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我才购买到。
今夜天使降临:自闭症儿子开口说话,佳佳激动坏了,儿子有进步了
广告界女强人田甜这时风头正盛,丈夫齐晋东(田征 饰)则职场不尽人意,原本过几年再要孩子的田甜意外怀孕,思前想后她还是生下了孩子,当上父亲的齐晋东逐渐成熟起来。三人中属佳佳生活惬意,她嫁给了有钱的老公孔嘉诚(李晨 饰),过着富足的生活,但天不遂人愿,她的儿子悦悦被诊断为自闭症......
好的,我来回答!
2018年的时候,我揽了一个扶贫工程项目,在附近找了些工人。其中,有一个四十来岁的远房亲戚风。
有天早上刚上班,我倒运一些管料,由于管料比较长,伸出车前不少,在上公路时,伸出去的部分刮到了一辆正常行驶的电轿。
电轿司机是个中年女子,风姿绰约。下车后,她并没有恼怒,而是笑盈盈地开了口:“哈,不是外人,这就好说了。”
我没明白她话中的意思,因为我跟她并不认识,按道理说,我是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套近乎”的话也应该是我来说呀!
由于不远处的工地等着用料,我没有细琢磨,便对她说:“你跟着我的车往前走几十米,让他们先把东西缷了,咱再说咋处理,好吗?”
到了工地,在工人卸管材的时候,我与她便开始谈起了赔偿问题。由于她要价过高,我提出建议:“要不,你着急上班,先把我这里的两轮电车骑走,回头我把你的车修好后,给你打电话,可好?”
在一旁卸货的风也附合了一句:“我看这倒是个办法。”
谁知,那女司机白了一眼插话的风,死活不愿意,要么按她提的价格赔,要么让我跟随她去修车。我考虑了一下,不想耽误干活,便如数付给了她现金。
该女子走后,几位工友纷纷大笑,让我莫名其妙。风凑到了我跟前,嘟囔了一句:“你咋就偏偏碰上她了呢?”
我好奇:“她?她是谁呀?”
风低下了头接着干活,旁边和他一个村的工人大声叫喊道:“风的老婆呗!”
我大吃一惊!印象中,我和她曾经见过几面,也有过语言交流。现在听这人一说,突然联想到她刚下车时说的“不是外人”,难道说,她在第一时间已经认出我来,只是怪我有眼无珠,才故意刁难不成?!
更蹊跷的是,在我和她讨价还价的时间段里,风来来回回在我们面前走了好几趟,他们夫妻俩为什么不说一句话,甚至也不向我介绍一下对方?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风独自一人带着酒菜到了我家。不善饮酒的我,已不能推辞,便坐下来陪他饮上几盅。三个小时的时间,风一下子倒出了他肚子里几十年的苦水。
以下便是风的叙述:
高三那一年,我疯狂地迷恋上了同班的一个女生,并且能感觉出,她对我也有点儿意思。由于她家比较穷,我便经常给她买菜票、参考书啥的,有时甚至旷课出去为她买些营养品。可最后,我因学习分心而落榜,而那个女生却考上了大学,从比再无来往。
毕业后我去当了兵,在部队表现还不错,记过一次功。但我不喜欢军队那种环境,三年后还是复员回了家。
经媒人介绍,刚复员不久便和现在的云结了婚。云是大专生,模样出众,下嫁给我这样一个退伍军人,亲戚朋友都说我交了好运。
可是,结婚半年后,云竟然生下了一个儿子,转眼间,我从被人羡慕变成了被街坊邻居们嘲笑的对象。
从此,我不再和她住一个房间,对孩子也很少关心。二十多岁时,我有了那种冲动时,宁愿自己用手解决,也绝不睡到一墙之隔的那张床上。有些夜晚,我三番五次地折腾自己,直到腰酸腿软。渐渐地,我也不想上班,就指望着老爸给我的几间门面房出租过日子。
一O年前后的一天,我到批发街进货,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下意识地叫了一声——果然,正是我的初恋女友。虽然气质依旧,但能看出,她眉宇间尽是哀愁。
我俩坐在批发街后面的一个饭店里,边吃边聊。她已离婚好几年了,原因是前夫出轨,儿子判给了男方。聊着聊着,她的眼睛已布满了泪水。吃完饭,我俩便到车站附近的一个宾馆开了房。
你不能够体会到,在打开宾馆的房门时,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我多年的梦里,她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女神,三年的同窗生活,我只是牵了她一回手。那一刻,就好比在云上飘着,或者在虚幻的梦境中,反正,那种美妙无法形容。
可万万想不到,当我俩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废人!那一刻,我真的想从宾馆的窗户跳下去。
我坐在床上,一边用手狂煽自己的脸,一边歇斯底里地嚎叫。
从那时起,我就患上了间歇性精神障碍症。为了看病,父母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光后,还借了不少的债。
从宾馆回家后,我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在云的身上,恨不得立马杀了她。但我只是嚎她、骂她,并没有动手。然后,我冷静了下来,恳求她跟我讲清楚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结婚十年来,这是我第一次打听关于孩子的事,因为之前,我特别害怕揭起这个伤疤。
可她至今都没给我答案!
