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榆树市酿酒历史悠久,据《榆树县地名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五棵树建起了“沈家烧锅”,已有300多年历史。据《吉林史志》记载,山东人姜言润(乾隆年间生,约1787年-1845年),世代以酿酒为业,后来迁至伯都讷厅(今松原地区)
榆树市酿酒历史悠久,据《榆树县地名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五棵树建起了“沈家烧锅”,已有300多年历史。据《吉林史志》记载,山东人姜言润(乾隆年间生,约1787年-1845年),世代以酿酒为业,后来迁至伯都讷厅(今松原地区)孤榆树屯(今榆树市区)居住。他经过几年的筹备,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在榆树开办了聚成发烧锅,年生产白酒近百吨,酒度达60度以上。这种曲酒因其风味独特,酒气清洌,既可为百姓人家喜庆助兴,又可抵御东北的刺骨寒冷,当时深受人们的喜爱,烧出来的酒在榆树很有名气。
在姜言润的带动和影响下,同治元年(1862年)榆树各地已发展酿酒作坊37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增至到52家,年产白酒上千吨。
日伪时期(1931年—1945年),榆树市有烧锅176家。民国三十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战争的需要,疯狂掠夺粮食,酿酒原料极缺。为了维持白酒品牌不倒,全县16家烧锅组成一个组合,仍然叫聚成发,继续坚持着民族工业的酿酒事业,传承着其独特的传统工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榆树解放后,聚成发烧锅改称榆树县造酒厂。
榆树钱酒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诸香谐调,幽雅怡畅,细腻丰满,回味爽净。
榆树钱系列白酒属于浓兼复合型白酒,同是因地域特点及人文因素,与其它浓香型白酒有着不同之处。相比较来看,榆树钱酒更具有醇厚、幽雅、净爽、怡畅的北方地域的独特风格,更具有低酸、低酯、低卫生指标值的健康理念。在风格上也衍生出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香型。例如,以半石半泥筑窖,浓酱同步发酵工艺生产的兼香型白酒“北方粮液酒”,以三高两低芝麻香型白酒工艺、用麸曲法生产的“百都春”等。
理化指标
总酸(以乙酸计)/(克/升)≥0.55
总酯(以乙酸乙酯计)/(克/升)≥1.00
己酸乙酯/(克/升)0.40—1.90
工艺特色
榆树钱酒采用当地矿物质丰富的黄粘土干打垒建成的窖池为发酵池,酿出的酒独具北方酒的清冽、净爽,饮后顺喉舒适,有别于南方酒的粗辣;以脱壳的红高粱、小麦、豌豆、等为酿酒原料,能产生较高的糖化力、发酵力和蛋白分解力,是榆树酒特有香型的重要因素。主要原料高粱要用手工石磨磨成4—8瓣,采用手工能够有效掌握力度,4—8瓣有利于缓慢、长期稳定的发酵,保证了酒的营养价值;以人工踩制的中温曲为糖化发酵剂,大曲要磨成小豆粒大小才能使用。同时采用混蒸混烧老五甑工艺;低温入窖、缓慢发酵、文火蒸馏、看花摘酒。所产之酒达到65度以上,入库装入木制酒海贮存后,会赋予原酒以特殊的香气。聚成发烧锅将这种按大渣、二渣、三渣、回糟和入窖发酵,出窖后加入新料变成五甑材料的独特工艺,定为五甑工艺,有别于当时的其它烧锅采用的清六甑工艺,后来这种工艺被称为榆树钱酒“老五甑”技艺。以此工艺生产的白酒,酒味清醇,香味悠长,开创了北方酒独有净爽风味。
绿豆酒--特色白酒
五加皮酒——全国名酒
特色白酒——浙江莲子酒
中国国酒茅台——中国名酒
大直沽烧酒——津酒
习酒——尤物移人付酒杯
地方特色酒--温州老酒汗
酒中老夫子,孔府家酒
醉朝阳——凌塔酒
朝廷贡酒——老龙口
看温州人怎样“做酒”
黑龙江农垦名酒--军川白
天赐名手,地赐名泉——宋河酒
王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