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一,少女时期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少女李清照是个天才,很有灵气,她十来岁就创作了好几首流传至今的千古词作。这个时候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狡黠可爱,有两首词可以体现她这时候的状态: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二,少妇李清照:
少妇李清照是个复杂多变的角色,一方面她与丈夫赵明诚感情很好,而且有共同爱好,他们都喜欢金石文物,赵明诚也会写诗词,当然水平比李清照差很多,但读懂和领会老婆大人诗词意境的能力还是有的。
另一方面,李清照又常有闺怨,丈夫出门远离了,她填了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除了闺怨,李清照也有一般女子的细腻心思,也有伤春之作,比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三、暮年时期李清照:
李清照44岁时,靖康之辱,46岁,丈夫赵明诚去世,49岁改嫁无耻流氓张汝舟,不久告夫入狱,此后孤苦一人。
暮年的李清照经历家国之变,凄苦孤独,最能代表她此时心境的词作是《声声慢·寻寻觅觅》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上就是是李清照各时期的主要特质表现。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朝人氏,山东济南章丘人,北宋因靖康之难而灭亡后,南逃奔波偷安于临安等地。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女强人之一。李清照和古代的众多女性一样,只有名没有字,但她有好多雅称别号,易安居士是她的号,婉约宗主、正宗第一、藕花之神、藕神、博家之祖、李三瘦等都是她的别称。那么,这么雅称别号都是怎么来的呢?就请看乐奀收集整理的资料吧! 李清照的雅称别号及其由来溯源 1.易安居士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兼散文作家;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好写文章。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俩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感情笃深,“夫如擅朋友之胜”,常投诗报词,时相唱和。而且,两人均喜欢收集金石,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家。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兵攻破北宋都成汴京,徽、钦父子二皇帝连同3000余赵氏宗族同时被俘,北宋亡;在外勤王的康王赵构成漏网之鱼而得以仓皇南逃建立南宋,是为高宗。建炎元年,金兵渡过黄河,面对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别渡淮南奔。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于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画也都流失,李清照只身奔波于临安(今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和金华一带,饱尝了国破家亡的凄苦生活。后来,她随胞弟迁到了陪都临安,才定居下来。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南逃颠沛和流离失所,备受逃亡之苦中又使李清照经历丈夫去世和他们苦心收藏的珍贵金石书画散失殆尽,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她盼望局势平稳、生活安定。因仰慕陶渊明,取其《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自号为“易安居士”, 并为自己的住处题名为“易安室”,故人又称她为李易安,后人把她独具一格的词体称作“易安体”。 易安:易天下乱为安定,不久是思安。这个号很有水平! 2. 婉约宗主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李清照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的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她在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在南渡之初,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文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由此构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明人徐士俊说到: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清人王士禛言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编者注:幼安即为南宋词人辛弃疾)。 李清照后被尊为婉约宗主,她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3. 藕花之神 “藕”即“偶”也!李清照在少女时代就有《如梦令》中的“误入藕花深处”词句。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即使不带有狎玩欣赏的心理,也未免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别有风致,如今日仍在传送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伊士珍《瑯嬛记》: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王灼《碧鸡漫志》:易安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之神。自清代起,就将李清照封为藕神以祭祀。位于济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内有新旧两副对联。新的对联上写的是:是也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归去来兮,宋代词宗才女魂。旧的对联上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4.博家之祖 李清照精于棋类、打马等各类智力游戏。。她专门写过一篇《打马图序》,教训人说:你们赌博为啥就不能像我一样精通呢?其实赌博没什么窍门,找到抢先的办法就行了,只有专心致志地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后,李清照列了20多种赌博游戏方式。会玩的人太少,她根本就找不到对手。而通宵打麻将是她的一大爱好。北宋灭亡以后,为了躲避金兵,李清照跟着达官贵人们一起逃难。只要稍一安定,她就赶紧把赌具找出来,赌一把再说!“命辞打马(麻将)“这种赌博游戏,就是李清照开创的。 博,就是赌博之意。在丈夫先逝,后无子嗣的情况下,李清照也只能借酒浇愁,搞一些玩棋、麻将之类的活动,带一点金钱的刺激也很正常。也许这是消磨时光的好办法!因此说,李清照着实是博家之祖,她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棋类、打马游戏发扬光大,并有开创性的发明。 5.李三瘦 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清代文人陈廷焯评价为“婉转曲折,煞是妙绝”;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称“‘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清代文人黄蓼园在《寥园词选》中说:“‘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据说,李清照写好《醉花阴》一词后,寄给了两地分居的丈夫赵明诚,“明诚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便3天3夜闭门写作,得15阕,与李清照的词混在一起请友人陆德夫赏鉴。德夫把玩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阿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李清照,宋代婉约词派代表,诗词造诣很高,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诗词多感伤,前期以闺中生活和感情生活为主,后期以怀乡悼亡为主。她的代表作推荐如下: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5、《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8、《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9、《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10、《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词被誉为:易安体。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
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派代表,她以“别是一家”创作思想,形成了她的词作语言清丽典雅的艺术风格。所以,我们讨论她的艺术成就,总是要从她的词入手,而不是少量的诗歌创作。再者,对于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高峰,通常的说法,也是“唐诗宋词”。
下面我就把李清照的一首《声声慢》分享给大家。这首词可以算得上是李清照最具代表性的词作。
创作这首词,融进了词人大半生的生活感悟,就是一种悲凉凄惨的感觉。如果是一般人来写,可能就是一种平淡的叙述而已。而李清照的词,开篇就以系列的叠词运用,紧扣着读者的心,一下就使人感觉到的命运的悲催。
当然,词人的如此抒发情怀,绝不仅仅就是因为“乍暖还寒”这样的时令变化,也不完全就是“雁过也”和“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情景的触动,根本的原因,还是她内心无法排解的愁怨。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作品。那时她丈夫已去逝,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软弱的南宋统治集团偏安一隅,词人的内心难以排解的忧愤,就是那种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恨,这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时时盘居于心,怎不使人万般忧怨,情难自禁。还是来读她的这首凄婉的词吧,或许我们从中感受的更为真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