近些年来,邻居们的风言风语,偶尔也会传到我的耳朵里。孩子从小到大,全是我妈给照管,她常常出去一年不回。有一年,她说是到青岛做销售,朋友却在广东的某个城市遇见了她,而当时她的腰上多了一只男人的手。即使回到家里,我也常常在晚上能听到她在手机里与各色男人的甜言蜜语,肉麻的让我恶心——并且对我毫不回避。
你一定不解我们为什么不离婚,或者说她为啥不跟我离。前些年她提过几次,但都被她妈以死相逼,阻止了她,或许她还有其他的想法。自打孩子上了初中,她也就不再提了。我嘛,也就无所谓啦——离不离都一个样,说实话,我就是她跟前一个太监。
你可能不相信,我妈明知道她是那种人,却待她象亲闺女一样,对待她的孩子也比待我亲,凡事总是向着她说话。在街面上,我妈不允许任何人说她的不是,因为这,跟好几个人都闹翻了脸。云靠自己不知用什么本事挣的钱,把街边的铺子拆了后,又新建了一个大仓库,租给了别人,租金一年比上班挣的多多了。这些钱都是她一个人的,谁也没花过她一分。我真的理解不了,我妈心里是咋想的,眼里好像没有我这个儿子。
这些年来,我和她爆发过最剧烈的一次冲突,是因为我爸的一句话。有天晚上,爸知道了我们俩的事,一个人喝了点酒,把我叫到跟前,拿手指着我的头大声吼道:“你还是不是个男人?哪个男人不跟自己的老婆在一个屋里睡觉?”
爸的语音刚落,我就跑回对面的家去,用脚踹开了她的房门。她的房间布置的很洋气,还有股非常好闻的味道,这种味道是我平生第一次闻到,至今难忘。我把她扑倒在床上时,她倒没有反抗,只是闭上了眼睛。尽管踹门时我感觉身体很冲动,闻到她房间里的那种味道时也很兴奋,但我还是不行,完全是个废人。
穿上衣服,我把腰带抽了下来,多年积攒下来的怨气都交给了我的腰带。在抽打她的瞬间,我心里感到了无比的舒畅。
她的惨叫声引来了我妈,妈照我屁股上打了几巴掌,狠狠地把我推了出去。从此,我妈不许多进她的房间。这件事距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虽一墙之隔,这十来年我就再没踏过她的房间……
你前几天撞了她的车时,她本来认识你的,可后来见你没认出她来,她就耍了个心眼,想问你多要些钱,才没有点破。我当时也懒得理她,甚至都不愿多看一眼。
在外人眼里,我仍是孩子的爸,云的老公。但我和我的家人知道,我只是她的一个笑话。
风讲完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轻轻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饮着啤酒。
非空感悟:我不善处理家庭矛盾,也从不用心琢磨夫妻如何相处。听了风的故事,把他们夫妻俩的矛盾梳理了一遍,真的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亲爱的网友,您有什么好的主意吗?
