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张鸿钧艺术简介:号抱一阁主,一九四四年出生于陕西泾阳一个节义昭彰、耕读墨风之家。其幼承家学,醉心书画,少时已名斐乡里,后就职于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高级美术师、著名书画艺术家。历任陕西华联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陕西
张鸿钧艺术简介:号抱一阁主,一九四四年出生于陕西泾阳一个节义昭彰、耕读墨风之家。其幼承家学,醉心书画,少时已名斐乡里,后就职于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高级美术师、著名书画艺术家。历任陕西华联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顾问等职。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约半个多世纪岁月,张鸿钧先生对书画艺术执着追求,矢志不移。他临风古今名作,幽探先贤之神,以神得意,以意立风,师心不泥其迹,入古能出新意,形成自己刚健傲岸、气韵沉雄、飘逸奔放、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其画作丹青,色彩温雅、笔墨洗炼、形神兼得、意境深远。
先生学有宗基,自拓门径,为人朴实笃诚,虚怀若谷,浮名浮物,视若云烟,文采博学,德艺双馨。其作品常作为国际馈赠礼品,多次赴域外交流展出,受到国家领导、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为海内外著名博物馆、纪念馆陈列珍藏,为诸多名胜题匾、勒碑上石。
张鸿钧先生,工书娴绘,诗文音律,颇为极致。他阅尽半个多世纪岁月,焚膏继晷,潜心书艺画道,将其独特的体会尽展其蕴,而扬共蓄,终形成他个人独有的风骨流韵。
他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刻苦求索,书画就是他一生的目标之志,他说:“墨魂可洗浮华,画髓能润心灵,这份情怀是我的精神所托,是我的人生经历及对生活的感悟。”他还说“揽清风以盈袖兮,乐书画而开怀,我愿为之追求一生,如一泓清泉,川流不息,永无止境。”
舒同(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大师):
舒同先生看了鸿钧的字,评价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很有功力!"并题词:"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及"翰墨缘"相赠。
书海轶事——循循善诱、受教楚图南老先生
1991年10月,受全国侨联的邀请,"陕西华联书画艺术研究院"赴京举办的"侨友书画展"隆重开幕,时任陕西华联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的张鸿钧先生与罗国士、石宪章、庶人等书画名家赴京参加展览,引起巨大反响,受到各界如潮好评与瞩目。
展览期间,受原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先生的邀请,鸿钧先生来到楚老府上,与酷爱书法并擅长翰墨的楚老一起交流探讨。
楚老不仅是我们国家杰出的领导人,还是一位治学严谨,并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书法家、学者。他热爱书法艺术,书法成为他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老在旧体诗词和书法上造诣深厚,其书具有庙堂之气象,取势中正,字如其人。
对于鸿钧先生的书画作品,年已92高龄的楚老大为赞赏,他说:"你这书作运笔娴熟,章法得体,结构华贵,炉火纯青,如此年轻,日后必成大器!"楚老谦和善谈,惜才爱才,对于鸿钧语重心长,将自己对于书法的深刻理解毫无保留,徐徐道来,一时聊得兴起,不知不觉中就超过了医生规定的交谈时间,面对秘书的提醒与催促,楚老仍不愿停下来,后来还是鸿钧先生担心楚老身体,才不得不与楚老话别。第二天楚老还专程让秘书给鸿钧送来一幅四尺墨宝以作纪念(千秋怀抱三杯酒,万家忧乐到心头。),令鸿钧感动不已。楚老的大家胸怀与鼓励亦成为鸿钧先生日后在书道一途中永不磨灭的光辉与指引。
楚老馈赠张鸿钧先生墨宝
《名家点评》:
何海霞(著名国画大师):
何海霞先生执鸿钧之手叹曰:“君之画,笔墨传神,颇有灵气;六屏草书,气势磅礴,柔中含刚。”
牟玲生(中共陕西省委原副书记):
鸿钧同志从一个朴实无华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德艺双馨的书画名家,是他个人勤奋笔耕的灿烂之花结出的丰硕之果,也是党和人民精心哺育、同窗师友相互切磋玉成之功。
鸿钧学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失法,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因而他的书画,大都神态奇异,精神飞动,笔力遒劲流畅,墨韵清秀端庄;字字如行云流水,婀娜多姿,神采奕奕,大有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之势,颇受方家赞誉。
