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18种手机摄影构图,马上成为摄影大师!
在自动化相机的时代,你可以让相机自动曝光,也可以找美化软件自动美化,但你绝对躲不过构图。
用镜头对准什么样的风景?对美景又要如何取舍?这个过程绝对没有自动的程序来帮你!成功的构图对于最终获取一张出色的照片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将一副照片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照片的构图就好比人的骨架,构图是摄影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构图实际上就是安排整个画面的布局,去发现并体现整体中的多样性。
1九宫格构图&黄金比例构图&黄金螺线构图
1)九宫格构图
类似于中国古代八卦九宫图,横竖三等分,
形成9个方块,其中4个交叉点就是视觉中心点,
裁剪构图的时候,把主题展现的事物放在交叉点上。
九宫格构图又称为“井”字形构图,是根据黄金分割原理得到的一种构图方式,即将被摄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使整幅画面显得既庄重又不拘谨,而且主体形象格外醒目,“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通常情况下,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因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能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但不应太过受限于规则,还应该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力争使画面呈现动感与变化,使整个画面充满活力。一般说来,画面中的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比右面强。
2、黄金比例构图
和上面的九宫格构图法类似,
其实九宫格构图法就是简化的黄金比例构图法。
四个交叉点就是黄金比例点,
就是图片的焦点和视觉中心。
3、黄金螺线构图(斐波那契)
自然界中最美的神秘法则 1 1 2 3 5 8 13 一次类推,
后面的数值都等于前面两个数值的和。
同时越靠后临近2个数的比比值越接近黄金比例:0.618
2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一种导向性很强的构图方式,它将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因最长的对角线可以将欣赏者目光明显地引向某事物,引导人们的视觉到画面深处,所以优点是: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3 三分之一构图
是一个很有用的黄金构图法。三分之一规则是将画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各分成三份的四条直线而定,这样的画面可以给人带来宁静、宽大、博大、安宁、舒适、稳定等感觉,其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阔无限的草原等题材。
4对分式构图
对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二,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半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该构图方式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动物、建筑等题材。
5平衡式构图
平衡式构图通常传达一种满足的感觉,其画面结构完美,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采用平衡式构图的画面,各主要部分之间平等,无主次之分,一般是几种形象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具有新鲜活泼、灵活多变的特点,该构图方式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6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可以给画面带来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比较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画面显得有些呆板,缺少变化,缺少画面冲击力。
该构图方式常用与表现对称物体,建筑物以及特殊风格的物体。
7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斜三角或倒三角,斜三角较多,使照片给人以安定、均衡、踏实之感,同时又不失灵活。
还有一种三角形构图。
此种三角形常用于建筑之类的摄影,用仰角拍摄以体现出雄伟之感。
8S形构图
S形构图是利用“S”形曲线对画面景物进行布局,使整个画面看上去有韵律感与活力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使画面显得更生动。
9椭圆形构图
椭圆形构图容易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常用于表现不需要特别强调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者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10交叉线构图
交叉线构图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欣赏者视线引向交叉中心或是引向画面以外,使画面更轻松活泼、舒展含蓄。利用交叉斜线让欣赏者从多方向沿着斜线欣赏整个画面,较为理想的引导线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
11X形构图
X形构图是按照“X”形对画面进行布局,这种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欣赏者的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能使景物由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该构图方式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
12斜线式构图
斜线式构图分立式斜线和平式斜线两种,它能使画面产生动感,其动感的程度与角度有关,角度越大,其前进的动感越强烈,但角度不能大与45度,否则会产生下倾感。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13L形构图
L形构图类似于用L形的线条或色块将需要强调的主体围绕起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L形如同半个围框,可以是正L形,也可以是倒L形,均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围框以内,使主体突出,主题明确。
14低地平线
当画面下部分平淡,上部分丰富是,建议把镜头稍仰。常用于拍朝(晚)霞,或高原云彩。
15高地平线
当天空或背景平淡时,可适当把镜头俯一些。适合表现画面下半部分质感,如草原变化的草地、沙漠起伏的沙丘等。
16放射式构图
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向四周扩散放射。这种构图方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尔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现场又比较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效果。
17延伸式构图
叶脉斜对角延伸到叶尖,延伸使得整个画面有了生命的动感。
18紧凑式构图
紧凑式构图方式将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该构图方式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往往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一、洛阳: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民国)
二、西安: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三、南京:十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民国)
四、开封:八朝古都(夏.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
五、安阳:七朝古都(商.曹魏.后赵.前燕.冉魏.东魏.北齐)
六、商丘:六朝古都(夏.商.宋.汉梁.南宋.金)
七、郑州:五朝古都(夏.商.管.郑.韩)
八、北京:五朝古都(辽.金.元.明.清)
九、大同:三朝古都(北魏.辽.金)
十、杭州:两朝古都(吴越.南宋)
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均正式建都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作为中国古代鼎盛王朝的首都,帝陵是首都的必要条件之一,围绕在西安周围的著名帝王陵有黄帝陵、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文帝霸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隋文帝泰陵、唐太宗昭陵、武则天乾陵等等,“秦皇汉武、隋文唐宗”,西安是中国古代大王朝文治武功的顶峰。西安也是中国古代产生盛世最多的古都:“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盛世、开皇盛世、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等等。长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京、镐京两京,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不计陪都),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马可波罗语)是其在世界古代历史地位中的写照。