健康靠运动,体重靠营养。减肥从来都不用节食,而是要控制饮食的成分。
运动员需要确保摄入充足的热量来抵消能量消耗,来达到最佳运动训练(optimize)和运动表现(performance)以及控制体重的需求
简单认识一下三大营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1克蛋白质=4千卡,1克碳水化合物=4千卡,1克脂肪=9千卡
(一)碳水化合物:
为了保证日常生活以及训练质量不下降等因素,碳水摄入热量建议不得低于50%(每公斤体重不得低于3克)。
碳水化合物饮食构成主要是淀粉以及膳食纤维,多数从谷物以及蔬果中摄入,建议谷物为主,蔬果种类每天最少不少于3种。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开始被储存为肌糖原和肝糖原需要大约4个小时时间;所以一般推荐练习或比赛前4-6个小时要进食
(二)脂肪:
为了促进健康,和非运动员先比,运动员需要的脂肪量类似或率高于非运动员。
一般推荐中等量的摄入:最高约30%每日热量摄入。
脂肪的摄入建议:鱼油、坚果、牛油果、亚麻籽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尽量少摄入饱和脂肪(动物脂肪),尽量不摄入反式脂肪(加工脂肪)
(三)蛋白质
一般的日常生活,最少需要达到0.8-1.0g/kg/天的蛋白质需求;老年人也许同样可在更高的蛋白质摄入中获益:例如1.0-1.2g/kg/天,来防止肌肉流失。
中等训练强度的运动员,蛋白质需求最少:1-1.5g/kg /天(对于50-150kg的运动员,每天摄入50-225g)。
大训练量,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最少摄入:1.5-2.0g/KG/天(对于50-150kg 的运动员,摄入75-300g/天)。
我这里粗略计算一下,一般减脂人士最低的饮食1500千卡,如果按照碳水化合物60%,蛋白质20%,脂肪20%来计算,你到底要吃多少东西。(热量与营养成分截至“食物派”)
碳水化合物60%=900千卡=225克碳水化合物,如下图,100克米饭也就是25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只要你不要随便喝含糖的饮料,其实你发现你可以吃很多主食。
蛋白质20%=300千卡=75克,你需要最少75克蛋白质,这要吃好多东西阿!!一只鸡蛋约50克左右,大概也就是6克蛋白质左右。
别听生物老师的,一天可以吃很多个鸡蛋,蛋黄里面的脂肪注意摄入就好。一般建议最多4-6个全蛋一天,蛋白不限,你根据你的蛋白需求摄入。
地球上70%的鸡死于健身人士,最理想的蛋白质补充之一,除了蛋白粉就是鸡胸肉了,你最少每天可能需要75克蛋白质那么需要至少300克鸡胸肉。不过要做得好吃不容易,鸡胸肉做不好吃像布渣,我还是乖乖喝我的蛋白粉去。
20%脂肪=300千卡=34克脂肪左右,这个太容易超标了,你要稍微控制一下,脂肪很容易吃过的。
这样算下来每天减脂其实要吃很多东西,当然,一定要配合训练,不然你吃下去的还是全变成脂肪(这里说夸张了,不过态度是认真的。)——减脂不挨饿,挨饿必反弹。学会粗略计算你的饮食,把热量差控制在200千卡左右,其实非常容易。
这里推荐一个NASM美国运动医学院的每日能量消耗的公式:
体重(磅)X10=静息代谢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X相应的活动因子(如下图)=总能力消耗Total Energy Expenditure
计算出这个消耗TEE之后,来制定你的食谱,记住,热量太低反而是减不了肥的,热量差在200千卡左右/每天最理想。这样你一周大概就能减去半磅的脂肪(1磅脂肪=3500千卡热量),如果你体重比较大BMI大于24,那么你的热量差也不要超过500千卡。