钟明善(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鸿钧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首选了书法这个最难修炼的艺术门类,笔耕不辍,由技入道,逐步进入了较高艺术境界,找到了书法艺术中的自我,创作了大量精彩的艺术佳作,奉献于大众,也奉献于自己。
鸿钧在书画方面路子走得非常正,就是始终坚持传统,特别是在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篆书,每一项都是严格地写传统,所以他就有更广泛的受众,也就有了跨年龄差别的对他的认同感,也就产生了他的书法持久的魅力。无论外面如何流行什么新潮书法,鸿钧始始终默默地坚持传统。再有,鸿钧的心态非常好,有一股“静气”,人难得有静气。特别是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中,他依然能安安静静地写字,调养自己的心。所以鸿钧的字画,静气,这是他最大的特点。再就是“雅”,“雅俗共赏”、书卷气、文化气,这是我的体会,让我很感动,所以我也在向他学习。
鸿钧对唐楷、特别是对欧阳询楷书的钻研所打下的深厚坚实的笔法、笔势、结字、字势的基本功,他能以欧体为基础,笔法上写得更提拔、舒展,结字中宫收紧中多具辐射体势,所成之字斩截爽利、刚毅劲健,这一点也正是他性格清秀于外而刚强于内的物化。
鸿钧喜欢创作巨幅大作,读之令人震动、令人惊叹、令人佩服。他的草书以岳飞《出师表》笔法笔意书写的苏东坡《赤壁怀古》四条屏、苏东坡《水调歌头》四条屏,读之令人心随笔动。他秀婉而舒缓的笔势书写的行草书,陶渊明《归去来辞》四条屏、周敦颐《爱莲说》四条屏、李太白《将进酒》八条屏等更显出他心态的平和,静气与雅韵飞扬正在楮墨之间。
他从于体草书得到笔画转折之妙所书写的八条巨屏岳飞《满江红》、八条巨屏文天祥《正气歌》、十二条巨屏白居易《琵琶行》等在力感表现和收笔蓄势上都可见其学古不泥、寻找自我“心线”的努力与成果。鸿钧所书《兰亭序》六条屏与《历代论书诗》四条屏可以看出:他在吸取王羲之行楷书精湛技法与静气雅韵的同时,努力增强其笔势、字势的阳刚之气,写得撑挺大度、爽利劲健、个性鲜明,这一点也正是他性格清秀于外而刚强于内的物化。
鸿钧的画作不多,但他的画色彩温雅,笔墨洗炼,形神兼得,这是他非常有潜力的方面,我总鼓励他多画一点,不要浪费了才华。
赵振川(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鸿钧同志是一个十足的性情中人,爽直而诚挚,乐于助人,尤其是在“以文会友、地久天长”传统文人处世准则方面的践行,难能可贵,令人钦敬。
鸿钧画意纯青,书品磅礴,精粹尺幅,诸体皆化;桓桓巨榜,壮夫独立,其梦寐所求,乃在调和中寻觅对比,变化中神追统一,流畅中略显苍涩,古拙中自生新芽,交织纵横中挥扬出统一和谐之美感;文雅清风入怀来,怡人怡心,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他的书作画意纯清,意境深远,亦如其人十分的雅致,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元素在线条墨彩构图间灼灼生辉。由此可见,鸿钧追求书画艺术大同境界的初衷愿望,以“文如其人”来评判这些付梓出版的作品,对于鸿钧来说十分贴切的;他在书画艺术领域的作为,也以灵性涌动和辛勤汗水的超常付出,在书画界最终拥有一席之地,闪烁着皇冠般霞霭异彩。
鸿钧先生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奉行的是“聪明”而非“机灵”,“圆通”而非“圆滑”的处世生活观。他为人谦逊,笃诚,虚怀若谷,从不张扬,不求名趋利,朴素无华,诚若他所言的“先学做人再谈此道”的至论,书品与人品俱佳。
吴三大(原陕西省书协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
鸿钧在书画方面是一位虔诚而执着的追求者,并且是用自己的心血去实践着自己的心智。他为人非常厚道,就像他在从事书画艺术方面一样,是一个兢兢业业、为人淳朴、做事淳朴的人,对事业也是非常执着努力,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敬重他。
鸿钧书法如锥画沙,外柔内刚,五体俱佳,兼收并蓄,崇古尙法,彰显精神,堪称心画。鸿钧非常重视传统,用传统来表现他自己的心志、时代精神。他笔笔都讲出处,字字都讲源头,可以说是一个传统的追随者、宣扬者和开拓者。
鸿钧的绘画清秀而无脂粉之气,画的厚重又不乏以一顶十的笔墨情趣。他在画中捕捉着一种信息,捕捉着我们中国传统文人那种表现理想、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澎湃精神,表现力非常到位。
王改民(中共陕西省委原秘书长、原省书协副主席):
