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无限极说品牌:春节将至,正是糖果消费旺季。徐福记作为新年糖果最有名的品牌之一,被许多人的喜欢,但许多人不晓得徐福记的生长之路,无限极小编为您解读。如今提到糖果、糕饼,人人都说得出徐福记这个品牌,从广东东莞起家的徐福记,与在天津发迹的康师傅,
无限极说品牌:春节将至,正是糖果消费旺季。徐福记作为新年糖果最有名的品牌之一,被许多人的喜欢,但许多人不晓得徐福记的生长之路,无限极小编为您解读。
如今提到糖果、糕饼,人人都说得出徐福记这个品牌,从广东东莞起家的徐福记,与在天津发迹的康师傅,一南一北成为台商在大陆运营食品业成功范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家公司在2011年,就被雀巢以17亿美圆收购60%股权,但还好徐氏兄弟仍掌控徐福记40%股份。
四兄弟的“糖果王国”
徐福记前身是台湾的徐记食品,由徐家四兄弟:徐镨、徐乘、徐沆与徐梗共同创建。来大陆前,徐福记在岛内做了14年的糖果,被业内誉为“金字招牌”。
2014年,徐福记的销售额曾经打破60亿元,在十几年时间里,徐福记的销售网络掩盖全国,在每日产能超越1500吨。已经到了如此规模的徐福记,却非常的低调,不由令人对这家赚着13亿人钱的糖果企业愈加好奇,卖零食出身的徐福记凭什么这么赚钱?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地域的经济遇到瓶颈,岛内原材料、人工成本增加,使糖果的盈利越来越小。四兄弟磋商着到人工成本低的地方去开厂。最后,将“糖果王国”的大本营设在中国大陆。制糖原料、香料、棕榈油等从东南亚进口。
福建、广东占有50%的大陆消费市场,是零食业者必争之地。1992年,四兄弟在东莞租了一块地,搭起几间厂房,负责糖果代工,公司一切代工糖果全部用于出口。
当时,大陆的糖果市场还没有成形,只要过年,大家才会买糖吃。随着经济发展,大陆消费者收入增加后,对糖果糕饼的购置才能也会随之加强,他隐约感到时机来了。以外销市场为主的徐家兄弟,决议抢占大陆市场。徐福记的品牌正式降生。
如何设计具有品牌特征的风味,成了徐福记的难题。徐乘看准了中国人爱过喜庆节日的传统,专为设计了新年糖,结果一炮而红,成为中国新年糖的代名词。
“三张王牌”抢占市场
王牌一:软糖
当时的国内糖果市场的主流是奶糖,软糖一登陆卖场,却全场惊动。接着又陆续上架冰糖、什锦糖……对软糖来说小孩子喜欢吃,市场容量大,又没有几企业参与竞争这个成了徐福记的第一张王牌。
王牌二:销售
徐福记打品牌战初期,碰到多起仿冒产品事情。很多仿冒商拿一个徐福记的箱子,里面摆上其他公司的糖果卖。于是徐福记决定,用“品牌专柜”的方式,在各大销售点用桶子装满散装糖果,配上精巧的海报,能够快速让人记住这个品牌
王牌三:价格
疾速翻开市场之后,徐福记没有停下来。推行产品“统一价钱”战略,是徐福记获得市场份额的第三张“王牌”。当时国内买散糖,同一品牌的糖果,假如类别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分类称重结账,很费事。
而消费者只需记住徐福记的糖果都是一个价钱。再加上徐福记的产品多种多样,消费者的需求一下子得到满足。
产品太好卖,代理商变相提价,终端市场被搅浑了水。2000年,徐乘重新考虑徐福记的战略定位,决议不再单纯地依托代理商,转向与卖场树立直接的供销关系,直接掌控消费终端。
从2000年起,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连锁超市纷繁进驻中国。徐乘看准机遇,将徐福记专柜开进这些大卖场,慢慢翻开了财路。短短几年,徐福记将触角伸向了天山南北以至青藏高原。除了大卖场跟进之外,徐福记还构成了单体店、便利店、代理商、小商店等渠道。
从1998年到现在,徐福记一直保持着国内糖果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
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