抗阻力训练(撸铁、自重都可以)+耐力训练(一般建议骑行、跑步不是每个人适合)是最好的选择。你可以一天抗阻力,一天耐力训练,如果你时间不是很多,所有训练憋一天完成的话,40分钟抗阻力+20分钟耐力是比较合理的建议。那些说30分钟才燃脂的都是落后过时的知识,减脂跟整体热量平衡有关,不做耐力训练,只做抗阻力,控制饮食也可以减脂。
我三叔是一个跑长途运输的货车司机,有一年他去外地送货,正好遇到了收货方家里遭遇变故,他慷慨解囊,帮助了对方。这几年,三叔的运输生意一落千丈 ,正当三叔愁眉不展时,家里突然来了两个陌生人……
三叔是一个有多年驾驶经验的货车司机,一直被人家雇着开车。
三叔家有两个儿子,学习都很好,俩儿子相差三岁。聪明伶俐,非常有出息。
为了多挣点钱给儿子将来读书和买房子用的,三叔吃住都在车上,经常全国各地跑,由于天长日久熬夜,长期疲劳,三叔的皮肤黝黑,弯腰驼背。
三叔知道,自己受雇于人,挣钱不多,想挣钱就得自己买车单干。
三叔和三婶商量了一下,他们daikuan买了一辆大车,利用自己多年以来跑货物运输积攒下的客户人脉资源,干起了长途货运。
三叔买了自己的大车后,更是成了拼命三郎,他几乎一天都不舍得歇,到处里寻找货源。
沉甸甸的车贷压在身上,三叔不能停下努力的脚步。每月的车贷不是小数目,三叔只能风雨无阻,天天出车,虽然非常劳累,但是他歇不起啊!
两个儿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都花钱不少,平时三婶在家也是种菜卖钱。
我们这里蔬菜大棚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好多农户家都种菜园。
到了摘青菜的时候,大家自发成立了一个蔬菜市场,好多商户开货车来贩卖青菜。
三叔联系了外地的客户张成业,他们商量好了,三叔在我们当地收黄瓜,运到张成业那边卖,赚取差价。
三叔负责这边的收货和运输,张承业负责在那边卖货,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
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种植黄瓜,因此三叔和张成业合作了多年。
三叔为人憨厚老实,他每次收的黄瓜都是货真价实,足斤足两,从来不对张成业虚报价钱。
每天早晨四五点钟,三叔就早早蹲在蔬菜市场,等着人家来卖黄瓜,他就汗流浃背地装车。
到了张成业那边,三叔不是卸下货就走,他热心肠,总是在那边帮着张成业把黄瓜卖完,他才往回赶路。
多年以来,三叔和张成业就像亲兄弟一般交往。
张成业只有一个儿子,正在读大学,妻子身体不好,他也是靠力气吃饭的人,以前在建筑工地打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他多亏和三叔常年合作卖黄瓜,补贴家用,日子才渐渐有了起色。
为了把黄瓜卖个好价钱,他们不舍得批量卖给菜贩子。
黄瓜不同于别的蔬菜,气温不高的时候,放个三五天没问题。
张成业和三叔总是守着黄瓜叫卖,由于他们的黄瓜又长又直,顶花带刺,大家都愿意来买。
他们总得等到下午两三点时才吃吃饭,他俩不舍得下个饭馆,就买份凉拌菜,买块饼,在路边吃饭。
张成业总是非常照顾三叔,他知道三叔出门在外不容易,下午的时候他就让妻子炒上几个菜,盛情款待三叔。
卖完了黄瓜,三叔得往回走了,张成业就掏钱给三叔买上面包和火腿肠,再买上一大包水果,让三叔在路上吃的,他说:“兄弟,穷家富路,在路上别不舍得吃喝,开车小心一点。”
有一年夏天,三叔又收了一大车黄瓜去了外地。
但是,那些日子一连下了好多天的大雨,街上行人很少,买菜的人没有几个,眼瞅着黄瓜都要烂了,三叔和张成业心急如焚,但是没有任何办法。
他们想贱价卖给菜贩子,但是由于连日的暴雨,菜贩子也不露头了。
一大车黄瓜慢慢地烂掉了,他们俩欲哭无泪,一车瓜,再加上来回的路费,损失不小啊!
