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小编总是被嘲笑:那么大的人了,还看熊出没!其实小编看的不是熊大熊二,而是光头强,那个头上没毛的倒霉蛋,总是让小编想起在大兴安岭砍木头的日子,虽然没有被熊大熊二追,但是也被野猪吓得魂不附体,后来又被护林员撵得抱头鼠窜。从2015年起,大兴安岭
小编总是被嘲笑:那么大的人了,还看熊出没!其实小编看的不是熊大熊二,而是光头强,那个头上没毛的倒霉蛋,总是让小编想起在大兴安岭砍木头的日子,虽然没有被熊大熊二追,但是也被野猪吓得魂不附体,后来又被护林员撵得抱头鼠窜。
从2015年起,大兴安岭最后一名伐木工走出了山林,有组织的伐木彻底停止,原始森林终于得以休养生息。更好的消息来自今天:内蒙古满归林业局高地林场在林区全面停伐后,积极带动在林场工作的职工,发展木耳、猴头菇灵芝栽培产业,每年的收入也很可观。
据林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林场已经收获干品木耳5000斤、猴头菇1000斤、灵芝600斤,产值达到28万元,职工积极参与经济转型的热情高涨。
有了稳定且不菲的收入,伐木工不会再回到山林砍木头了,就像光头强能养蜂卖蜜,也肯冒险天天被熊大追了。
小编吃的木耳都是来自大兴安岭老家的馈赠,所以不知道价钱,但是在小编上山采木耳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斤干木耳是可以换50斤一袋白面的,猴头菇更贵,一斤干猴头,至少能换两袋白面,小编上山一天也能采个三五斤,见过最大的猴头菇,比人的脑袋还大。至于灵芝,那是传说中的东西,除了酒瓶子里,小编没见过实体。
早在伐木工走出山林之前,内蒙古东部区,尤其是大兴安岭林区,就已经兴起木耳人工种植:用价值不高的次生(不是原始)柞树,挑碗口粗细的,截成两米左右(当时称为“木耳段”),在上面刨出小洞,填上木耳菌,放在房前屋后,勤快一点的定期浇水,有的干脆就等老天下雨,每年也能收获比上山采集还多的木耳。
干品木耳5000斤、猴头菇1000斤、灵芝600斤,产值达到28万元。这个数字,小编认为不准,或许是木耳品相较差,如果有野生木耳的品相,5000斤干木耳,就能卖50万元(小编老家的人说,野生干木耳,没有一两百块钱,买不到一斤)。
小编致电老家——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得到的答复是:现在已经不用柞树做木耳段了,都改用塑料袋装锯末,而且也不露天放置,都建起了大棚,有的还烧火加温,好大棚冬天也能出鲜木耳。家有多少个大棚,那也是财富的象征。倒是山上的野生木耳价格一直在上涨,反而没人卖了,都留着自己吃或者送人,市面上的卖的,都是人工养殖的,最好的也不过就是用传统“木耳段”种出来的。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新华融媒公众号
马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