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现在我们看的古装剧中经常会有骑马、牵马的镜头、桥段,但是拴马的镜头却不多,大家可能也未曾注意过。在古代,人们将马匹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周边产品”就是拴马桩了。最早,古建筑是没有固定的拴马桩的,房子旁边的树、桩或是石头
现在我们看的古装剧中经常会有骑马、牵马的镜头、桥段,但是拴马的镜头却不多,大家可能也未曾注意过。在古代,人们将马匹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周边产品”就是拴马桩了。
最早,古建筑是没有固定的拴马桩的,房子旁边的树、桩或是石头等,只要是能固定缰绳的都可以用来拴马。后来驿站旁常设立有很多拴马桩,加之北方的游牧民族有骑马狩猎的习俗,催生了拴马桩这一特殊的建筑构件。
北方农民认为拴马桩是富裕的象征和标志,所以对拴马桩很爱护,这也是大量的拴马桩能够产生并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现存的拴马桩主要都是来自元、明、清时期,而地理范围上多来自内蒙古及与之相邻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以及东北的辽河流域等地。至今这一建筑雕塑形式仍广泛流传于陕西渭南乡村。
拴马桩在陕西省渭北高原上的澄城县分布尤为密集,是一种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的产物和缩影。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它逐渐成为了宅院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到装饰的作用。
拴马桩一般都是竖于大门外的两侧,整体主要由基柱、台座和柱首3部分构成。
基柱的高度一般都超过2m,多数是四方形或八边形柱体;整体石料多用灰青石、黑青石和细砂石;柱身多为毛坯或席纹、横纹雕凿、无纹饰,也有通体阴刻斜纹的,常见文字有“泰山石敢当”等。
台座部分起到承托桩首的作用,也是整个桩体浮雕与线雕最为精致的部分,多刻有花草、八宝等图案,寓意吉祥,如刻有海水山石,有寿山福海之意。
柱首是整个拴马桩造型最多、最重要的一部分,一般都是圆雕,雕刻形象分为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和人物动物组合类4种。
其中,植物类型的拴马桩形式比较简单,雕刻的多是摩尼珠、桃或瓜。
动物类型的分为狮子型、猴子型和鸟(鹰)型。
经典的狮子造型自从汉代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是“吉祥物”的代表;猴在古代民间有“避初马瘟”的俗信,另外在拴马桩上雕猴也有“马上封侯”之意;鸟在古代西北文化中代表了亡者,拴马桩上雕刻鸟除了彰显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外,也是强调他们对于鸟的崇拜。
人物类型的分为西域胡人形象、蒙古人形象和汉人形象。胡人形象特点在于头饰和编发;蒙古人形象特点在于帽侧戴花、耳环、云肩和环状编发;汉人形象特点在于马甲、盔衬、女子的发髻和童子帻。
人物动物组合类型的分为人与狮,人与马,人与鸟以及人与象,其中最常见的是人与狮的组合形式。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等级观念很强,拴马桩也“不出意外”地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彰显身份地位的功能。
古时候,由于华表常被用于宫廷建筑和高级别的陵墓建筑前方的位置,而拴马桩都是古代住宅前的雕塑,所以民间为了达到既能弱化华表规制,又能显示身份的目的,将拴马桩做成了从整体结构上看像是缩小版的华表与石狮子的有机结合的外观。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称其为“望柱”也有一定的道理,因其同门前置石狮、铜麒麟,阙楼与华表有相同含意。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近代以来,汽车等新的代步工具逐渐替代了马,民间的拴马桩也就越来越少了。
如今在现代建筑的中式设计中,拴马桩依旧是常见的装饰元素,在室内外设计中依然有很多的应用。
医学上的“拴马桩”
老百姓常说的“拴马桩”“福耳”,在医学上称为副耳,在普通人群中并不罕见。
副耳是属于外耳发育畸形的一种类型,一般是天生的。人体外耳的发育来自胚胎时期称做第一腮沟的结构组织,当第一腮沟发育“过度”,就会在耳廓前多长出这么一个小肉柱子,也就是民间传说的“拴马桩”。
有些人可长出一到多个,形状也可有多种多样,如米粒状、有柱状,还有带蒂息肉样或分叉等。副耳的位置常在耳屏周围,甚至少数人长到颈部等非耳前位置。
副耳本身不会带来听力及其他健康损害,但如果被人嘲笑,会对心理造成压力,出现心理障碍,可以通过手术切除。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任何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或需求,欢迎联系我们咨询。
易盖房诚邀全国家居、建材商、施工队、装修队加盟入驻,详情请致电:400-011-2014;
点击下方“查看更多”即可进入易盖房官网,轻松获取数百套免费别墅设计图纸!
马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