三叔愁得蹲在马路牙子上只知道吧嗒吧嗒抽纸烟,张成业更是脸色焦黄,瘦弱的身体蜷缩在大车边上。
俩人相互安慰着,盼着下一趟贩卖黄瓜卖个好价钱,把这次的损失补回来。
虽然张成业家里也比较困难,但是,他主动承担了大部分损失,他体贴地对三叔说:“兄弟,你比我还不容易,你开车来回那么累,我不能让你掏钱赔本,收这车黄瓜的本钱算是我的。”
三叔非常感动,临走时,他悄悄放下了2000块钱,做人得讲良心,他不能让张成业一个人承担损失。
虽然三叔每月的车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为人忠厚,他不能让朋友吃亏。
不久,三叔又收了一大车黄瓜,但是,当他来到张成业家里时,他的家里闭门锁户,找不到人了。
三叔一打听邻居,原来 ,张成业生病住院了。
三叔赶紧去了医院,张成业病怏怏地躺在病床上,他见了三叔眼圈就红了,他说:“兄弟啊,我以后不能和你合作卖黄瓜了,我得了肝癌,也活不时间长了。”
三叔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张成业怎么突然就得了肝癌?他以前只是看上去脸色发黄,人比较瘦弱,但是也不至于得了这样的重症啊!
张成业的妻子哭哭啼啼,她泣不成声地说:“兄弟,我家的日子怎么过下去?我身体不好,老张又得了癌症!儿子还在上大学,我们怎么办?”
“老张病倒了,家里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了,连住院费都付不起了,我想出去打工,可是身体不好,再说老张也离不开人照顾。”
三叔陪着他们掉了一阵子眼泪。
三叔赶紧便宜点把这车黄瓜卖给了菜贩子,他不能再零卖了,病床上的老张急用钱啊!
三叔拿着卖这车黄瓜的钱,来到了医院里,悄悄替老张交上了住院费。
可是,这些钱对于高昂的治病的费用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三叔的口袋里有一本存折,里面还有五万块钱,那是准备攒着添上给儿子买房子的钱。临出门时,他刚刚存上钱,还没来得及放下。
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回到了县城上班,三叔和三婶省吃俭用攒了这五万块钱,打算再借点钱,给儿子daikuan买房子。
三叔把存折摸了又摸,他拿不定主意是否把这些钱拿出来。
三叔在医院里陪了几天,他知道自己和老张见一面少一面了。
张成业拉着三叔的手,虚弱地说:“兄弟啊,我现在病倒了,亲戚朋友只是买礼物过来看看我,但是没有一个真心实意想帮助我的。他们害怕我张口借钱治病,他们怕我还不起啊!”
“兄弟,你是我的贵人,你把卖黄瓜的钱给我充上了住院费,都没有和我说一声,这辈子我是无法报答你的恩情了!”
“兄弟,这辈子我没有和你相处够,可是老天爷却让我摊上了这样的病,咱们只是合伙做小买卖,但是你却把我当成了亲人,你对我这么好,我却无法报答你,我心里不好受啊!”
说着说着,老张热泪盈眶!
三叔看着张成业虚弱而又无助的样子,他想起了每次在老张家里吃饭时,老张总是把肉菜推到三叔面前,他自己不舍得吃一口。
三叔在老张家里住下 时,临睡前老张总是细心地给三叔打来洗脚水,让三叔烫烫脚,放松一下。
老张对三叔就像对待一个爹娘的亲兄弟一般,看着病床上的老张,三叔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终于,三叔下定决心, 他拿出来了存折,去银行提出了那五万块钱,送给了老张,让他先治病要紧。
老张看到厚厚的一沓钱时,他说什么也不要,他说:“兄弟,你赶紧收起来,我是病入膏肓的人了,不能再糟蹋钱!”
“你的心意我领了,可是钱我不能要,你家里俩儿子,大儿子得买房娶媳妇了,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你不能为了我耽误你家的事情。”
三叔又把钱塞到了老张的怀里,他实心实意地说:“这钱是给你治病的,你一定得收下,咱们是好兄弟,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没钱治病,躺在这里受罪啊!”
