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其实以前,重庆主城的人力三轮车是很多的,有巴南区的李家沱、沙坪坝区的陈家桥等,区县的有大足区、万盛等都是有的。只不过,很多人力三轮都退出了市场,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毕竟这种交通工具无法满足安全又快捷的要求。所以,2015年的开始,巴南的人
其实以前,重庆主城的人力三轮车是很多的,有巴南区的李家沱、沙坪坝区的陈家桥等,区县的有大足区、万盛等都是有的。只不过,很多人力三轮都退出了市场,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毕竟这种交通工具无法满足安全又快捷的要求。所以,2015年的开始,巴南的人力三轮就慢慢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如今,在沙坪坝陈家桥,还有数量不多的人力三轮在运营。
人力三轮在夏天的时候,因为没有制冷设置,就很少会有客人来光顾了
上图就是陈家桥的人力三轮车,看的出来,这么普通的一辆三轮车,也是有牌照的:
牌照上面写得很清楚,是可以载人的,是运营的三轮车,动力只能是人力,范围仅限于陈家桥。
有句话说的好,一切存在都是有道理的。既然有人力三轮车存在,就有市场。实际上,陈家桥因为是老城区,街道窄、人流量越来越多,给交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而这种人力三轮车的出现,至少可以解决三个问题:
1.缓解交通压力,人力三轮个头小,在车多路窄的情况下显得非常灵活轻便。
2.没有起步距离,可以跑遍陈家桥每一个角落。不像公交车,有固定的站台,站台与站台之间不能停车,生活在两个站台之间的人,就很不方便了。也不像出租车,有个起步价,对距离短的人来说,就很划不来了。也不像电动车摩托车,还需要自己花钱置办,后期的油费、充电费等各种费用,还要时刻注意防盗,非常不省心。
3.随叫随停,随叫随到,本地人,热情,服务态度好。
有了以上三点的优势,就弥补了不能远距离行车、安全性能不高等缺陷,毕竟,你如果要去沙坪坝或者解放碑,你也不可能去叫一辆人力三轮。
上图是正在寻找客人的人力三轮车。
社会的发展,总会让一部分人落伍,他们或是因为经历、家势、学识等原因落伍的。比如上图中的车夫大哥,不会开车,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如何在这个社会生存呢?如果细究起他的这些原因,固然是他自身的因素占多数,但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是会给他很多温暖的。因为,这位车夫大哥愿意吃苦的意愿还在,是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的。
汗水换来的金钱,是值得称颂的。
上图是1号人力三轮车,停在一片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之间,非常显眼。人力三轮在下雨天,有顶棚的优势能为他揽到不少的生意。
主城最后的人力三轮车了,希望能够被自然淘汰。
其实陈家桥的这种纵横交错的小巷子,是很适合这种人力三轮车的,只不过,三轮车夫们,也要加强学习,了解基本的道路交通规则,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乱停车,不占道慢悠悠地晃,总之,在运营的时候,不去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自然就不会被反对了,相反,还会得到理解和尊重呢。
和车夫大哥(有的可能叫大爷比较合适)聊了聊,发现他们都是乐观派,对目前的生活也是比较满意的,并且为自己还是个有用之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试想一下,我自己的幸福感都远远不及这几位大哥。
也许,这就是劳动的快乐吧。
马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