洛阳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千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城市之一,"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先后100多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因此有“十三朝古都”之称,中国古都学会为洛阳立碑称华夏第一王都。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它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法定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国花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南京
南京 三国时称为 建邺 ,是 吴国 的首都。西晋 避司马业讳,改名为 建康。接续的 东晋 、及 南北朝 的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皆以此城为都,所以南京亦称 六朝古都。中华民国也以南京为首都。历史上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所以一般南京称“六朝古都”);南唐、明、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南京被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北京
北京古称燕京,幽州,南京大都。为五朝帝都(燕、金、元、明、清):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春秋战国时期分别是西周王朝北方诸侯蓟国与燕国的统治中心。历史北京曾为辽的陪都(当时称南京,又叫燕京)、金国的首都。公元1267年,蒙古族忽必烈定都北京,北京成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蒙古帝国汗国之一的元汗国的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开封
开封是五代十国时期四个中原地区政权——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时称东京。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后,仍以开封为首都。
杭州
在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之首都。金朝灭北宋后,宋徽宗子赵构逃往南方,令当时称为临安的杭州升为临安府,成为南宋都城。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宫九县,地域与唐代大致相当。绍兴八年(1138年)定行在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扩展,当时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即皇城,方圆九里,环绕着凤凰山,北起凤山门,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候潮门,在皇城之内,兴建殿、堂、楼、阁,还有多处行宫及御花园。外城南跨吴山,北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气势宏伟。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使临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间(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万余人(包括所属县)。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钱塘、仁和两县而言,人口也达43万余人。
安阳:安阳在哪里?很多人没有听过安阳,更不知道安阳曾经也是古都,关于安阳它位于河南,在安阳这座城市,先后成为了商朝、曹魏、后赵等不同朝代的都城。简称殷、邺,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证的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殷商时期为商都殷墟。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现今中国所能确定的最早都城遗址,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上古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帝喾两位帝王在安阳境内建都。殷商时期为商都殷墟。汉末以后,以邺城为中心的安阳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的都城。
郑州
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郑州下辖新郑市,部分学者认为夏代可能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古洛阳登封县)。郑州商城是殷商王朝开国之王成汤的亳都。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
商丘
早在8700年前的“母系社会”时期,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二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陆氏执政的首任帝栗陆氏伏安降生于栗广之野(今夏邑)并都于此。商丘也是炎黄、燧人氏、神农氏等三皇五帝的建都地。商丘是中国重要的古都,建都时间最早,跨度最长,前后共历1500多年。约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建都于商丘。帝喾之子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商丘),为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4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虞城谷熟镇),商丘为商朝的第一个建都地,并先后数次在商丘建都。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商丘为宋国国都。西汉商丘为汉代最强盛的诸侯国梁国的国都。北宋时期,商丘为应天府南京,位居陪都,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即位,商丘成为南宋的开国都城。金哀宗天元元年(1232)十二月迁都归德府(今商丘)。
大同
古称平城,代京,云中,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朔州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 五朝古都。代国南都,北魏京都,辽金西京。元初也以大同为西京。
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成都是九朝古都,蜀、成家、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李蜀、大西等政权相继在此建都,唐朝和中华民国时曾作为全国临时首都而存在。2001年2月8日发现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
首先,这个标题太大了,这个问题涵盖面太广,如果真正想把传统文化说全面一点,或是说个明白,可能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会群体,付出一生的精力,才能表达完整。这个问题应该把明朝的《永乐大典》,以及清朝的《四库全书》全部概括进去,还有近代华夏文明思想的拓展部分。现在就把表面的传统文化说一点点吧,我想还是我来说应该比较有些内涵和深度。
华夏文明的传统文化就是基于华夏文明的礼教思想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传统的戏剧包括京剧,豫剧,东北二人转,黄梅戏,西北的秦腔,以及南方的粤剧,等等诸多的地方戏剧。华夏文明历经好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思想沉淀,造就了其独特的以东方农耕文明思想为主干的文明类型。
走进中国广阔的农村地区,就可以感受到华夏文明的传统文化气息。这就是深厚的华夏文明的底蕴。
华夏文明思想是以农耕文明思想为主体的文化思想。在中国农村老一辈留下来的农事谚语,就是华夏文明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这些以农耕文明节俭思想为主体的谚语,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总结后积累下来的思想精华,是一些游牧民族根本无从理解的思想,也是华夏民族区别于西方游牧民族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有一个和游牧文明思想文化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华夏文明文化比较内敛,是对自身要求颇高的道德思想规范。比如:华夏民族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就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信和自律的基础上的社会交往。要说具体一点,就是敬爱的周总理对外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这话是几十年前流传的段子。因为那时中国人几十元工资要养一家子人。加上当时是胶片机时代,要玩摄影就得买胶圈,还得冲洗照片,自己冲洗照片,还要暗室,像纸,显影,定影,放大器,裁剪刀等器材。所以,常人看玩摄影就是败家。现在不同了,改革开放几十年,人们经济宽一松了,就是有摄影爱好,买相机所占家庭经济收入比例都不高,而且,相机的购买。会使用较长时间,不是月月,年年再买。加上现在都买胶圈,也很少冲洗照片了。所以,往事如烟。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