“我比你身体好,我还有力气挣钱,你放心吧,我家的事情我能安排好的。人与人之间,比钱更重要的是真情,这些年你是怎么对待我的,我刻骨铭心,我不帮助你良心过不去!”
三叔身无分文地回来了,他这一趟外出, 不但没有拿回来卖黄瓜挣的钱,而且还把存折上积攒的钱借给了张成业。
三叔如实地对三婶说了他把卖黄光的钱给张成业交了住院费,三婶也是善良的人,她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谁都有个难处,能帮一把是一把。
由于张成业生病住院了,三叔就不能继续贩卖黄瓜。
他开始零零散散地干点拉货的小活。
有一天,三婶要买化肥,她找三叔要存折,她想取点钱,但是三叔支支吾吾拿不出来。
实在没有办法了,三叔只能如实相告,说存折上的钱借给张成业治病了!
三婶一听,当时就和三叔吵了起来:“你帮助朋友可以, 我完全理解,但是需要有个分寸。”
“儿子快三十岁了,还没有买上房子,你不着急吗?你把钱借出去了,他们什么时候能还给你?”
说着说着,三婶气得眼泪哗哗而下。
三婶让三叔打电话问问张成业的妻子,什么时候能还钱?
电话打通以后,那边开口就大哭,张成业的妻子说:“兄弟啊,老张昨天刚刚走了,临终前 他还念叨欠你的钱怎么办?”
“你的大恩大德我们永世不忘,我身体稍微好一点时,我就出去打工,慢慢还你钱啊!”
三叔一听张成业病故了,他的眼圈都红了,他哽咽着说:“还钱的事不着急,你好好保重身体,身体是本钱,你是儿子的依靠,你们娘俩儿好好过日子,别太难过了!”
三婶一看这阵势,她也不好意思催着还钱了,人不能落井下石啊,张成业人都不在了,一切只能顺其自然了。
但是,三婶只要想起这事就奚落三叔。那毕竟是五万块钱啊,这些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
大儿子需要买房子,小儿子还在读大学,到处里都需要钱。三婶想想就闹心。
但是三叔就像没事人一样,就知道埋头干活。如果三婶抱怨了,他就甩出几句话:“你不用嘟囔了,我把这五万块钱给张成业治病是应该的,他对我那么好,我不能袖手旁观!”
儿子知道后,他非常支持父亲的做法,他安慰三叔说:“爹,你不用愁着给我买房子,我自己挣钱买房子。你把钱借给朋友治病是对的,换作我也会这样做。”
这几年由于疫情,运输行业的生意很艰难,好多大车主纷纷转让车辆。
开始三叔不舍得往外转手大车,这辆大车寄托了三叔全部的希望。
但是,生意一天少起一天,大车经常闲在家里,可是所有的各项费用却一天也少不了,车不能闲着,闲一天就是一天天的钱。
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三叔只能把大车转让了,还清了所有的欠款,所剩无几了。
没有了大车,干了大半辈子运输的三叔,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他经常呆呆地注视着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
我们的镇上有几家杀鸭厂,三叔只好去厂子里打工。
三叔在车间里拔鸭毛,他天天穿着白色的长靴 ,站在污水里干活。
三叔的脚都和手都被水泡得发胀褪皮了,但是他一声不吭。
每天凌晨四点他准时去厂子干活,毕竟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一段时间下来,三叔的腰更弯了,人累得更瘦了。
那些日子厂子里没有活儿,三叔又失去了经济来源,他愁眉不展。
那天,三叔正在菜园里锄草,突然邻居过来找他,说他家里来了两个外地人。
三叔边往回走边纳闷,外地人?现在自己也不跑运输了,以前的外地朋友都不联系了,谁会来找他呢?
三叔走到巷子口时,他看到了两个年轻人站在他家门口,他家里锁着门,三婶那天走娘家了。
当这两个年轻人确认了三叔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后,个子稍微矮一点戴眼镜的小伙子说:“叔,我们可找到你了,我叫张明,我父亲是张成业啊!”
