际分别作主题报告,分享各自在“新农科”建设中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改革探索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国华说, 每个学校可能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都有很多的素材,都有很多的案例,那么这些资源、案例都有可以来相互的共享,然后,我们备课的材料会更加丰富,效果会更加有针对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陈遇春认为,课程思政应该培养我们学生一种爱农知农的情怀。 这个联盟的组建促进了院校之间的协同,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协同,能够进一步彰显我们农业高校立德树人,以之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感。
湖北广电垄上频道
湖北农村广播全媒体记者杨晗 袁勇攀 通讯员 蒋朝常
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