我和鸿钧先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他的书法经过长期的磨练,他的草书主要是从“二王”入手,然后在于右任书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之后还吸收了很多大师的优点,比如赵孟頫等。他是一个苦学派,一开始就默默地临帖,所以他的笔力很强,基础很好。其次,他在吸收他人优点之余,拥有自己个人的风格。他还书画双修,他的画作很精彩,这可能和他在书法上长期的功底有关系。鸿钧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滋养了他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应该说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艺术家。
赵建文(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展览中心艺术总监):
鸿钧先生是一个很本色的人,他的本色既表现在他为人处事的本色上,又体现在他的文化艺术的本色上。他又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因而他就更多了一份责任和时代的担当。他以半个世纪的岁月,用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传承和延续着其文化的生命。
艺术渊深,造诣精邃,闻名遐迩的鸿钧先生,其书法作品,得见其行书造诣高古,非同凡响,观其笔锋的流畅,气骨的爽健,有着飞鸥戏海潮、舞鹤游碧天之致。潇洒飘逸,出尘脱俗,远远不是语言文学能够形容的。
而他的画作,烟霞岚光,澄月怀古,雨露万方,绽霜吐辉,醍醐灌顶,朗月耀眼,哲情真谛,墨渍楮,充盈毫端,发挥着艺术意义上振聋发聩的作用。
他书画没有矫揉造作,给人一种大气、整齐和浩然之气。他没有雕虫小技,没有哗众取宠,他以他的真实情感和对文化的真实体会,去表达文化的真实性;用文化的魅力来陶冶人们的情感,创造美。同时他自己欣赏美,也给别人一种美的感受。表现在他的大美、文化之美、崇高之美、神圣之美,真实也是他的中国文化美。
鸿钧先生的书画诗文,是对情感的讴歌,是对生命的礼赞,是心灵的一种昭示,是一种文化形态凝固体乐舞,是一种艺术王国灿烂文化形态,他用真实来打动人,他用真实来维护和提升自己的情操,也提升自己的艺术。
书画气度的宏伟,文化胸襟的博大,艺术思想上的高明超越,真可谓包乎天地,无所不容,也无所不融,这种精神境界,实令人莫能测其涯也,无由窥其渊深。尤其是鸿钧先生心地赤诚,胸襟旷达,旗帜鲜明之“堂堂正正做人,刚刚强强处事”和“无意多眷勤,不负苦心人”生活精神,及其书其画其人品,随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车轮日益精进,与时俱辉也。
李沙铃(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著名诗人、作家):
鸿钧是个实诚人,遇人话语极少,自小爱上书画,以土为纸,以水为墨,以麻为笔,真草隶篆,兼而并之。又走进画池,久而久之,书画俱佳。
他的书画给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空灵神感,可以意会而很难言传,中国文化的深刻正是如此。
他不一般见识、不沉醉名利,很有一点“隐士”风度。他虚怀若谷,总是恨己功夫不深,面对桌案,默默然劳苦,总是对自己说“还差得远哩!”
袁多寿(著名戏剧作家、原供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几十年的刻苦钻研,各方面的探索求教,终于使鸿钧先生柳、欧体风骨的基础上,深得右军笔态。目前他的行草确已达到点曳俱工,裁成极妙,状若断而连;势必束缚心胸,必须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尤注意现代意识之注入,创造新的意境,因之对当代书法,进行博览探求,经过长期钻研,特爱于右任公的行草墨宝。喜其潇洒灵动,博大闲散之风貌。慕之既深,求之倍切,除了不断临摹控求其神魄外,即平日接物待人,亦皆多所追求。
鸿钧于书于画,均有深造,更可贵处在于为人朴实无华,虚怀若谷;今仍持书生本色,毫无世俗习染,无媚骨,不凌人,不趋利,恭谨接物,广采博学。
雷晓剑(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副秘书长):
字如其人,第一眼看到张鸿钧老师的书法作品就有这种感觉。
鸿钧老师的书法有一种静逸和谐之美。纵观其作品,章法布局相承相接,楷书俊秀挺拔之意,柔中有刚,宁静,力道有功;隶书参差落笔,其姿态飘逸,笔下线条苍劲自信,不落俗套;篆书结体紧凑,笔意新锐;行书线条神态各异、丰富多变,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草书绵婉使转,疏密有致,于笔法中体现着线条的动静之美。
书言志,画言情,张鸿钧老师的国画,透露有文人墨色,温和典雅,意境深远。他的山水花鸟作品中书法笔意的应用,使画面情趣盎然,娓娓动人,彰显了其宽广的视野以及蓬勃的气质。
书如其人,画如其人,不胜张扬,不屑浮名,潜心创作解读传统,独悟艺道,入古而出新意,这就是张鸿钧老师。
张鸿钧先生作品欣赏
张鸿钧先生作品欣赏
张鸿钧先生作品欣赏
张鸿钧先生作品欣赏
张鸿钧先生作品欣赏
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