三叔一听这个小伙子是老友张成业的儿子,他激动得把扛在肩膀上的锄头一下子扔到了地上。
三叔赶紧把两个小伙子让到了家里。
他握着张明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地说:“孩子,你们是怎么找到我这里来的?你父亲走了这么多年,我也没有去探望你母亲,你们还好吗?”
张明的眼睛湿了,他说:“叔,我是专程来感谢你的。我母亲告诉了我,当年你是怎么帮助我父亲的。”
“你借给我父亲的五万块钱,我们应该早就还你了。但是那几年我刚刚大学毕业,事业没有起色,手里没有钱,也不好意思联系你。”
“这次,我是来还钱的,叔 ,再次谢谢你,当年我父亲身患重病,多亏了你帮助我们。你就是我们家里的恩人啊!”
张明拿出来了一摞钱,那是六万块钱,小伙子说那一万是他的心意,是表达谢意的。
三叔把那一万块钱硬塞给了张明,他说:“孩子啊,我和你父亲不是一天两天的交情了,多年以来我们亲如兄弟,只是他走得早,我天天想他啊!”
“人与人之间,交情比钱更重要。这一万块钱我不会要的,你留着孝敬你母亲的吧,她不容易啊!”
张明详细询问了三叔当前的生活状况,当他了解到三叔在家里闲着没有收入时,他的眉头皱了一下。
三叔热情挽留张明和同伴在家里吃饭。
趁着三叔生火做饭的空档,张明悄悄和同伴商量了一下,他要帮助三叔。
原来,张明大学毕业后,他就和同学一起开了一家物流公司,刚开始小打小闹。
但是年轻人肯吃苦,他们又运用了新的经营理念,慢慢地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如今他已经事业有成。
来之前,张明就听母亲说过,三叔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还没有结婚,小儿子马上就大学毕业了,两个儿子都面临买房娶媳妇,三叔的负担比较重。
当张明听说三叔没有活干时,他心里一动,他知道现在是他回报恩人的时候了。
张明热情地邀请三叔去他的公司里上班,他说自己的父亲没了,公司里正好缺少个三叔这种父辈的人帮他照管一些事情。
三叔一听连连摆手说:“孩子啊,我也没有多少文化,我去了纯粹是给你添乱,我可不能麻烦你。”
张明恳切地说:“叔,你怎么能这样说呢?你去了,是在辅佐我啊,我父亲没了,我的身边需要你这样的长辈帮我照管一些事情。”
“公司里有专门的车队,如果你去了,正好是发挥你的特长,你有多年的车辆管理和运输经验,你可以帮我管理车队。”
三叔非常感激!
三叔把家里的一些事情处理了一下,就动身去了张明的公司。
三叔在公司里如鱼得水,帮着张明把公司里的车队管理得井井有条。
后来,三叔的小儿子也去了张明的物流公司,他在大学里学的正好是物流,人尽其才,很快,三叔的小儿子成了张明的得力助手。
张明给三叔和他的儿子都开出了丰厚的薪水,年底时他还会特意给爷俩包个大红包。
对于当前的生活状况 ,三叔心满意足,大儿子已经买房结婚了,只要在公司里好好干,小儿子的房子也不愁,这一切多亏了张明的帮助。
下午,下了班后,三叔就下厨炒一桌子菜,张明招呼公司里的一帮年轻人,坐下欢聚一堂。
三叔忙前忙后,照顾他们吃饭,让他们多吃菜。
张明说:“叔,看到你就仿佛看到了我父亲,有你在真好,你就是我的亲人。”
三叔听了张明的话,他心潮起伏,他也想起了张成业,如果他还在多好啊!
三叔和张明,好人遇到了好人!
我想说的话:
三叔和张成业是生意伙伴,更是亲如兄弟,在张成业病重时,三叔虽然贫困,但是他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多年以后,张明又帮助了三叔。
衔环结草,恩恩相报!人性的光辉在闪耀,善良的人,总会有好运气。
当你用善举为别人挡风遮雨时,风雨过后, 你会收获艳阳高照的美丽晴空。
懂得感恩,学会担当,这是做人的格局和胸怀。
厚德载物,知恩图报,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传承下去的美好品质。
robots